又见“浙江模式”

2018-12-21 08:36孙裕
信息化建设 2018年10期
关键词:浙江制造业工业

文|孙裕

6月14日,浙江省发布工业互联网战略,将在全国率先推进建立“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和行业联盟,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业联盟体系。此前,浙江推出的“最多跑一次改革”,通过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从而撬动政府职能转变,曾引起广泛关注。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改革开放大潮催化下,浙江出现了小商品市场和块状经济相结合,被冠之“蚂蚁雄兵”和“小狗经济”的“浙江模式”。

在互联网时代再次见到“浙江模式”,让人备感欣喜。

互联网是平的,因此很少有模式一说。

事实上这正说明,当前的互联网还在较低层级。尽管互联网经济已孕育出市值万亿的企业和身价千亿的大咖,但是,现在的互联网,基本上只是消费与服务类的平台互联网。它们满足了我们足不出户获得服务的需求,却对制造业、农业在技术和效率上的正向推动和革命性变革还停留在传说当中。譬如,“饿了么”可以让人足不出户就解决吃饭问题,却并不能让厨师的饭菜做得更有营养,也不能解决食品的安全问题。而对于“饿了么”上市后可能的上千亿市值,做实业的老板不免会有这样的感慨:我们真的“饿了么”?我们不饿!

应该看到的是,在互联网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中国还没有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无论是机械、轻纺,还是医药、电子,整体发展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推动中国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是中国经济必须解决的课题,其重要性是几百个“饿了么”都无法比拟的。

消费互联网平台打破了原来的游戏规则,吸走了受众,也吸走了利润。但是,互联网平台主要通过价格来吸引眼球,以至于不可避免地在制造业出现了“劣币驱良币”现象。这也成为现今的互联网最为人诟病的地方。

随着互联网平台上的流量获客成本越来越高,今后的互联网平台将如此赚钱?是进一步提高对平台内企业的增值服务收费,或者利用手中千万亿的钱,收购流量,一统天下?

这些肯定不是方向。

现在的互联网大咖们是时候重新思考这个问题了——互联网的使命到底是什么?

互联网不应是利用资本的魔力,让几乎找不到赢利模式的共享单车瞬间停满城市的大街小巷,也不应是砸更多的钱圈更多的粉,获取更高的估值。

今后的互联网经济必须在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推动中国由“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进程中有所作为。

从平台互联网、消费互联网转向工业互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数据共享、人工智能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服务。让数据活起来,让数据产生价值,让中国制造因为互联网而加快技术和管理的创新,让中国制造因为互联网而实现“弯道超车”,这才是互联网真正的使命。

回到前面说的“浙江模式”。

模式是什么?模式是多个主体共同组成的“协同合作,互惠共享”的生态体系,同时也是一种探索前进的方法。当年的“浙江模式”是在市场经济发展初期出现的,当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区域或者行业模式必然趋同,也就无所谓“浙江模式”了。

当前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需要互联网企业主动去拥抱制造业,需要与制造企业建立一种“协同合作、互惠共享”的生态体系,需要根据不同区域和行业的特性探索新的模式。

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再次看到“浙江模式”,真好!

猜你喜欢
浙江制造业工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工业人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浙江医改三部曲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