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2018-12-21 05:42顾佳琪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少数民族贵州

顾佳琪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强调,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对花茂村的新貌十分赞赏,他强调脱贫攻坚,发展乡村旅游是一个重要渠道,既要鼓励发展乡村农家乐,也要对乡村旅游作分析和预测,提前制定措施,确保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因此,打好这场攻坚战成为贵州精准扶贫重要命题。

自從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提出旅游扶贫以来,旅游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扶贫工作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一方面许多贫困地区处在中心城市周边或靠近重点旅游景区,通过发展旅游业实现了脱贫致富,同时也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使许多深山中的贫困地区拥有的尚未被人发现的高品质旅游资源被挖掘,甚至被开发成为非常著名的旅游景区,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如新疆喀什地区、云南西双版纳和香格里拉、湖南张家界县和凤凰县、四川甘孜州和阿坝州等诸多少数民族地区,不断发挥旅游在脱贫攻坚战中的主力军作用,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让越来越多的农牧民“端上了旅游的饭碗,甩掉了贫困的帽子”,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小康路。

近年来,贵州省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第一民生工程,举全省之力进行脱贫攻坚。为对推进新时代的旅游扶贫工作,2017年9月贵州省政府办公厅发布了《贵州省发展旅游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年)》,提出要深入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充分发挥旅游扶贫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制定全省重点乡村旅游宣传推广方案,加强对贫困地区重点旅游景区、线路产品和乡村旅游品牌的宣传营销,吸引更多游客到贫困地区旅游和消费。

一、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旅游业的特点是投资成本少、见效快,有的地区经过简单的打造,只需要很少的投入就可吸引大量游客,取得可观的经济收入。因此,随着旅游扶贫举措的不断实施,一座山致富了一个县,一个洞致富了一个乡的例子在贵州少数民族贫困山区并不少见。如黄果树镇石头寨村,紧紧依托紧邻黄果树大瀑布核心景区的区位优势,吸引部分景区游客到石头寨参观体验,收到了积极的市场效果,全年共接待游客24.9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营业收入500余万元,农民人均月旅游收入1 600元,占全村农民人均月收入的23%。目前,石头寨从事乡村旅游的经营户达215家,乡村旅游带动就业人数500余人,带动脱贫人数500余人。又如贵安新区湖潮乡车田村,2015年车田景区乡村山地旅游带动脱贫36户113人,实现全村贫困人员全部脱贫(其中22户76人实现致富,达到小康水平),旅游从业人数达到360余人,有效带动1 100余人实现就地就业,乡村旅游经营户(旅游客栈、特色餐饮、旅游商品店等)已达41家,接待游客1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3 000万元,实现人均年收入9 200元,其中旅游综合收入占58%以上。还有毕节市百里杜鹃普底乡迎丰村,2015年共计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 750万元,旅游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3.5%,直接就业人员86人,受益人员430余人,成功举办百里杜鹃首届乡村旅游文化节,农家乡村旅游的发展使乡村人们实现了脱贫致富。

2018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时,来自贵州省赤水市大同镇民族村的全国人大代表杨昌芹谈到了旅游为生活带来的变化,认为旅游扶贫效果显著。她从小开始已经从事了10年的竹编工艺,从一个学徒成长为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赤水竹编的传承人,同时带动周边20多个父老乡亲一起脱贫致富,他们一起亲身经历了赤水的脱贫攻坚,是新时代的受益者。

另外,还有贵阳市开阳县南江乡龙广村、贵阳市息烽县永靖镇立碑村、遵义市遵义县枫香镇花茂村、遵义市赤水市大同镇民族村、遵义市湄潭县西河镇西坪村、遵义市习水县程寨乡石门村、绥阳县郑场镇卧龙村、六盘水市盘县滑石乡岩脚村、安顺市普定县龙场乡秀水村、毕节市大方县核桃乡木寨村、铜仁市江口县太平镇梵净山村、铜仁市江口县太平镇云舍村、黔东南州从江县丙妹镇岜沙村、黔南州惠水县好花红镇好花红村、黔西南州兴义市万峰林纳灰村、贵安新区马场镇平寨村和威宁自治县板底乡板底村等,类似这种开展乡村旅游脱贫致富的村寨,贵州还有高达3 000个,其中有517个村寨被国家列为乡村旅游扶贫的重点村,未来,随着全省脱贫攻坚战的持续深入推进,旅游扶贫将给贵州更多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带来改变。

二、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开发存在的问题

旅游扶贫在众多扶贫模式当中属于较新型的综合扶贫模式,随着旅游扶贫工作的不断深入,在获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不完善之处,这些不完善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工作的开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识上存在误区,旅游发展只注重经济目标脱贫,忽视发展机会脱贫

旅游扶贫是在一些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的贫困地区开展的,相关部门是通过扶持旅游业的发展来带动当地经济的增长,旅游经济可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从而使贫困人口逐渐脱贫。因此,旅游扶贫是一种更能够为贫困人口产生较大经济利益的开发活动。旅游扶贫的主要目标是保障贫困地区人民的利益,同时为当地经济创造发展机会,贫困人口的脱贫和发展是旅游扶贫的目标,让贫困人口在旅游发展中成为最大的获益者并得到可持续的发展机会是旅游扶贫最核心的问题。但是,目前有些地区简单地将旅游扶贫等同于旅游开发,把目标集中在经济利益最大化上,忽视了对贫困人口发展潜力和机会的挖掘,甚至使这些缺乏竞争力的弱势群体由于技能或资金的短缺而被排斥在旅游扶贫开发活动之外。所以,从“救济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到现在的“攻坚式扶贫”,还是有一些地方由于人们在认识上存在误区而影响了旅游与扶贫的有机结合。

(二)缺乏规划,制约旅游扶贫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扶贫作为一项旅游经济的活动,相关部门应当对其进行科学规划,在考虑当地支持发展旅游经济与社会承受能力的基础上正确分析评估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科学论证那些将要建设的旅游项目的可行性,从而尽量避免出现资源开发的随意性和项目建设的破坏性。在部分贵州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一些当地人民为了脱贫自发地发展所谓的旅游业,导致农家乐千村一面,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缺乏有效开发模式的理论指导,无规划地开发旅游资源,导致秩序混乱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资源破坏。这主要表现在:(1)旅游扶贫规划过于注重获得经济利益。对资源进行掠夺性的开发,不考虑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不仅没有达到扶贫的效果,反而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的生活。(2)在利益的驱使下,急功近利,使原本文化氛围浓厚淳朴的少数民族地区商业化现象非常严重。为了吸引游客,增加经济收入,而大量开设商铺,售卖的产品不仅质量没有保障,而且同质化现象也非常严重,甚至出现恶性竞争,非常缺乏文化内涵。(3)现有规划不合理。旅游扶贫开发规划在聘请专业团队规划时,团队难免会对当地有些细节情况不了解,以至于规划设计成果缺乏特色甚至过于粗糙,具体细致的设计较少,旅游项目只追求装饰豪华、档次高大上,使用价值不大,导致一些贫困地区只是短暂脱贫,而并没有实现旅游扶贫的可持续发展。

(三)旅游扶贫主体参与角色不公,制约旅游扶贫开发的有效运行

旅游扶贫主体应该包括政府、旅游开发商和当地贫困人民等。三方各自扮演的角色不同,社会责任、参与的程度也都不同,所以在利益分配方面存在许多矛盾。一方面,外来旅游开发商急功近利,通过承包、租赁、购买等方式逐步主导了贫困地区的旅游经营,这些外来人员的参与占据了一定的就业比例,使部分商业利润流出;另一方面,由于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人口属于弱势人群,在旅游观念、旅游意识等方面比较落后,许多人还停留在“旅游业相关者”的旁观者角色上,在本质上没有认同自己可以成为旅游发展的主体,如果地方政府忽视了对其进行心理和经验准备的培养,不做相关的引导宣传教育,就容易出现只顾发展大经济而忽视当地居民实际的参与度和真正的利益获得的问题,容易引起不必要的矛盾,这不利于旅游扶贫工作的开展。

(四)缺乏有效的资金管理,旅游扶贫处于被动地位

扶贫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水平的高低是决定国家扶贫开发成败的战略性问题,旅游扶贫作为扶贫开发方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同样存在着旅游扶贫资金管理的问题。有的地方在进行了简单的旅游开发后却因为吸引不到的后续投资资金而无法进行可持续的建设,所以只能通过提高门票收入来维持发展。另外,还有资金使用问题,如果缺乏统一规划,外来投资企业只考虑经济利益,可能就会重复建设一些不必要的旅游设施,这影响了投资效益的发挥。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原来有条件开发旅游、做好旅游扶贫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因缺乏必要的资金而错过发展的大好时机,从而处于被动的状态。

(五)旅游业自身发展存在问题,阻碍了旅游扶贫效益的发挥

旅游业作为旅游扶贫开发的载体,其自身发展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旅游扶贫举措的成败。首先,现在国家发展旅游业已经提出智慧旅游、互联网+旅游、全域旅游等新概念,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封闭落后,在进行旅游扶贫开发的过程中,往往旅游开发思路比较狭窄,尚不能结合国家旅游发展新趋势来进行创新性开发,所以很容易表现出极大的盲目性和仿效性,这样不仅浪费了其得天独厚的旅游文化资源,而且也会使其扶贫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另外,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不能仅靠自然风光,还应当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加强文化旅游方面的开发,减少商业化气息,否则其开发出来的旅游产品可能会缺乏地域文化特色。其次,基础设施落后,可进入性差,这些问题间接地影响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潜能的发挥。目前贵州各地还未开通高铁,景区与景区之间也未实现全部互通高速,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消耗的时间成本太高,旅游接待设施也存在等级低、数量少、容量小等问题,这些问题同样也严重制约了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三、对策建议

以上五个方面的问题是贵州许多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旅游扶贫开发存在的普遍问题,其需要逐渐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在思想上要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到旅游扶贫的重要性。其次,要做好旅游扶贫的开发规划,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第三,构建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时涉及到的多元主体和谐共生的机制。要明白旅游扶贫的核心问题是贫困人口如何在旅游发展中获益和增加发展机会的问题。第四,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加強宣传引导和政策扶持,提高旅游扶贫开发中贫困居民的参与度。第五,规范旅游扶贫开发的企业运作,处理好利益分配关系。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强扶贫资金管理,逐渐使旅游产业成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从而实现贫困地区旅游扶贫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贵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少数民族贵州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贵州,有多美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