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读者不文明行为探析当下高校图书馆的育人职能

2018-12-21 03:14郑永波
现代交际 2018年18期
关键词:读者高校图书馆育人

郑永波

摘要:读者不文明的行为与高校图书馆丰富的馆藏文献、高雅的文化环境、文明的服务氛围是格格不入的。本文基于读者不文明行为的成因和高校图书馆育人职能的特性分析,得出结论:有效地发挥高校图书馆的育人职能,就要充分挖掘读者的主动性,让其也成为图书馆的管理者。

关键词:读者 不文明行为 高校图书馆 育人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8-0185-03

相对于社会公共图书馆来说,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比较单一,主要是在校学生和教师。这个读者群(本文着重考察的是在校学生),大部分都经历了12年的正规教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具备了一定的事物观察力、是非判断力和行为决策力。然而,这个读者群的部分人却在高校图书馆表现出与其“大学生”身份不符的、不文明的行为。面对这些读者的不文明行为,重申高校图书馆的育人职能就尤为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德能与智能并重。因此,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教辅部门,是高校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肩负着育人的职责。

一、读者不文明行为的成因

(一)德行教育的弱化

德行教育一直伴随着每个人的成长,然而,虽然国家一再强调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一样强势。从小学到高中,考试科目是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学习中心与重心,思想品德的学习也通过考试的形式进行考核,但德育涉及思想与精神层面的教化,是个人的体悟与内化,不一定考得好就能表现得好。可见,德行教育在前期的教育阶段就显得很薄弱。进入大学,压力的剧增,特别是学分制的实行、就业形势的严峻,让大部分学生更多关注的是专业课的学习和积累,忙于考各种各样的“证”来增强自身的就业实力。而思想方面的教育没有具体的考核标准,往往通过讲座或选修的形式开展,并未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加之大学教师的监管力度不够,表面上,大学生的德行教育在理论上是提高了,而实际上是弱化了,因此就会在图书馆这样的开放空间里出现“明知故犯”的情况:在书籍上乱涂乱画,撕走自己所需的书页,等等。

(二)读者的知行不一

“90”后如今成为校园的主体。在进入大学之前,由于知识与眼界的局限,在学校与家庭的严格监管下,道德认知与行为基本上是一致的,即所谓的“知行合一”。进入大学之后,随着年龄与知识的增长、视野的开阔,他们逐渐形成了个人的道德认知与评判标准,不再一味地认同或接受传统的道德价值观,表现出叛逆、独立与自我。在与社会的不断接触中,复杂的社会现实和多重的价值取向不断冲击已有的认知体系和道德观念,面对多元的道德价值观与判断标准,他们迷惘、矛盾,加之脱离了父母的管控与引导,他们往往表现出知行不一,甚至是知行相悖。尤其是在图书馆这样自由的学习环境中,一些自律意识薄弱的大学生,由于社会上不良价值取向的诱导以及个人思想的不够成熟,“自我”与“利己”主义就会膨胀与放大,从而作出一些偏离正确道德价值取向的行为举止:占座、偷窃、私藏书籍、大声喧哗、随意地摆放书籍等。[1]

(三)图书馆服务特性的“漏洞”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教辅部门,服务性是其最大的特点,读者满意度是衡量其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很多图书馆都本着“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开展工作,如全开架文献流通管理模式、通宵自习室的设置等,都为读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自由。然而,在这样的开放空间里,图书馆不可能全程监管读者的行为举止,就让一些读者有机可乘,为一己私利损害到了大多数读者平等使用图书馆的权利,而图书馆想方设法为读者提供的便利和自由反而成为滋生读者不文明行为的土壤,占座、撕毁图书、随意改变文献资源的所在库室等不文明行为就时有发生。其次,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阅读的革命,传统的纸质阅读不再是人们获取信息的唯一途径。随着数字阅读的优势越来越凸显,更多的读者选择了数字阅读,特别是大学生读者,越来越少地走进图书馆。当然,高校图书馆依然是大学生汲取知识、提升自我的最重要的学习阵地。为了吸引更多的读者走进图书馆,图书馆人可谓绞尽脑汁:在不断提升图书馆人业务素养的同时,不断地改进服务的方式方法。基于这样的出发点,高校图书馆过多地强调了服务的宗旨,却忽略了图书馆规章制度的执行,往往对读者不文明行为也只是口头教育为主,没有从根本上让读者认识到自身的错误,这也造成了读者不文明行为的屡禁不止。

二、高校图书馆育人职能的特性

(一) 服务性

“服务育人是高校图书馆的根本宗旨”[2],因此服务渗透到其管理与建设的各个环节,并通过科学的文献资源、合理的设施设置、人性化的规章制度、先进的服务模式等为读者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读者信息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目的。

(二)有限性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教辅部门,虽然也有育人的职能,但由于图书馆不同于学院管理和课堂教学,对读者既没有考核制度的约束,也没有学分制的限制,读者就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在图书馆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过程中,读者自身对知识的领悟力以及自身素质提高的主观能动性都影响着图书馆的育人职能的发挥。

(三)通识性

高校图书馆是学生的“第二课堂”,但不同于一般的专业课堂教学,图书馆更多的是通过文獻资源向读者传递出人性的“真善美”,使读者在对知识与文化的学习、消化、吸收的过程中获得思想启迪、心灵净化,从而有意识地将“真善美”的真谛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可以说,高校图书馆的教育是对读者的思想道德和情感理智的协调发展的教育。

三、高校图书馆育人职能的发挥

高校图书馆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环节中的一部分,不仅对专业教学起到了补充和拓展的作用,而且更关注读者的人文素养教育,从思想与精神层面更多地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其作用是不容小觑的。当然,由于图书馆与读者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使其教育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读者的参与。因此,要有效地发挥高校图书馆的育人职能,就不能单方面依赖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力量,而是要充分挖掘读者的主动性,让其也成为图书馆的管理者。

(一)从制度入手,使读者成为制度执行的维护者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高校图书馆需要完善的规章制度来保障其正常运行。然而,高校图书馆面对的是大学生读者,对“人”的管理,规章制度应更多地体现人文关怀,在尊重读者的前提下,充分考虑读者的心理接受和情感体验,使读者既成为规章制度的制定者,也成为规章制度的执行者。因此,高校图书馆在制定规章制度时,要充分听取读者的意见或建议,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面对面谈话的方式来获取读者对图书馆规章制度制定的具体内容和执行方式的思考,在沟通与互动中肯定读者的主体地位,树立其图书馆主人翁意识,让其在参与中意识到规章制度制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从思想上把规章制度作为个人言行举止的规范和准则,从而在行为上自觉地遵守和维护。这样的规章制度,把生硬冰冷的规定变为了对学生更有意义的文明和道德规范,少了管理者的强硬和命令,多了对读者的尊重与关怀,既保证了读者公平利用图书馆的权利,又实现了对读者的德行教育和行为规范。当然,为了让规章制度发挥作用,也要在书库、走道、拐角等容易发生不文明行为的地方粘贴人性化的警示标语,还要通过图书馆网页、微信等平台全文发布规章制度,做到读者知晓,特别要加强新生读者的入馆教育,使之从一开始就熟知图书馆的规章制度,从而避免个人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二)抓住“问题”,让读者自身杜绝“问题”的发生

不论是大声喧哗、占座,还是撕毁图书、乱丢垃圾……虽谈不上违反国家法纪法规,但如果不及时制止,就会“助长人们的从众心理和投机心理,使其逐渐发展形成‘破窗效应”[3]。也就是说,某个读者的不文明行为,若没有及时有效地制止,就会给其他读者一个错误的暗示和不良示范,诱发更多的读者效仿,从而使类似不文明的行为发生或演变为更严重的情况出现,使个体偶发事件发展成为群体普遍行为。因此,要重视读者犯错的“第一次”,防微杜渐,扼制不良风气的蔓延。然而,面对大学生读者,仅仅依靠图书馆规章制度,不如通过一些展览,如破损图书展览、破损图书修补现场展示会,等等,让这些“问题”充分曝光,让犯错的读者在视觉与听觉的冲击下引起强烈的内心震动,从而为个人的不文明行为感到愧疚,并能对照规章制度端正思想,规范行为,在不知不觉中将规章制度内化为个人思想与行动的指南,进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观念。抓住“问题”,就要创造机会让犯错的读者或其他广大读者参与图书馆日常管理工作,如:图书馆体验日,读者参与图书修补工作、图书上架理架工作、自习室清理占座工作,等等,让其在图书馆管理员的带领下亲身体验图书管理工作的繁琐与细微,从而有意识地检点个人行为并杜绝个人行为失范,提高个人的自律能力。当然,抓住“问题”,规范读者言行举止,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润物无声的漫长过程,这也考验着高校图书馆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人文修养。

(三)树立榜样,让优秀读者成为身边的力量

在形形色色的读者之中,更多的是能遵守图书馆规章制度的文明读者。他们中不论是专业成绩出众的,还是顺利通过研究生或公务员考试的,或是竞赛脱颖而出的等等,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他们成功的经验乃至失败的教训,都是值得其他读者学习和借鉴的。因此,挖掘优秀读者,让其现身说法,既避免了空洞的说教,又能在同辈中产生情感和思想上的共鸣,并通过对他们的认同和效仿,达到了见贤思齐的效果。为此,图书馆应注重收集优秀读者的事迹,通过微信、图书馆主页、馆内宣传栏或报告会等形式,展示他们如何备战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罗列他们大学四年的阅读清单,或是介绍他们竞赛的心得体会,等等,让这些鲜活而生动的成功案例深入广大读者心中,为更多的读者在学习安排、图书馆使用、职业规划等问题上给出合理化参照和现实版的成功经验,让更多的读者,特别是新生读者,在迈进大学校门之后,就有了明确的奋斗方向,在“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的过程中从德行与智力等方面来规范和提升个人的素质与能力。

(四)读好书,让读书成为大家的一种生活方式

读书的好处不胜枚举,习近平总书记在专访时提到“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说明了读书的重要。而今,在全民阅读、学习型的社会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与文化的象征,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倡导阅读、推广阅读的责任。大学阶段,正是读书的好時期。读书,是迈向成功的最佳路径,是大学生读者心智培养、知识完善、才干增长、性格塑造、人生观引导的重要途径。高校图书馆应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营造一种浓烈的读书氛围,将读者拉回到图书馆来静心读书。好书推荐、读书达人秀、讲座、读书会、书评等,都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激发他们阅读的热情,使他们在阅读中积累知识、完善自我,从而形成个人正确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让图书馆真正成为他们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让读书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读者不文明的行为与高校图书馆丰富的馆藏文献、高雅的文化环境、文明的服务氛围是格格不入的。因此,加强读者的教育与管理,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育人职能是刻不容缓的。当然,“育人”既需要教育者高超的育人技巧,又需要受教育者的主动配合。因此,为了规避读者不文明的行为,高校图书馆要想方设法地发挥读者的作用,主动出击,把读者转变为管理者中的一员,让其在参与管理中从思想上重视自律,在实际中调适偏颇、约束行为,在激发读者主观能动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育人职能。同时,高校图书馆要加强与读者的沟通和互动,在充分了解读者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创新服务理念与服务手段,有针对性地解决读者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图书馆育人职能的时效性。

参考文献:

[1]赵云启,田巍.发挥高校图书馆教育功能杜绝大学生不文明行为[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0(11):188.

[2]韩淑华.高校图书馆的职能作用与服务育人[J].人民论坛,2011(330):228—229.

[3]田静.基于“破窗效应”理论的读者失范行为分析与解决方案[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7(29):114—116.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读者高校图书馆育人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
“《读者》光明行动”(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