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模式的“高频电子线路”教学方法研究

2018-12-22 00:04滕志军孙增友
无线互联科技 2018年9期
关键词:高频电子线路电子线路微课

滕志军,孙 娜,王 芳,孙增友,毕 楠

(东北电力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2)

“高频电子线路”包含了电子通信类的传统理论相关知识框架,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增添了丰富的实验环节,因此,该门课程可以被看作是电子通信类专业的特色必修课程,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理论知识,在培养环节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课程组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该课程已获批为校精品课程和省优秀课程。

该课程理论性较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突出,但是“面对面”模式的辅导方式效率低、耗时大,在当今网络科技迅猛发展的作用下,微课以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在各种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推动了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增深了该学科的概念,为教学中各学科的开设开辟了新的篇章。

1 基于微课的“高频电子线路”教学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1.1 传统高频电子教学模式较为落后

多数院校的高频教学模式较为简单,主要以老师课堂讲授,学生下课巩固为主,当学生有疑惑时,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容易使学生失去探索的积极性和乐趣,从而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得到的反馈少、课堂的互动性低、教师的积极性减弱,而且传统的“高频电子线路”教学方式主要以面授为主,通过检查学生作业完成状况来评判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主要以课上为主,但是课上时间有限,能完成的指导较少。微课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为了改变“高频电子线路”教学的不理想现状,将微课教学应用于“高频电子线路”教学中可以带来更好的效果。

1.2 微课模式的引入具有现实基础

科技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种移动智能设备在生活中越来越常见,智能通信设备、个人手提电脑、平板等为生活带来便捷条件的同时,也在各大院校学生学习、教师教学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使教学工作和学习过程越来越方便、高效。移动智能设备作为一种学习生活的必备工具,可以帮助师生更好地交流,促进师生课上课下更多的沟通。这也成为高效的移动学习方式,而微课也正是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师生交流实时化、便捷化的高效学习方式。

1.3 已建成的网络交流平台

东北电力大学在2005年3月22日建成了集信息发布、师生交流、网络教育为一体的54阳光网络交流平台。54阳光网从建立到正式开通,秉承着坚定不移的正确方向,结合时代的目标构建现代化网络平台,以校园中学生媒体的特殊性以及亲和性的视角,报道校园信息,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成长,真正能做到帮助学生了解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参与学校各项活动。

2 基于微课的“高频电子线路”教学设计原则

为增强“高频电子线路”课堂的生动性,改善大学生学习高频比较被动的现状,本文提出的基于微课的“高频电子线路”的教学设计应遵循以下3方面原则。

2.1 内容遵循短小精悍原则

微课,顾名思义,上课的时间比较短,完成的主题较小,这是它最大的特点。微课以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这种教学方式要求备课人精炼主题的能力,需要将课程的主题和内容高度提炼出来,完成教学过程,制作成录像,可以使学习者学习起来更方便,利用零散的时间,高效快捷。如大信号检波器章节重点惰性失真在计算起来是比较复杂的,为此,微课的教学设计不妨将每个重点的公式推导对应一个视频小片段来讲解,学生学习起来就会轻松许多。

2.2 形式遵循务实高效原则

微课设计总是围绕某个具体知识点展开的,讲究内容精简、目标明确与重点突出。这种教学方式不强调信息类的教学应用复杂,也不需要推导出极其复杂的公式来实现教学,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各种各样的疑难问题。因此,动画、幻灯片都将成为很好的解决办法,解决起来容易简单,将他们制作为教学过程的课件,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这种方法在低成本的条件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体系。

2.3 资源遵循开放共享原则

微课教学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实现,学生更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利用课后时间学习。这是因为微课的视频更好地共享了教学资源网络。例如,“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的练习题理解起来较为困难,教师可以尝试用视频的形式展现习题讲解过程,拍摄的视频可以使学生的网络学习更容易,这样既能实现正式学习,也能实现非正式学习,可以更好地利用有效时间。

3 基于微课的“高频电子线路”教学设计流程

教师需要提前在上课之前认真设计好微课内容,建立好设计框架,然后组织好教学模式,要对旧模式进行改革,应用新教学模式,微课教学补充在课后进行时也很重要,总之,设计过程对于基于微课的“高频电子线路”教学很重要,具体设计方式如下展述。

3.1 课前微课设计

在课前微课的设计中,要注意这节微课的意义,确定好课程的具体内容,来决定授课方式。“高频电子线路”中新的内容知识点较多,概念性较强,教师可以将新的知识点提前展示给学生们,方便学生们预习。同时,师生网上公众平台也是一个加强交流的可利用的平台,教师可以在平台上上传学习资料,便于促进师生间更好地交流。

师生网上公众平台存在的意义,就是方便教师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在解决过程中,教师能够提前了解学生的疑点,在在线平台根据疑点及时进行解答,这样可以使教学更具有方向性、突出重点、提高效率。微课地图也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它把“高频电子线路”的几个微课排列成有逻辑有顺序的路径图。在课前微课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地图来理清思路。

3.2 课堂微课教学

在微课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新课主题,制作“高频电子线路”中一些历史等方面的视频作为导入材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外,“高频电子线路”教学应结合学生具体专业,教师不妨引入相关专业知识的视频材料,让学生了解本节“高频电子线路”课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的意义。“高频电子线路”课程不乏比较抽象的概念,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将单纯地讲解转换为对视频的讲解,在播放视频的同时,使学生在听、说、理解3方面得到锻炼提升,更好地理解“高频电子线路”中的实际问题。

一般教学活动都是通过公式展开教学内容,以帮助学生提高理论能力,增强理性思维。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可以发现这种方法具有可行性,也起到了帮助学生学习的作用。本教学方法并未与之违背,所谓的轻公式并不是不重视公式,而是从多数学生缺乏感性认识的实际问题出发,对理论推导的授课过程进行了改进。针对根据实际情况所提出的问题,把它建模成数学问题;其次进行公式推导,得出最终结论公式;最后以此结论验证物理本质。

但“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理论性较强,对学生的专业基础要求较高,部分学生存在畏难情绪,为了提高学习本课程的趣味性,在教学内容上,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增添实验环节。尽管理论课堂上并不具备进行实际实验的条件,但是在微课教学内容设计上,增加了EWB和MATLAB等常用软件的仿真实验。对理论中遇到的电路进行分析,信号算法进行验证。所见即所得,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本课程的知识力量,提高学习兴趣,侧重提高动手能力。

3.3 课后微课补充

由于微课短小精炼的特点决定微课时间比较短这一客观事实,使得教师在上课时间无法解决过多的问题,只能选择性地教学,因此学生的问题无法当时全部解决。这就需要课下教师学生更好地沟通和交流,学生积极提出问题,教师及时解答,利用微课这一便捷的学习平台,完成教学计划,使学生们高效率吸收课堂知识,这些视频可以是MATLAB在“高频电子线路”实验中的应用介绍等,引导学生拓宽知识面、提升应用能力。另外,教师不妨将部分“高频电子线路”课外习题的解题过程或者高频实验过程拍成微视频,供广大学生课外在线参考学习。课后的过程是同样重要的,教师应该通过这一平台解答学生的问题,学生也应该利用好难得的机会对课堂上不理解的问题补充提问。这样一来可以加强教师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实现教学方式新的改革。

4 结语

总之,微课作为互联网+教育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无论是其产生还是发展都顺应了社会发展潮流,是教育时代化的象征。要想促进高频教学改革的实现,使“高频电子线路”教学能够体现时代的特征,就必须将微课教学模式引入到高频教学当中,通过微课教学模式赋予高频教学新的时代特征。

猜你喜欢
高频电子线路电子线路微课
Multisim13.0在《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高专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静电放电对电子线路干扰的研究
高频电子线路的教学方法研究与探索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改革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EEPROM在电子线路系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