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高职学生的碎片化学习

2018-12-22 00:04孙振华
无线互联科技 2018年9期
关键词:陶行知利用内容

孙振华

(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镇江 212000)

1 碎片化学习概述

碎片化学习是通过对学习内容或者学习时间进行分割,使学员对学习内容进行碎片化的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称为碎片化学习。在企业内它可以以正式或非正式学习的方式推送给学员[1]。碎片化学习的主要特点有:(1)灵活性高。人们可以在正式的学习工作之外,对学习内容进行分割、利用空余时间自主安排学习。(2)针对性高。进行碎片化学习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进行学习内容的分割,对其重点探究学习。(3)学习效果更高。由于对学习内容进行了分割,提高了学习针对性,且学习时间较短,所以相比正式的学习效果更好。

2 陶行知教育理念与碎片化学习的关系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的核心主要包括3个方面: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2]。其中生活即教育指的是我们所接受的教育应当适应当下的生活,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而不是学一些和生活割裂的知识,成为一个死读书的书呆子。社会即学校指的是我们学习的场所可以不限,只要是能学到知识的地方,哪怕是街头的一个角落都可以称之为学校。教学做合一是让我们要把所教、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样才有意义,否则就是纸上谈兵。而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几乎都有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在大街上随处可以看到人们在低头看手机。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手机除了打电话、发短信以外,都是在玩游戏、聊天等。如果人们能够利用这些空余时间,把打游戏、聊天改成学习自己有兴趣的科学知识,就成了碎片化学习,并且学习效果往往较好。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也有,比如网上有很多生活小技巧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简单易学,很多人通过学习将生活中的垃圾变废为宝,将普通的生活物品进行创意利用等。由此可见,在现在的信息化时代下,只要人们对某件事感兴趣且想学,都可以随时随地在手机上查阅,而后运用到实际中去。以上这种碎片化学习的特点也正是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即所学的东西和我们的生活有联系、学习地点不受限制、能把所学的东西应用于生活。但是,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除了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外,更多的则是充满诱惑的游戏、低俗八卦的新闻、甚至一些伪科学等内容。我们若想较好地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就必须具备一双慧眼,取其精华、舍其糟粕。

3 互联网环境下高职学生碎片化学习的研究

2016年底,新浪网上有一则新闻,标题为“贵州大学校长:大学生上课玩手机是一种病态”。文章中讲,当今大学生上课期间玩手机现象严重,对正常的课堂学习起了阻碍作用。贵州大学校长郑强说:“阅读和手机的区别在于,手机上很多都是只言片语,90%都是碎片化,系统高雅的内容太少,提升不了人的知识结构和阅读体系。”[3]同年,中国青年报采访了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出版研究所所长徐升国,他认为:碎片化阅读也是有价值和意义的,它满足了人们多方面的阅读需求,比如对获取资讯、娱乐、社交等需求[4]。那么,对于高职学校的学生到底该不该提倡利用智能设备进行碎片化学习呢?对高职学生而言,智能设备给予他们的往往是一种娱乐、放松的工具,大部分学生都是用来打游戏、聊天等,很少有人用来进行学习。除此之外,高职学生适不适用碎片化学习模式的另一关键就在内容方面。在上一章节中提到了互联网中的内容,有正面也有负面。那么高职学生到底对哪方面的内容感兴趣呢?面对这种情况,学校教师特意调查了五年制计算机专业中14级及15级的高年级学生若干,就围绕平时上课或空闲时间玩手机一般都做些什么事。经过调查,这些学生中50%左右都是打游戏、聊天等,40%左右是上网看小说、逛网店之类,只有约一成的学生是查阅上课相关的问题,了解专业知识。由此可见,就目前了解的情况而言,高职学校的绝大部分学生并没有进行碎片化学习,而是在空余时间利用智能设备进行游戏娱乐,所以并不提倡碎片化学习。如果要改变这一现状,让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融入互联网时代下,把高职学生空余时间的玩游戏、聊天变为网上学习,充分发挥碎片化学习的优势,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3.1 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高职学生通常处于青春期、自控力普遍较差,容易受到互联网中各种不良内容的诱惑,从而影响学习、走上弯道。作为教师,首先要求自身提高互联网环境下教学的意识,利用互联网平台去设计信息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在互联网中自主学习、探究问题。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计划中就提出了“互联网+”的行动计划,在该计划下,教学资源从封闭到开放;学习从被动到自主;教学从灌输到互动,必将给教学各环节带来更多更深刻的改变,直至重塑一个开放创新的教学生态环境。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当前教学的发展趋势,与学生进行耐心分析、引导学生正确利用好互联网,去为他们提供正面、积极向上的服务。

3.2 提升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很多高职学生没有进行碎片化学习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课堂中教师讲授的内容往往理论性强,过于枯燥乏味。课后学生当然不会再去探究这些枯燥的内容。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方面多下功夫,尽可能地将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能够联系生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下,教师应用探索研究一些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利用信息化手段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如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强了,课后自然会利用智能设备去查阅,进一步探究课堂中所学的知识。

3.3 进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

由于互联网中内容的不确定性,加之学生对正确科学知识的甄别能力有限,在用手机上网查阅学习资料时,难免可能遇到一些片面或错误的知识内容,这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事先制作相关学习资源,如微课、趣味实验、演示动画等。如果教师的制作水平有限,也可以请相关公司或技术人员协助制作,让学生在信息化的环境下深刻了解知识点的原理,将很好地帮助学生指明碎片化学习的方向。

3.4 建立学习反馈机制

对于那些学习认真,课后能利用互联网进行碎片化学习的学生,教师应当给予他们鼓励。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一个学习交流的网络平台,让学生将碎片化学习的成果发布于该网络平台中,作为课外学习的成果展示。师生利用课外时间共同交流探讨,指出正确的观点,对于优秀的学生教师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样一来,既提高了学生课后利用互联网进行碎片化学习的热情,又能将这一良好的风气传染给其他学生,带动他们也进行课后碎片化学习的兴趣,形成良性循环。

4 结语

本文主要分析了互联网时代下碎片化学习的概念以及碎片化学习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的关系,同时进行了高职学生当下学习现状的相关调查,并提出了高职学生进行碎片化学习存在的一些问题。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精髓包括了实事求是、从生活出发、创新思维、与时俱进等方面。而碎片化学习则是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对某一方面知识的深入学习或探究。互联网时代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技术优势,让碎片化学习变得更简单高效。因此,在互联网环境下,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的实事求是、联系生活、创新思维、与时俱进等内容都可以通过碎片化学习得到很好的施展。对于高职学生,虽然都有智能移动设备、都会上网,但绝大部分学生都不会好好利用互联网为自己的生活、学习服务,相反大部分学生却沉迷在游戏中,这反而阻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针对这一问题,文中提出了在教师层面的几种解决方案,即正确引导、提升教学趣味性、建设教学资源、建立学习反馈机制,尽最大可能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利用互联网这一工具在课余时间进行碎片化学习,从而最终提高学习效果,并且能够运用与生活。相信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将通过互联网时代下的碎片化学习得到完美的发挥,让高职学生成长为具有专研精神、敢于探索创新、具有高专业知识水平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碎片化学习[EB/OL].(2017-10-15)[2018-04-08].http://baike.baidu.com/view/5078479.htm.

[2]丁秋怡.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J].学园(教育科研),2012(14):71.

[3]央广网.贵州大学校长郑强:大学生上课玩手机是病态[EB/OL].(2016-03-12)[2018-04-08].http://news.cnr.cn/native/gd/20160312/t20160312_521591924.shtml.

[4]凤凰咨询.国民不能满足于碎片化阅读[EB/OL].(2016-04-22)[2018-04-08].http://news.ifeng.com/a/20160422/48545310_0.shtml.

猜你喜欢
陶行知利用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陶行知教育名录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主要内容
陶行知生活力专题研究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
陶行知的赏识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