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智慧图书馆信息服务策略研究

2018-12-22 03:32王葆琴
无线互联科技 2018年18期
关键词:馆藏个性化图书

王葆琴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图书馆,湖南 株洲 412000)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随后,国务院下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的文件,其中也提出“充分发挥互联网的高效、便捷优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服务消费成本”。在高校,图书馆是广大师生获取文献信息资源的主要场所,因此,我们需要抓住机遇,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完善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构建“互联网+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实现高校智慧图书馆的服务创新,提升服务能力。

1 我国高校图书馆服务的现状

我国教育部建立了“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据该数据库资料显示,2016年我国普通高校有896所(2015年为771所)在该数据库中填报数据,数据有效的为896所(2015年为739所)[1]。从数据库有效数据中我们可以大略看出以下情况。

1.1 经费分布现状

各高校图书馆年度总经费2016年平均值约为610.4万元,2015年的平均值约为567.7万元,相比增加了42.7万元。中位值约为314.1万元(2015年的中位值约为296.0万元),标准差约为856.3万元(2015年的标准差约为741.0万元),极差约为8 370.5万元(2015年的极差约为6 002.0万元),2016年的极差比2015年更大。以上数据表明我国高校图书馆年度总经费的差距很大,经费的投入存在严重的不平衡,而且这种不平衡状况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

1.2 图书馆读者服务现状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人们的阅读习惯从阅读纸质图书逐渐转变为电子阅读,读者对于实体图书馆的渴求也在不断地减弱。同时,实体馆受场地的限制,馆内有些引导指示不够明确,服务不能完全全面合理,读者对馆藏分布也不熟悉,影响了馆藏资源的利用。在宣传推广数据库资源的方面力度不足,对数据资源读者了解不够,因而在利用馆藏资源时遇到很多困难。而且,面向读者的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做得不够,大部分读者无法准确直观地去了解并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材料,指导读者如何利用图书馆资源的必要性的指南材料缺乏[2]。

2 我国高校图书馆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2.1 纸本文献的浪费

在馆藏文献资源建设中,纸质文献仍然占据着馆藏资源建设的主要地位,但传统图书的采购方式已经不能适应互联网发展的形势,也不能够很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从而造成了资金和空间的浪费。馆藏利用率不高,至少有约40%的中文图书从未流通过,而在被用的60%图书中,有20%的图书不能及时提供给读者。因此,应从用户需求出发,增加电子文献的数量,建设好图书馆信息资源。

2.2 经费无法保障

图书的采购、互联网技术的开发、人才的培育等都离不开资金。按照有关规定,高校图书馆的等级评定是根据图书文献购置经费率(年图书文献购置费/全校年教育事业费用),大于或等于5%为优秀等级,大于或等于3%为合格等级,但是在实践中很多高校都没有达到该标准,学生规模的增长和高校图书馆经费投入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

2.3 馆藏资源总量、结构性不合理

馆藏资源总量不足。按照教育部相关要求,高校规模与图书馆的规模要相匹配,但是从高校图书馆现有藏书总量来衡量,差距巨大。馆藏结构不合理,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管理,仍然是采用传统的馆藏结构。例如,在馆藏分布时,纸质图书按载体类型不同分为图书借阅室、期刊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随书光盘借阅室等,这样的馆藏结构模式虽然方便了管理,但是却不利于读者收集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源,极大地浪费了用户的时间。

2.4 参考咨询服务方式较传统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建设还处于人工咨询式服务这一简单阶段,即人工咨询是目前咨询服务的主要方式,在当前网络技术发达,海量信息资源的情况下,这样的咨询服务方式使得多样化的信息服务难以实现,互联网技术也难以得到广泛运用,网络信息咨询、信息导航、网络导航等服务的大多数功能均处于空白状态。

2.5 网络教学资源不足

当前社会的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图书馆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任务较重,而高校图书馆的资金投入增加却有限,因此,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面对的现实困难是资金力量不足,造成技术开发困难。在新技术和设备的应用、建立多媒体阅览空间、提供高速快捷的网络服务、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和开展远程教育等方面仍存在较大不足。同时在电子教学服务系统的建设、整合教学资源、对多媒体课件播放的支持等方面也严重滞后,难以满足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师生们的学习需求[3]。

3 “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的策略

3.1 图书馆馆藏资源的“数据化”

3.1.1 利用数字交互技术强化平台服务

“互联网+”时代,社交网络和新媒体等交互平台众多,如微信及公众号、QQ、Facebook、人人网、微博、博客等,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要充分利用这些交互平台及时发布馆内服务和活动信息,利用新媒介的受众范围广、方便快捷、影响力大等特点将图书馆原本只在馆内进行的服务和活动产品化,吸引师生读者参与图书馆的管理和建设,与读者互动,这样也能为读者提供便捷和个性化的服务,从而形成良性互动,使高校图书馆事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3.1.2 建设安全智慧型的高校图书馆

科技的发展使得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设备的功能越来越强大,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地利用这些智能终端设备开展移动图书馆服务,利用互联网服务平台与用户进行个性化交互,从而渗透到读者的学习和工作当中,再通过云计算针对不同读者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同时,在“互联网+”时代,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发展使高校图书馆服务平台收集的读者行为数据也越来越多,对这些数据的采集量、分析效率及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等都会影响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对于海量数据的分析必须借助以云计算为后台的大数据。同时,在数据收集整理和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做好信息和数据的安全及保密工作,对读者信息和行为数据都要进行加密处理和安全保护,以避免读者个人信息的泄露。

3.2 图书馆服务的“在线化”

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读者对图书馆的依存度以各种形式逐渐降低,图书借阅率呈较大幅度下降趋势,人们越来越多地依赖并通过互联网获得了大量的信息。传统的围绕图书馆以馆舍为中心的服务,到馆咨询提供线下服务的方式,已明显脱离了当前时代发展的步伐。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服务的“在线化”,是以馆藏资源的有效信息化为基础,而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要达到“在线化”的目的就不能脱离教育服务和读者服务。因此,通过建立O2O个性化服务和MOOCs教育服务,实现线上线下的互动和互补,既能有效缩短图书馆对读者服务的反应时间,拉近图书馆服务人员以及服务产品与读者间的距离,同时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创新发展具有实践意义。

3.2.1 建立O2O个性化服务

高校图书馆O2O个性化服务,主要就是依托互联网,以移动图书馆等第三方提供的平台为基础,通过整合线上线下的碎片化信息,采集归纳与读者相关的信息,并进行有效的利用和分析,为线上读者和线下读者提供满足其需求的个性化服务。高校图书馆O2O个性化服务模式,主要以用户体验为中心,读者来源大部分是线上在校师生用户,也可以是来自于线下校外访问图书馆的用户,所有读者都可以通过服务平台的线上渠道和线下渠道对图书馆服务提出个性化需求,寻找所需资源,获得相应服务。学科馆员、参考咨询馆员、科技查新馆员等咨询服务都可借用网络平台向读者提供,同时,用户可根据服务体验对馆员提供的服务进行评价。

3.2.2 建立MOOCs教育服务

高校图书馆应建立MOOCs教育服务模式,即“大规模在线开发课程”。高校图书馆因其馆藏丰富、环境优雅,历来是读者青睐的阅读和学习中心,加之拥有优良的基础设施、先进的服务技术手段、浓厚的学习氛围,自然成为线下MOOCs学习中心的理想场所。同时,高校图书馆具有泛在化和数字化的特点,能借助于创客教育的途径来实现与创客空间的相互结合,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就可进行MOOCs教育与学习,其具有相对封闭的信息共享空间、现代化的设备设施和互动宽松的信息空间以及传统的教学设备设施,这都为MOOCs教育构建了一种和谐温馨的学习氛围,不仅有利于图书馆发挥主观能动性,拓展服务职能,而且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极大地拓宽了高校师生主动自发学习的良好途径[4]。

总之,“互联网+”作为高校图书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应以此为契机、利用大数据技术大力推进图书馆云平台的建立,建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提升自身的信息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
馆藏个性化图书
馆藏
图书推荐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