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人民族文化数字化档案构建研究

2018-12-22 07:05王海澜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数码世界 2018年8期
关键词:罗布数据库数字化

王海澜 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1 建立罗布人民族文化数字化档案的背景

1.1 罗布人概述

罗布人是指世代居住生活在新疆罗布泊荒原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若羌县、且末县境内),操维吾尔语罗布方言、以打鱼为生的土著居民。最开始他们生活在塔里木河畔的小海子边,散居在这片区域的罗布人信息闭塞、交通不便,因此千百年来他们与世隔绝。他们在沙漠中的海子边捕鱼狩猎,没有货币,只进行物物交换,生活方式没有被现代化的脚步改变,方方面面还是保持着原始生活的状态,甚至有几分神秘感。最早相关记载源自《魏书 吐谷浑》:“吐谷浑北有乙弗勿敌国,俗风与吐谷浑同。不识五谷,唯食鱼及苏子。苏子状若中国枸杞子。”接下来的一千多年,不再见于著录。直到清代才又有记载,乾隆年间《回疆通志》载:“罗布淖尔北岸有庄二,望之丛薄蔚然。居民五六十家,不耕牧而皆以捕鱼为食,织野至宁以为衣,裘天鹅之魏以为裘,藉水禽之翼以为毡。构木以为窝铺,中悬鱼馁……。”[1]如今,沙漠中只剩下了为数不多的"最后的罗布人" ,总人口不到2万人,被称之为古代罗布泊地区的活化石。

罗布人民族文化研究在民族学研究中比较薄弱。长期以来,由于他们人口稀少、居住分散、发展缓慢,加之罗布人是一个没有自己文字的特殊人群,有关罗布人的历史、文化、习俗,唯一的载体便是靠老人们的记忆口口相传,经过一代代人润色加工了的传说故事。因此他们非常完整地保留了其独特文化色彩的风俗民情,数量众多的研究学者、探险爱好者等慕名而来,热衷于参与罗布人原始的生活,体验其独特的风土人情。但是,历史上极少有学者对罗布人进行系统的调查和研究,直到上世纪90年代,国内外专家学者才开始逐渐关注罗布人这一特殊群体。

1.2 档案数字化管理

当今世界,计算机、数据存储、多媒体等技术迅猛发生且逐渐趋于成熟,越来越多的数据信息都以电子信息的形式进行储存和管理。而所谓的档案数字化就是这方面的应用。档案数字化就是首先将档案所涉及到的所有信息转变成数字化的电子信息,储存到电子计算机中。智能化的计算机系统可以对其进行实际所需的各类管理,如分类处理等。同时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数据可以及时共享、利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着手于档案数字化的相关研究的。而发展中国家由于社会的逐渐发展,计算机以及网络的便利性和高效性已经逐渐体现,因此其在档案数字化方面的应用也慢慢开展,逐渐开始数字档案的建设研究[2]。相比之下,西方发达国家在数字档案工作和理论研究工作方面的发展早于我国,在我国的研究还远远不够。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许多国家开始进行数字化档案建设,相继在Internet上建立了很多档案网站,发布大量的信息。

上个世纪末,我国也逐渐展开信息数字化的相关应用,最早开始于我国的图书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国家图书馆,它将馆内收藏的所有书籍内容信息进行数字化,工作量巨大,但成果显著,诞生了许多著名的数据库,如知网、维普、万方等期刊数据库。然而,很少有人对涉及中国传统文化领域的少数民族文化数字化档案感兴趣。虽然鲜有人问津,但是将其录入数字数据库是有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该数据库的建立有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能够帮助了解特定民族民情,有助于结合具体实际实现该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由于数字库的建立,增加了社会对于各民族的认识,有效地维护了社会各民族的稳定。但是该项工作的展开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因为涉及到少数民族的文化等多方面信息的录入,各项信息的收集难度大,波及范围广,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所以目前建成的数字化档案大多是关于人口或者聚居地成一定规模的少数民族的,如云南独有少数民族多媒体资料库,南诏大理文献专题数据库,哈尼文献数据库,西南民族研究文献特色数据库,而由于新疆自古以来地大物博,聚居在新疆的少数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所以有关新疆少数民族的已建成数字化数据库种类众多,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等。同样海南也是我国一个少数民族文化风俗兴盛的地区,通过进行大规模的工作之后,也建成了相应的数字化资源库,如海南民族研究多媒体库和图书库等。但是虽然笔者对罗布人相关数据库进行了计算机搜索,但是很遗憾没有找到任何有关的记录。

2 创建罗布人民族文化数字化档案的意义

2.1 有利于罗布人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

罗布人生息繁衍,他们独特的民俗风情、争议的种族起源、与世隔绝的部落式生活都在社会记忆的长河中留下了诸多神秘的影子。但是目前,这些独具特色的罗布人民族文化的管理和保管比较分散,其中还有许多散在民间,保管条件恶劣,甚至存在损毁现象。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罗布人民族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大量的罗布人民族传统文化在迅速融合和消融,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文化习俗、服装服饰等逐渐被市场经济和外来影响所冲淡,一些传统技艺后继乏人。最为突出的问题是目前民族文化的抢救和保护手法单一、保管成本高、保存效果差、容易磨损、检索利用率低,保护手段仅仅还停留在拍照,采访,记录,物品收藏等简单的层面上,形成载体多为一些纸质、胶片等普通的载体材料,这些材料易于损坏,不仅难以长期保存而且开发和利用价值低[3]。因此,借助于先进的数字化手段和图像处理技术建设罗布人民族文化数字化档案,把罗布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以最为保真的形式长久的保存下来,如:手稿,服装,音乐,照片,艺术图片等,编辑转化为数字信息,这样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原件,减少原件的使用,有效地对其进行保护,不在受“孤本”的限制;使今后的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展现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传递更迅速,传播面更广,针对性更强,大众更乐于接受。

2.2 促进罗布人民族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

21世纪初期,国家有关部门逐渐认识到民族文化数字化的重要性和意义,开始着手相关工作的开展。首先将已知的有关民族文化的信息收集整理,然后利用先进的现代化科学技术,对其进行数字化录入,大大提高了民族文化的共享与交流,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正是这样的背景促使了民族文化数字档案的积极发展,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能更广泛、更好地被社会大众所了解,真正实现文化信息资源的共享,推进社会和谐发展。和罗布人有关的数据库建立具有很多积极意义。它可以有效地实现其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共享,将更多独具特色的优秀民族文化共享于互联网上。[4]罗布人文化作为历史长河中即将逝去的一块瑰宝,迫切需要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数据提取和档案建设的研究,以数字档案这样一种新的资源保存和利用方式在世界历史上留下足迹,同时充分发挥罗布人民族文化的神秘感召力,吸引更多的国内外学者、旅游爱好者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并为新疆民族文化大省智能化管理和发展民族文化旅游提供有力支撑。

2.3 有利于相关信息资源的管理

我们凭借对收集的罗布人民族文化相关信息的整理,然后借助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数字化录入之后,形成了一个罗布人民族文化资源库,该数据库涵盖罗布人的全面信息,用户不仅可以方便地通过局域网、互联网进行检索、阅读、浏览自己需要的信息,还能提高档案信息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增强社会全面服务水平,面对数字化的到来,做好新的准备;可以说档案数字化是符合时代潮流的,是大势所趋,是时代发展的高级产物。

3 罗布人民族文化档案数字化实施过程

3.1 数据的收集整理

数字化档案主要针对罗布人的生活习惯、饮食文化、服装服饰、歌曲民谣、民间故事、舞蹈文化、婚葬文化、节日庆典等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归类、整合。数据收集方式主要采用文献调研法和实地调研法进行。首先,查阅罗布人民族文化相关的理论文献,充分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其次,通过深入实地进行调查,采用访谈、座谈等形式获取第一手资料;对实物资料、图像影音资料、档案文件等进行数字化保存,所有采集资料进行统一标注。数据采集整理工作贯穿于整个系统的开发过程,是一个漫长、艰苦而细致的工作,同时还需要博物馆、档案史志局、文体局等多个部门的配合协调才能顺利开展。

3.2 数据的加工录入

对收集整理后的罗布人民族文化档案要进行数字化扫描加工。根据文件的情况和大小采用中高速扫描仪、专业扫描仪器或数码相机将收集整理好的文化档案批量转成数字图像文件,并自动实现图像的压缩存储。扫描阶段的关键问题是技术参数的选择,技术参数选择应符合以下要求:原始信息的保真度,数字信息尽可能的清晰、准确地再现文件的原始特征;用户使用方便,数字信息便于传输、浏览、共享;在数字化加工处理过程中,必须保证原始档案特别是濒危档案原件不受损失。数据具有多种表达方式,其中包括图片、视频以及语音等,且数据的录入要遵守一定的规范标准。

3.3 数据的存储

当我们进行数据处理时,要分类处理,例如: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质量要遵循保真、清晰、存储空间小的原则。此外,在信息时代,数字存储并不是完全安全的,因此有必要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数字备份就是为了保证数字档案的安全。技术人员需要定期使用备份软件将服务器上的数字化文件转存到光盘或移动存储产品上。同时,它还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备份,实现完整备份、异地备份。

4 罗布人民族文化数字化档案的设计

4.1 数字化档案的体系结构

为满足开发罗布人民族文化数字化档案的需求,选择的是基于WEB架构的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网络结构模式。在B/S模式结构下,用户使用前端浏览器即可实现与后台服务器的数据交互,客户机的运行负荷较轻。而且基于B/S模式开发的软件,通过本地电脑、局域网、互联网皆可使用,不受地域限制,用户使用系统的时空随意性大大增强;客户端无需安装专用软件,使用浏览器即可实现检索、查看。同时,使用不同操作系统的用户也均可使用。

4.2 数字化档案后台功能模块设计

罗布人民族文化数字化档案后台功能模块主要包含四个模块,分别是:

4.2.1 用户信息管理模块建设

用户信息管理模块主要包括用户管理,用户角色管理以及用户权限管理三个主要的功能模块。

4.2.2 资源管理模块建设

资源管理功能模块主要包括资源采集管理模块,资源数字化编辑管理模块,资源加工管理模块,资源发布管理模块。

4.2.3 资源检索管理模块建设

资源检索功能是满足用户实现对罗布人民族文化某方面的需求时,提交检索指令或条件,系统根据用户提交的指令进行自动匹配计算,把符合用户需求的相关资源通过客户端(浏览器)显示,以供用户参考。

4.2.4 信息咨询服务管理模块建设

信息咨询服务管理模块主要包括:远程实时在线咨询(QQ、微信等),电子邮件咨询,留言交流。

4.3 数字化档案前台服务模块设计

罗布人民族文化数字化档案的资源共享窗口是门户网站,用户可以通过访问前台门户网站对所需要的资源进行检索、浏览,服务对象主要是文化旅游爱好者和民族文化学习研究者。前台服务模块主要根据罗布人的生活习惯、饮食文化、服装服饰、歌曲民谣、民间故事、舞蹈文化、婚葬文化、节日庆典等信息进行整理与归类,依次对应八个信息库

5 罗布人民族文化数字化档案的管理

5.1 注重实用性和易用性

当我们建立罗布人文化数据资源库时,最大的初衷便是使得用户可以共享相关资源,增强人们对于民族文化的理解,推动文化的发展。这是我们建设数据库最原始的目的。当我们进行运营时,要充分体现其实用性,主要提供给用户其感兴趣的内容,或者最需要宣传和保护的文化精华,并进行相应的扩展,不仅可以达到保护罗布人民族文化的效果,也能满足用户的特定信息需求。

同时,罗布人民族文化数字化档案应该考虑应该充分尊重用户的体验需求和习惯,尽量使得画面美感得以体现并简明清晰,以此提升用户整体的使用感受。

5.2 注重稳定性和安全性

一个系统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着用户的操作体验,所以当用户进行可能影响系统正常运行的误操作时,系统的容错能力、故障分析能力、故障恢复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罗布人民族文化数字化档案在设计时应经过反复运行测试做到能不间断的提供网络服务,并应在系统错误或系统长时间无响应后能尽快恢复。

存储在罗布人民族文化数字化档案中各类民族文化信息数据收集整理难,数据一旦丢失损坏都会造成严重的损失,影响数字档案的开发进程。为提高系统的可靠性,首先要对系统所有用户进行严格认证,用户登录密码由MD5加密,系统登录采用输入限制来防止入侵,如注入攻击等。信息的安全保护同样十分重要。我们不能只注重文化信息的共享与交流,而忽略对其安全性的保护。我们通过设置相应的访问权限和身份验证,并对访问进行记录登记,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5.3 注重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当我们进行罗布人数字化档案的建设之前,我们也需要根据用户的相应需求去进行数字化资源库建设,因此我们要进行相关调研。但是客户的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客户的需求是会随着时间和实际生活的发展而逐渐改变的,当我们初期进行用户调研后,我们根据所收集到的用户需要进行数据库建设,并且能够满足这些需求,但是随着相关需求的改变,数据库的初期设置已经不能满足用户需求,这就要求对数据库作出相应的变动。这就要求我们在相关软件的开发时,保证系统具有可变动的能力来处理这样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通常采用设置余量接口来满足要求。当我们需要根据需求的变化进行变动时,我们可以利用余量接口对其进行维护和相应扩展。因此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十分重要。

综上所述,罗布人民族文化数字化档案的建设还任重道远,需要不断的深层次发掘罗布人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进一步完善民族文化资源库。同时,对数字档案进行不断的完善、更新和扩展,以提供更好的共享服务。

猜你喜欢
罗布数据库数字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罗罗布的狂想曲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罗罗布
数据库
罗罗布
数据库
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