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40年晋城地区霾日数气候特征分析*

2018-12-23 06:46赵珺赵海英
科技与创新 2018年1期
关键词:晋城日数尺度

赵珺,赵海英

(1.山西省晋城市气象局,山西 晋城 048000;2.山西省气象台,山西 太原 030006)

近40年晋城地区霾日数气候特征分析*

赵珺1,赵海英2

(1.山西省晋城市气象局,山西 晋城 048000;2.山西省气象台,山西 太原 030006)

根据山西晋城地区5个气象站1987—2016年历史地面观测资料,利用趋势分析、M-K突变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霾日数的变化趋势和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晋城地区霾日数年际变化总体呈现极显著增加的趋势。全年霾现象冬季出现最多,春秋季次之,夏季最少。每年深秋到次年初春时分(10月—次年3月)是一年中霾现象多发时段。M-K突变检验表明,晋城地区霾日数在1987—1992年间呈现减少的趋势,在1993—2016年间呈现增加的趋势,且在1996年后增加趋势显著。同时,1996年是晋城地区1987—2016年间霾日数突变开始的时间。小波分析显示,近30年来,晋城地区霾日数存在显著的12~16年的年代际尺度周期变化。1996年后,等值线分布逐渐由12~16年的年代际尺度向4~8年的年际尺度倾斜。特别是在2012年至今的霾现象偏多期内,周期变化在时域内表现异常显著,表明这段时间处于霾现象的显著多发期。

霾;气候特征;M-K突变检验;小波分析

霾是指大量的气溶胶颗粒均匀地悬浮在空气中,与空气中的水汽相结合,从而形成的一种视程障碍现象[1]。在中国气象局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霾天气被定义为:“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 km的空气普遍有混浊现象,使远处光亮物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微带蓝色。”[2]

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近些年来,霾天气现象频繁出现,越来越多的城市受到霾的影响[3]。组成霾的气溶胶颗粒种类有数百种,这些颗粒能够入侵人体呼吸系统,对人们的健康造成极大危害[4]。同时,霾天气下的低能见度现象也容易引发交通事故。一些学者对霾天气下的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霾现象的发生季节主要为秋冬季[5-7];气温、气压、降水量、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都会对霾的出现造成一定的影响[8],而且霾现象也会对全球的气候效应产生深远影响[9]。近年来,晋城市区域性的霾天气频发,影响日趋严重。研究晋城市霾的变化趋势和气候特征,对于治霾防霾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1 资料统计

历史资料表明,晋城地区建站以来的年平均霾日数为18.2 d,霾日数年际变化呈极显著的增多趋势,增多速率为8.5 d/10 a。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前基本无灰霾天气发生,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20世纪90年代前期缓慢增长,进入90年代后期为快速增长阶段。

根据晋城地区5个气象站1987—2016年历史地面观测资料,观测有霾天气现象时记录为一个霾日数。统计各站历年霾日数结果显示,30年间年平均霾日数5站之和高达148.6 d,其中,晋城和阳城霾日数所占比例最大,沁水次之,高平和陵川占比最小,5站年平均霾日数为29.7 d,具体统计情况如表1所示。

2 气候特征分析

2.1 霾日数年际变化特征

对晋城地区5个气象站1987—2016年霾日数求平均进行统计分析,并求出年代平均和线性变换趋势。从图1中可以看出,过去30年间最多霾日数为109 d,发生在2014年;最少霾日数为8.6 d,发生在1990年。平均霾日数线性趋势方程为y=1.64(x-1986)+4.25,霾日数年际变化总体呈现极显著增加的趋势,其增加速度为16.4 d/10 a。由年代平均值曲线可知,20世纪80年代末年平均霾日数为10.6 d,远低于30年平均水平,处于霾天气少发期;20世纪90年代年平均霾日数有所增加,尤其是后期增加趋势加快;21世纪后进入霾现象高发期,霾日数与30年平均值基本持平,除2008—2010年有明显下降外,其他年份基本处于高增长趋势;特别是2013—2014年霾现象达到了峰值期,2015年后开始回落。

图1 晋城地区1987—2016年平均霾日数变化

2.2 气象要素年际变化特征

从图2a中可以看出,晋城地区平均气温在过去30年间以0.4℃/10 a的速度显著上升。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化石燃料燃烧、工厂废气、汽车尾气排放加大,产生了大量气溶胶颗粒,这些污染物吸收太阳红外辐射,使得大气温度逐渐升高,使得城市热岛效应显著提高。由于城市整体气温高于郊区,暖气团上升,使得城市近地层形成低压带,产生从郊区吹向城市的局地风,形成局地环流。

图2 晋城地区1987—2016年气象要素年际变化

结合图2b可知,过去30年间晋城地区平均气压总体表现为下降趋势。局地环流将城市周边的污染物输送到城市中,造成污染物的大量堆积,从而使得霾现象加剧。如图2c和2d所示,在近30年间,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的同时年平均相对湿度却以2%/10 a的速度显著下降。这是由于城市的主体部分为成片的钢筋和水泥筑就的不透水下垫面,降水大部分都经排水管道排到其他地方,缺少了土壤和植被对水分的吸收和蓄积,从而导致城市近地层空气中的水分偏少,湿度偏低,较为干燥,使得城市成为孤立于周围地区的“干岛”,即干岛效应。干岛效应导致城市大气相对湿度降低,如图2c所示,使得城市大气稳定度提高,近地层大气趋于静稳,不易与高层大气发生对流,城市污染物集中于城市下垫面区域,造成持续的大气污染,加剧城市霾现象的发生。

2.3 霾日数季节变化特征

统计历年各月霾日数结果显示,春季(3月—5月份)霾日数占全年总数的24.9%,夏季(6月—8月份)最少,占17.0%,秋季(9月—11月份)占24.7%,冬季(12月—次年2月份)最多,占33.4%,具体如表2所示。每年深秋到次年初春时分(10月—次年3月)是一年中霾现象多发时段,霾日数在全年中所占比例高达62.7%,其中,1月份霾日数最多,为19.2 d,占全年总数的12.9%.

表2 晋城地区历年各月霾日数统计(1987—2016年)

图3 晋城地区1987—2016年气象要素季节变化

由图3可知,每年6—9月是晋城地区的主汛期,降水条件充沛,雨水使得空气中的气溶胶粒子沉降到地面,有助于污染物的稀释和清除,减少霾现象的发生(图3a)。10月份汛期结束,降水减少,气温降低,大气环流趋于稳定,水平风减小(图3b);再加上秋冬季逆温层的出现频率逐渐增多,阻碍了大气的垂直对流运动[10],在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总量不变的前提下,霾现象发生频率迅速升高。

进入11月份后,晋城地区集中供暖,污染物排放增多,导致城市上空近地层气溶胶粒子富集,有利于霾现象的发生和维持。直到次年4月份,气温回升,近地层层结日趋不稳定,降水增多,水平风速增大(图3b),大气扩散条件转好;同时,供暖结束,污染物排放减少,霾现象的发生频率迅速下降。

图4 晋城地区1987—2016年霾日数的曼-肯德尔突变检验曲线

3 Mann-Kendall突变检验[11-12]

利用M-K检验法对晋城地区1987—2016年霾日数进行突变统计分析,显著性水平α=0.05(U0.05=±1.96)。从图4中可以看出,UF曲线波动比较大,并且在1987—1992年间小于0,在1993—2016年间大于0.这说明,晋城地区霾日数在1987—1992年间呈现减少的趋势,在1993—2016年间呈现增加的趋势。UF曲线在1996年后大于显著性水平α=0.05(临界值U0.05=±1.96)的临界线。这说明,晋城地区霾日数在1996年后增加趋势显著,同时表明晋城地区1996—2016年间霾日数出现突变现象。图4中UF和UB曲线有唯一交点,出现在1995—1996年间,且交点在临界线之间。这表明,1996年是晋城地区1987—2016年间霾日数突变开始的时间。

图5 晋城地区1987—2016年霾日数Morlet小波分析周期变化

4 霾日数周期小波分析[13]

由图5上部的小波变换系数实部等值线分布可知,近30年来,晋城地区霾日数存在显著的12~16年的年代际尺度周期变化。此周期变化贯穿于整个时域中,在全时域中均表现为较强的周期性,强度比较大,正负中心值分别达到±1.5.在16年尺度的周期变化上,近30年来晋城地区霾日数表现最明显的时段为1987—1995年的霾现象偏少期,1996—2004年的霾现象偏多期,2005—2011年的霾现象偏少期,2012年至今的霾现象偏多期。由此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在16年尺度上周期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同时,1996年后等值线分布逐渐由12~16年的年代际尺度向4~8年的年际尺度倾斜。特别是在2012年至今的霾现象偏多期内,周期变化在时域内表现异常显著,表明处于霾现象的显著多发期。

5 结论

晋城地区霾日数年际变化总体呈现极显著增加的趋势。20世纪80年代末,年平均霾日数为10.6 d,远低于30年平均水平,处于霾天气少发期;20世纪90年代年平均霾日数有所增加,尤其是后期增加趋势加快;21世纪后进入霾现象高发期,霾日数与30年平均值基本持平,除2008—2010年有明显下降外,其他年份基本处于高增长趋势;特别是2013—2014年霾现象达到了峰值期,2015年后开始回落。

霾日数季节变化显示,全年霾现象发生在冬季最多,春秋季次之,夏季最少。每年深秋到次年初春时分(10月—次年3月)是一年中霾现象多发时段,霾日数在全年中所占比例高达62.7%,其中,1月份霾日数最多,为19.2 d,占全年总数的12.9%.M-K突变检验表明,晋城地区霾日数在1987—1992年间呈现减少的趋势,在1993—2016年间呈现增加的趋势,且在1996年后增加趋势显著。同时,1996年是晋城地区1987—2016年间霾日数突变开始的时间。

近30年来,晋城地区霾日数存在显著的12~16年的年代际尺度周期变化。1996年后,等值线分布逐渐由12~16年的年代际尺度向4~8年的年际尺度倾斜。特别是在2012年至今的霾现象偏多期内,周期变化在时域内表现异常显著,表明处于霾现象的显著多发期。

[1]王珊,修天阳,孙扬,等.1960—2012年西安地区雾霾日数与气象因素变化规律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14,34(1):19-26.

[2]中国气象局.QX/T 113—2010霾的观测和预报等级[S].北京:气象出版社,2010.

[3]吴兑,廖碧婷,吴蒙,等.环首都圈霾和雾的长期变化特征与典型个例的近地层输送条件[J].环境科学学报,2014,34(1):1-11.

[4]白志鹏,蔡斌彬,董海燕,等.灰霾的健康效应[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28(3):198-201.

[5]沈斌,李俊乐,郑国伟,等.2004—2013年抚顺地区霾日数与气象因素变化规律分析[J].资源与环境科学,2016,23(1):226-229.

[6]李改萍,周旗,赵丹.1981—2013年宝鸡市雾霾日数变化趋势及突变分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15,35(4):62-67.

[7]赵雅静,成海容,刘炼锋,等.咸宁市1960—2013年霾日数气候特征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5,54(14):3407-3410.

[8]吴蒙,范绍佳,吴兑,等.广州地区灰霾与清洁天气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环境学报,2012,32(8):1409-1415.

[9]赵桂香,杜莉,卫丽萍,等.一次持续性区域雾霾天气的综合分析[J].干旱区研究,2011,28(5):871-878.

[10]杜荣光,齐冰,郭慧慧,等.杭州市大气逆温特征及对空气污染物浓度的影响[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1,27(4):49-53.

[11]魏凤英.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63-66.

[12]符淙斌,王强.气象突变的定义和检测方法[J].大气科学,1992,16(4):482-493.

[13]崔锦泰.小波分析导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5:80-86.

P468.02

A

10.15913/j.cnki.kjycx.2018.01.048

2095-6835(2018)01-0048-04

*[资助项目]中国气象局预报员专项(CMAYBY2017-010)资助

赵珺,男,山西神池人,2013年毕业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本科),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短期预报和相关气象服务方面的工作。

〔编辑:白洁〕

猜你喜欢
晋城日数尺度
基于MCI的1961—2016年中国北方不同等级干旱趋势研究*
汉江上游汉中区域不同等级降水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山西晋城启动黄芩示范项目
环境史衰败论叙事的正误及其评判尺度
南方多地9月热到破纪录
晋城:安排部署 统防统治
晋城科协:开展“春耕春播专家行”活动
1961—2014年济南市霾日数变化特征分析
马不停蹄找到你
以长时间尺度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