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博物馆馆藏铜造像

2018-12-24 10:00傅静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16期
关键词:道教神仙

傅静

摘 要:后土是道教神仙,是“四御”尊神之一,掌阴阳,育万物,是大地之母,深受人们的尊敬与崇拜。后土信仰是道教神仙信仰之一,源于古代人们对自然与大地的崇拜。文章介绍了后土称谓的来历与职能,通过梳理文献记载,简要阐述了后土信仰的发展。

关键词:后土;道教;神仙;后土信仰

明后土娘娘像(图1)长21.8厘米、宽13厘米、高36厘米,是宿州市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现陈列于明清遗韵展厅。后土娘娘像面颊丰腴,面目慈祥平和,身着凤冠霞帔,手握笏板,足蹬朝靴,膝间垂饰莲花坠,端坐于六龙头靠椅上。

1 来历与职能

后土娘娘是道教神仙,是“四御”尊神中的第四位天神,也是“四御”中唯一的女神,居“四御”之末位。

后土娘娘又称“后土”。“后土”之称最早见于春秋时期,关于后土的古籍记载有很多。《左传》载:“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后土为社。”《礼记·月令》载:“中央土,其帝黄帝、其神后土。”《山海经·海内经》载:“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岁十有二。”《淮南子·天文训》载:“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后土。”在这些记载中,有人认为“子”代表男性,因此将后土视为男性,但从一些古籍来看,这种说法是不妥的。在古代,“子”为何意?《史记·律书》曰:“子者,滋也,滋者,言万物滋于下也。”《说文》说:“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人以为称。”“滋”是滋生,生人为子,而这个生人,不一定释为生男。《山海经·海内经》明言:“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所以“子”既可以指男性,也可以指女性。按照中国古代传统,天阳地阴,且“后”本为象形字。“后”实际上是从女性产子的样子而演变来的,它极为形象地表达了“后”字的主要特点,即生育孩子的母亲,所以“后”表示女性。同时,《释名·释天》曰:“土,吐也,能吐生万物也。”因此,传统上多是将后土视为女性,衍化为女神,尤其是隋代以后,后土正式以女性的姿态出现,后土祠中亦塑之为女神形象。

宋代时,道教将后土列为“四御”尊神之一,宋徽宗封后土为“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1]。后土与玉皇大帝是相对的:后土是坤维之主,管辖着大地、山川、湖泊、海河等;玉皇大帝是乾元之主,管辖着天界。南宋吕元素的《道门定制》卷二《九皇御号》称:“后土即朝廷祀皇地祇于方止是也。王者所尊合上帝为天父地母焉。”[2]元代《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一《后土皇地祇》称:“为阴地者,五方相乘,五气凝结,负载江海山林屋宇。故曰天阳地陰,天公地母也。《世略》所谓:土者,乃天地初判黄土也,故谓土母焉。”[3]人们称玉皇大帝为“天公”,称后土为“地母”,因此后世也就流传着“皇天后土”这一说法。

相传后土是最早的地上之王,道教有《后土宝诰》,记载其功德、职司,诰云:“九华玉阙,七宝皇房,承天禀命之期,主阴执阳之柄。道推尊而含弘光大,德敷蓄于柔顺利贞。效法昊天,根本育坤元之美;流行品物,生成施母道之仁。岳渎是依,山川咸仗。大悲大愿,大圣大慈,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4]

2 后土信仰

后土信仰是道教神仙信仰之一。道教神仙都具有自然属性,自然属性源于万物有灵的观念,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人们便形成了对自然的崇拜,神化自然现象并予以膜拜。后土信仰就是源于古代人们对自然与土地的崇拜。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人们的衣食住行都要依赖于土地,所以在“天之所生,地之所养”的封建思想的影响下,人们推崇拜天地之礼法。后土掌管阴阳、孕育万物,是丰收之神、生育之神、大地之神,因此深受人们的尊敬与崇拜。《礼记·郊特牲》记载:“社所以神地之道也。地载万物,天垂象,取财于地,取法于天,是以尊天而亲地也。故教民美报焉。家主中霤,而国主社,示本也。唯为社事,单出里,唯为社田,国人毕作。唯社,丘乘共粢盛,所以报本反始也。”《礼记·郊特牲》指出大地承载万物,上天垂示景象,从大地取材,从上天取法,一国以社为主体,有土地才有国,祭社神就是教人不能忘本,要回报大地。

自秦汉以来,历代帝王皆祀后土。汉代时将后土列入皇朝祀典。西汉文帝时,国家统一祭祀地祇:“冬至祀太一,夏至祀地祇。”汉武帝还专门建立后土祠,亲自祭祀,从此祭祀后土成为定制,为历代帝王所沿袭。《宋史·礼志七》记载宋徽宗封后土为“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宋张君房《云第七签》天地部谓:“三十六上皇,上应三十六天,中应三十六国。如是土皇皆位齐玉皇之号。”

后土文化实质上就是一种崇高的土地文化,它体现了人们对土地的敬畏和膜拜的心理,人们通过供奉与祭祀后土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社稷稳固、国泰民安。后土文化也是一种求嗣文化,在封建思想的影响下,后土娘娘因有掌阴阳、育万物之能而被人们崇拜,祈求繁衍后代、人丁兴旺。后土文化反映了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提倡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相处,是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产物。

参考文献

[1]脱脱,贺惟一,张起岩.宋史:本纪第二十二[M].北京:中华书局,1985.

[2]胡道静,陈莲笙,陈耀庭.道藏要籍选刊:第八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3]胡道静.藏外道书:第三十一册[M].成都:巴蜀书社,1994.

[4]胡道静.藏外道书:第二十九册[M].成都:巴蜀书社,1994.

猜你喜欢
道教神仙
神仙也要自力更生
自主
道生万物:楚地道教文物展
神仙鱼
道家道教研究
神仙小虎
神仙小虎
全国首次道教刊物座谈会在延安召开
中国道教学院将于2001年改建教学楼
道教门派介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