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想“八女英烈”殉国时

2018-12-24 05:39曲晓溪
百年潮 2018年12期
关键词:女战士侵略者抗联

曲晓溪

今年是“八女英烈”牺牲80周年。80年前,在波涛汹涌的乌斯浑河畔,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八位女战士,为掩护大部队突围,与敌展开激战。最后,被封锁在河岸边,后退无路的冷云等人弹药基本耗尽。当敌人再次逼近时,女战士们坚强地站立起来,将手中最后三颗手榴弹投向敌人,继而背起受伤的战友,相互搀扶着毅然决然地步入波涛汹涌的乌斯浑河。因河流湍急,水深浪大,八名女战士溺江捐躯,壮烈殉国。这八名女战士是:团政治指导员冷云(23岁)、班长杨贵珍(18岁)、班长胡秀芝(20歲)、原第四军被服厂厂长安顺福(23岁,朝鲜族)、战士郭桂琴(17岁)、黄桂清(20岁)、李凤善(21岁,朝鲜族)、王惠民(13岁)。这就是“八女投江”的英雄事迹。她们是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巾帼英雄,是中华儿女与侵略者血战到底、决不屈服的光辉典范,是民族精神的集中缩影和体现。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位卑未敢忘忧国。爱国主义是伟大抗战精神和东北抗联精神的重要核心。在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誓死不当亡国奴”成为东北人民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呐喊。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影响和支持下,东北人民爆发出巨大的爱国热情,以各种方式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滚滚洪流中,还在桦川县立女子师范学校读书的冷云就萌生了参加反日部队,武装抗日的念头,但因无人介绍,未能成行。1934年,冷云加入中国共产党,更加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斗争。到战场上去杀敌,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愿望日益强烈地在冷云的头脑里萦绕。经过不懈的努力,党组织终于批准她到东北抗日联军中去工作。1937年8月,冷云参加了东北抗联第五军,她先在军部秘书处做文化教育工作,后调到妇女团担任小队长和政治指导员。冷云原名郑志民,乳名香芝,冷云这个名字是她到第五军后起的化名,取自《题润州甘露寺》中的名句“冷云归水石,平生意一开”,表示她来到抗联就像高空的冷云回到家一样,拿起武器抗日救国的平生志愿终于实现了。八女英烈中的其他七位女战士也在抗战爆发后,参加了东北的抗日斗争。她们虽家境有别,但在家和国之间,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保卫国家,哪怕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八女投江的正义之举,并非感情的一时冲动,而是爱国主义精神的爆发和体现。正是无数像八女英烈一样具有勇赴国难、坚贞报国意志和信念的中国人,用“血肉筑起了新的长城”,用鲜血和生命抒写出可歌可泣的辉煌篇章。

对党忠诚、百折不挠的坚定信念。信念如炬,九死未悔。从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的铁蹄踏进中国大地之时,中国人民就开展了抗击侵略者的伟大斗争,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无论战争多么残酷,无论牺牲多么巨大,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动摇光复河山的决心。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强大凶悍的日本侵略者,东北抗联将士们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守驱逐日本侵略者,取得民族独立与解放的理想信念。

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妇女团政治指导员冷云

冷云弃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时,曾对挚友董若坤叮嘱说,“我们这一生都交给了党!”来到抗联第五军后,冷云服从组织安排,积极为战士们编印识字课本和宣传材料,热情为战士们授课。没有粉笔盒黑板,她就用木炭在剥掉皮的树干上写字。1938年春,冷云在密营里生下女儿。由于缺乏营养,她的身体十分虚弱。不久,她的丈夫在战斗中不幸牺牲。遭受身体和精神双重打击的冷云,强忍悲痛,撑着羸弱的身躯仍然奋力工作。部队西征前,为坚持抗日武装斗争,她将刚刚生下的女儿送给依兰县土城子的一位朝鲜族农民抚养。没想到,这次分离竟成永别。还有同样失去丈夫的安顺福,失去父亲的王惠民,不堪奴役全家参加抗日的黄桂清等,都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克服重重困难,不屈不挠,坚持抗战到底。

敌人可以摧残肉体,死亡可以夺走生命,但依然没能动摇八女英烈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她们不愧为民族的精英和典范。

不畏艰苦、坚强乐观的自强精神。“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这是东北抗战艰苦环境的真实写照。孤悬敌后的抗联将士们经常在零下40多摄氏度的冰天雪地里生活和战斗,特别是日军连续进行的大讨伐和罪恶的“集团部落”政策,使部队经常无衣无食,只能吃草根树皮充饥,有时哪怕一粒粮食都要以战士们的鲜血和生命去获取。冷云等八位女战士同样面临这样残酷的考验。纵然条件如此艰苦,她们依然以钢铁般的意志坚持战斗。

东北抗日联军密营

1938年后,东北抗战进入最艰苦时期,八位女战士所在的东北抗联第四军、第五军因形势需要开始西征。西征途中充满艰险。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她们不畏强暴、英勇战斗,30余名的妇女团最后只剩下包括指导员冷云在内的8名女战士。在战斗和行军的间歇,她们又发挥服务员和宣传员的作用,用细密的针线修补战士们的衣物,用坚定的歌声宣传党的抗日主张,鼓舞抗联将士们坚持战斗。她们与男队员一道,穿行在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中,克服了难以想象的重重困难,表现出了坚强的意志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悠悠八十载岁月,沉淀了战火的硝烟,却无法湮灭八女英烈灵魂中镌刻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之光。时至今日,这种精神仍砥砺我们克服困难,奋勇前行。

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东北抗日联军,人数最多时只有3万余人,却在日军连续不断的军事“讨伐”和毒辣严密的经济封锁下,长期抗击数十倍于己的敌人,抛头颅、洒热血,充分体现了东北抗日联军顽强不屈的民族气节和为祖国的解放和独立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

“宁教白山黑水尽化为赤血之区,不愿华胄倭奴同立于黄海之岸”。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后,实行了野蛮残暴的法西斯统治,妄图以屠杀和死亡来摧毁东北抗日军民的抵抗意志。面对敌人的枪炮和屠刀,是屈膝苟活,还是舍生取义?八女英烈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后者。1938年10月下旬,冷云等八名女战士随部队行军到达牡丹江支流的乌斯浑河边,准备从这里渡河,寻找抗联第二路军总部和第五军联络部。拂晓时分,冷云她们刚要下水渡河,突然枪声大作,潜伏的日伪军发动猛烈的攻击,战斗异常激烈。抗联部队在河边,仓促应战,地形很不利。队伍边还击边撤向西边的柞木岗子密林中,而冷云等八名女战士却没被敌人发现,被隔在岸边。关键时刻,八位女战士将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她们的果敢行动,毅然开火,给抗联大队创造了突围的有利条件,使大队很快摆脱敌人,进入密林。敌人气急败坏地掉转枪口,向岸边扑来。八位女战士很快弹尽援绝。前面是凶恶的敌人,背后是波涛汹涌的河水。面对绝境,八位女战士们毫不畏惧,宁死不屈,手挽手悲壮地投入冰冷刺骨的河水之中。实践了“寧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的诺言。

八位女英烈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民族的尊严,她们是东北抗联的英雄、中华民族的脊梁。正是千千万万个她们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一次次惊心动魄的殊死较量,以其宁死不屈,舍生忘死的坚强意志和民族气节,创造出“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书写了中华民族史册上辉煌璀璨的一页。

坐落在黑龙江省林口县乌斯浑河东岸的“八女投江”纪念碑

回顾这段历史,尤其需要我们永远铭记的,是八女英烈闪耀的伟大抗战精神和东北抗联精神。滔滔江水虽然带走了八位女战士的生命,但东北抗联八女先烈的英姿永远活在人民心中,她们的事迹将永远激励后人,她们的精神永垂不朽。我们要回顾八女英烈和东北抗战的历史,缅怀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流血牺牲的英雄,激励我们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作者:中共黑龙江省委史志研究室研究一处副处长,助理研究员

(编辑 黄艳)

猜你喜欢
女战士侵略者抗联
父子接力为女战士守墓80 年
父子接力为女战士守墓80年
Nanjing Confucius Temple
My Trip
弘扬抗联精神 加强党性修养
一个抗联老交通员的老区梦
不弯腰的习俗
《怒吼吧!黄河》向全国人民发出抗击侵略者的战斗号角
老菊花更换——记新四军女战士、上海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乔宏
东北抗联的著名将领李兆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