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微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2018-12-26 07:00孙海涛
数码设计 2018年1期
关键词:微课程基础计算机

孙海涛*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微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孙海涛*

(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近些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网络平台与社交媒体在人们的信息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微课程”依托于现代化的电教手段并结合自身课程的特点,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在文章中,笔者首先对“微课程”这一教学模式进行了简要的说明;然后,针对现阶段的教学情况分析了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最后,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了构建高校计算机微课程模式的具体措施,以供参考。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微课程;构建措施

引言

信息技术的应用得益于人类的产业革命,人类社会也从农业时代逐渐过渡到工业时代再到如今的信息时代。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农业与工业在特点的历史时代中都是社会的经济支柱,因此信息技术在当代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并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将会是社会发展的方向。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为了培养学生相应的信息技术能力设置了专门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然而在实践上却收效甚微。为了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充分发挥计算机课程的优势,将“微课程”教学模式引入,已经显得十分迫切。

1 微课程的概述

所谓“微课程”实际上是指利用简短的时间,对某一个特点的知识点进行深入详细的解读。在课程结构中,通常利用几十秒对课程的核心内容进行归纳,然后用3分钟左右的时间以音像的形式呈现出来。同时通过这种音视频互动的形式,积极的调动学生的探究,给他们设置思考问题。微课程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教学内容在保存和再现上有着天然的优势。传统教学课堂教师可能需要对软件的操作进行多次的演练,而同学们为了加深记忆也需要记笔记,这无形中就浪费了课堂时间。微课程则可以将课堂教学内容录制,并上传到互联网以供同学们学习。

微课程的特点在于“微”,是一种时长上的简短,但是在内容上却必须做到“五脏俱全”。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将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使教学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时这种集约的教学模式,对于重点和难点的教学也有着显著的效果,更适用于计算机基础课程这类艰涩难懂的科目。

2 目前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无法体现出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现阶段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存在着“一刀切”的问题,无法满足学生们的个性化成长需要。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手脑并用的学科,部分基础性的知识和原理需要同学们理解记忆,而对于应用软件的学习则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由于基础教育阶段学习条件的差异就造成了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计算机了解甚少,这类学生不仅基础薄弱,而且对于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也比较差。而对于部分有特殊爱好的学生,他们能力上十分突出也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但是课程内容却无法给他们充足的养分。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也没能体现出专业化的差异,而是对信息技术知识的一种粗放的照本宣科。在当代社会,高校教育培养人才的重心逐渐向应用型与综合型能力转移,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职场的素养和竞争手段之一,也是用人单位考核的重要指标。但是在目前的教学中,计算机基础课程没能与专业紧密结合,也就对学生的发展缺乏真正的帮助。

2.2 学时与课程内容之间的矛盾

信息技术可以说是本世纪最活跃的领域,各种新技术与新软件层出不穷,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是笔者通过对本校及周边高校计算机课程的比较发现,高校在培养计划中为计算机基础课程预留的课时十分有限,仅有不到60学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计算机基础课程一般都遵循“知识教学+上机操作”的模式,这种教学方式本身就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于是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就出现了赶进度的现象,使得课堂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又或者部分教师为了严抓教学质量,而在规定的学时内没能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

2.3 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客观

教学评价体系作为教学效果的反馈机制,同时也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有着一定的鞭策和约束作用。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生评价主要依靠于期末测试的结果。虽然部分教师采用了“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的权重考核方法,但是平时成绩所占的比重较少。而且在对平时成绩的评定上也存在一定的难度,首先是教师对课堂出勤考核难以规范,在机房教学环境下学生迟到早退的现象很难杜绝;其次平时作业也通常在课后进行,学生之间抄袭的现象十分普遍。这就令部分学生存有侥幸心理,企图通过期末突击的方式来获得一个满意的成绩。此外,计算机基础课程十分注重应用能力,考核方式也应该有所针对。尽管高校中一直使用的上机考核的方式,但是在题目设置上仍然没有局限于理论知识的记忆,也就难以反映出学生真实的计算机水平。

3 构建高校计算机微课程模式的措施

3.1 导入课堂内容

在微课程教学中,视频的运用是这种教学模式的精髓。通过音频视频的放映,将枯燥乏味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画面,而且更方便学生对疑难知识的理解。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机房教学中,课堂的教学秩序往往难以得到保障,学生的注意力始终得不到集中。微课程教学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利用微视频的放映调动学生多层次的感官参与,从而令他们快速的进入到学习状态。同时微课程还能作为教学内容的“印子”,在进行内容的教学之前先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对知识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3.2 丰富学习活动

计算机基础课程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显得有些抽象,老师们照本宣科的注入式教学往往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时间一长,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课堂就呈现出沉郁呆板的现象,教学的质量自然也就得不到保障。通过微课程的教学,教师可以制作相应的视频课件,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元素灵活运用,给学生带来愉悦的课堂体验。同时在课程设计中,教师还可以充分的设置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在讨论和活动中逐渐提高。微课程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一篇“文章”,体现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因此在讲课的过程中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他们对问题的思考。

3.3 完善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也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师教学方式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对学生的评价不仅不全面,而且期末统一考核的方式也存在着滞后的问题,即使发现了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也难以进行矫正。微课程教学模式,就需要将评价体系日常化,从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活动中及时总结,全面的反映出教学活动的实施情况。在内容讲解结束后,教师可以进行综合测试,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量化考核,并总结出学生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然后制作相应的微课程视频上传到互联网平台上,学生根据自身的问题进行专项的巩固。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对于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为了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就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不断的改善教学方式,提升微课程教学的质量。

[1] 梁月明, 等. 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 开放教育研究, 2015, (02): 65-73.

[2] 汤颖.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微课程”教学模式[J]. 电脑知识与技术: 学术交流, 2015, (33): 99-100.

[3] 孙宁.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微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 信息与电脑: 理论版, 2016, (02): 220-221.

[4] 钟琦, 武志勇.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微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 计算机时代, 2016, (03).

[5] 鹿莉霞. 基于微课程教学模式的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J]. 教育界, 2016, (25): 190.

Study on the "Micro Course" Teaching Model of the Basic Computer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UN Haitao*

(Harbin Far East Polytechnic Institute, Heilongjiang Harbin, 150000, China)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tinuous popularization of Internet technology, network platform and social media play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mmunication of people's inform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computer basic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icro Courses" have been well

by teachers and students on the basis of modern electrical education methods and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own course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firstly gives a brief explanation of "micro Courses" teaching mode; then,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situation of this stage analyzes the deficiencies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finally,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concrete measur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computer micro curriculum model according to their own teaching experience, for reference.

the computer found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ing mode; micro course; construction measures

10.19551/j.cnki.issn1672-9129.2018.01.071

TP361

A

1672-9129(2018)01-0173-02

孙海涛.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微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 数码设计, 2018, 7(1): 173-174.

SUN Haitao. Study on the "Micro Course" Teaching Model of the Basic Computer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J]. Peak Data Science, 2018, 7(1): 173-174.

2017-11-05;

2017-12-17。

创新人才培养的评价标准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GGWEDU-W010。

孙海涛(1982-),男,黑龙江双鸭山,单位: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职务:辅导员,职称:讲师,学历: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E-mail:smsjzz800@163.com

猜你喜欢
微课程基础计算机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巧借微课,翻转课堂
“五抓五促”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