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家培根:宦海职场如何“不出事”?(下)

2018-12-26 07:29景素奇
中外管理 2018年4期
关键词:培根官场职场

景素奇

所有的人生辉煌,归根到底还是需要平安来托底,否则都是浮云。为此,我们要明白:那些能让自己获得平安的维度要领,都在哪里;进而,自己该做出什么决定

培根的职场大案启示职场人,有才是好事,但如你想把才多发挥几年,多为社会创造财富的话,千万记住,不要高调,不要霸道。为达到做成事情的目的,方法有千千万万,没必要霸道行事。只有这样才能保自己职场平安,这样你的家国情怀的目的才能实现。

除此之外,首先还要把握一下职场六度。

一、规则的度

官场有明规则,也有潜规则。明规则必须遵守,潜规则可以不潜,但不能挑战,更不能喊着挑战。

培根身为首席大法官,不仅把官场的潜规则给挑明了,公开反对,还说了很多高大上的漂亮话,触动的是当时整个法律界从业者的利益。结果,偏偏他就吃了這方面的苦果。这就像有些清正廉洁的官员,最终偏偏给你搞个贪官的帽子戴戴。比如明末的抗清名将袁崇焕,偏偏被诬以通敌叛国罪被凌迟。所以,明规则和潜规则的度,要把握好。

二、顺势的度

官场有官场的文化。文化如风如水。如风,风势会变,要跟着改变;如水,水无常势,需顺势而行。你可以不合污,但必须同流。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所以必须要洞悉人性、把握人心。人性是客观的,人类不同于一般动物,既有社会属性,又有动物属性;而人心瞬息万变。一切社会活动就是人性当中两种属性冲突,和人心共振的结果。社会运动的趋势就像物理学的单摆运动一样,要么向左摆,要么向右摆,很难停留在中间位置。—旦向右摆,大概30年左右;一旦向左摆,大概20年左右。人一定要认清大势,顺大势走,一定要看清社会运动的风向,风向一旦形成,不是每个个体或某个单一组织能扛得住的。单摆运动,摆到极右,就要回撤向左,一旦走到极左,就要回撤向右。总之在左右之间来回摆动。社会就是在左右之间找到平衡,防止极左和极右。极左和极右都是人性恶的放大及共振。

三、做事的度

做人要有度,不可走极端。做事也要有度,也不能走极端。尤其在官场做事,要给别人留点事做。尤其聪明的人,做事能力强,才情奔放,把事都做了,做到极致了,别人都无事可干了,而无事可干者必无事生非。所以,做事要把握住一个度,不要把事都做了。哪怕是边角料的事,也要给他人留点。不然,无事的人就会给做事的人找事。

四、灵活的度

官场做人做事一定要把握原则和灵活的度。这个原则包括国家法律、上级政策、领导要求、社会良俗、道德戒律,更有自我底线。官场做事一定要把握原则,否则个人一定会出事。同时也要学会灵活,否则也会出事。因为制度是死,是法律条文,是注定过时的东西,而现实世界是新鲜丰富多彩的,如果只会按原则死板办事,则可能迟早出大事,而个人反过来难免为其所累。

政策风来的时候,从政者也得注意一个问题:一个政策出台自有其道理,但政策与法律不一致时怎么办?一个真正有责任感,有良知的官场人,既要遵守法律,又要执行上级政策,同时尊重事实,在法律、政策、道德、事实之间找到一个平衡度。

我国1980年代初,有一位地级市检察长,在那次严打政策风暴中,严格依据法律和事实来办事。他把那些办案系统报来要批捕的案子,包括治安拘留、甚至连治安拘留都勉强的案子,一个都没批捕。严打过后,政法委、最高检不断接到告状信。最高检下去复查时,发现每个案子都符合法律和事实。事后,这位检察长接通知到中央党校学习,学习后直接进了最高检,后来成了我国第一任反贪总局局长。在这里,这位基层的检察长就把握住了原则和灵活的度。法律是原则,严打政策也必须执行,但严打政策怎么执行,严打到什么程度,政策没说,如果不考虑法律和事实,只是一味按严打的风向偏,矫枉过正,风吹过后,会留下很多后遗症。众所周知,那次严打打过了头,留下了一些冤案,对社会治安和健康发展反而不利。这位检察长在严打过程中既执行了中央严打政策,又严格按法律条文办事,更考虑到案件事实,既维护了法律尊严,又落实了严打政策,还挽救了几十个家庭。虽然短暂因批捕数量少,影响了部分人员包括他自己的奖金和成绩,但最终获得了更高级机构的认可,后来在更高的舞台上做出了更大的贡献。

五、阴阳的度

《易经》讲阴阳要平衡,在阳位时要阴着干,在阴位时要阳着干。“官二代”天然就是阳位,本来大家都看得见,所以干事一定要低调。就像培根,自己本就是个高干子弟,有无数双羡慕嫉妒恨的眼睛盯着,等着你出错,如再高调行事,怎会不招惹麻烦?另外,在权力生态环境下做官,官的自由裁量权很大,也本来就在阳位,如果再高调行事,容易招致多数人的反感。这就是人性和人心。所以,为官,又有家传,低调行事,方可阴阳平衡,健康发展。

六、进退的度

该进的时候,一定要勇敢前进。该退的时候,一定要急流勇退。

任何事情都有其运行规律。不可能永远向上,也不可能永远向下'否极泰来。时势是不断变化的,该进的时候进,该退的时候一定要退。培根青年时期是不得进。詹姆士一世即位后,时局发生了变化,培根立即抓住外部环境改变的机会,勇敢进击,结果平步青云,20年内一直进,向前进。进得不能再进了,其实就该退了。培根就是不知退。试想,詹姆士一世除了帅气外,没啥本事,在位20年,一定积累了很多矛盾。如此多的矛盾,总要找个爆发点。于是,有才、高调、霸道的培根就成为牺牲品。培根一直进,而不知退,结果是被逼退,而且身败名裂地退。如果他早退一两年,应不至此。

把握住进退度,是确保从政不出事的关键。

培根们,如何评估转身时机?

有才情和梦想的从政者,当职业生态环境发生改变时,本能地顶风而上、抗争、抱怨、消沉等,都不是正确的做法。

正确的处理方法有二:一熬。积极地熬,在熬中适应,在适应中等待机会,没准重新获得生机,因为适者生存。二转。请牢记,任何风势的到来都不是两三年能改变的,所以看一下熬的成本和转的成本哪个大,算清楚账。如果实在不愿改变自己,熬不下去,就义无反顾地转身,换个跑道,一样可以拿冠军。从政优秀的人,到了市场也会优秀。及时转身,是成本最低的。就怕犹豫不决,拿不定注意。在大环境改变的情况下,转身再踏新征途,对那些不适应新环境的从政精英,是最好的选择。

转身分被动和主动两类。转身最好是主动,千万不要不适应环境,还本能地选择对抗,顶风而上、怨气冲天,这有可能招致不必要的麻烦,导致被动,不得不转身。被动转身,成本太高。有时甚至失去了转身的自由和资格。培根被判决后,若不是与国王有交易被豁免,真按法院判决那样,失去自由还欠一屁股债,哪還有转身做学问的机会呢?

面临大环境改变时,往往就有环境下的从政者都郁闷之极。有的甚至盼望环境是否很快变“好”(自己希望的那样),其实谬矣。任何趋势的形成都有个过程,不可能短期就改变,只能是越来越不是自己希望的那样。自己要么适应,要么离开。

转身后如何再创培根式华丽?

选择转身退出后干什么?

无论干什么,潜心十年,一定会有划时代的贡献。为什么?培根们,无论知识、见识和资源都足够支撑干出事情,关键是能否集中于一点,沉心干上十年。尤其在官场,真是靠自己专业本事吃饭者,离开政坛干什么都能做出像样的成就。如果再选对战场,假以时日,也许真的能做出划时代的贡献。

培根退出官场,转身后就做出了巨大贡献。当培根梦断官场,身败名裂时,选择了自己一生的至爱追求,潜心从事研究探索。他仅用几个月时间就完成了《亨利七世本纪》一书,这部著作得到后世史学家的高度评价,被誉为是“近代史学的里程碑”。2年后,培根又写成了《新大西岛》一书。虽然培根的官场职涯走到了绝路,但他很快调整心态,调整方向,根据自己的身份和资源、见识、经验等,转入科学研究和文学创作,很快写出了传世佳作。假若还在玩政治,哪有时间和精力写作和研究?这就叫华丽转身。这是因为培根本就有自己的爱好和事业追求,他只是回到了自己熟悉并热爱的领域,耕耘奋斗,做出了成就。

然而相对于官二代们,几千年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意识,导致很多草根出身的官-一代,在转离官场时背负着父母亲友的巨大压力,往往拖泥带水,扭扭捏捏,实在是误事。

在这里告诫一下从政的职场精英们,世间的道路,不仅只有仕途,还有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诸多道路,条条道路通罗马,每条道路都一样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为人类做贡献。只要你有远方,一定会风雨兼程;只要你心中有大海,一定会远航;只要你心中有蓝天,一定会翱翔。

(本文作者系北京腾驹达猎头董事长。微信公众号jingsuqi 39)

责任编辑:杨光

猜你喜欢
培根官场职场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蔬果们的七七八八
职场剧需要去除虚伪与虚荣
职场充电,停还是行?
开封后的培根该如何保存?
2014年5月27日—2014年6月24日
2014年4月22日—2014年5月22日
百货们的囧事
官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