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音乐

2018-12-26 12:31张洁君
琴童 2018年10期
关键词:冬不拉锡伯族三弦

张洁君

锡伯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他们原本是鲜卑族的后代,住在大东北的黑土地上,后来在乾隆年间,清政府征调部分锡伯族人西迁至新疆。所以现在的锡伯族就这样住在我国的东西两端,不过还是以东北辽宁一带为主。

丰富的饮食

锡伯族是我国北部少数民族中较早从事农业生产的民族。清初,锡伯族便开始种植水稻,清代文献中称为“锡伯米”。后来,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锡伯族的农作物也不断丰富,开始种植小麦、玉米、高粱、大麦、胡麻、油菜籽、谷子、葵花、烟草等。

因为农作物的多种多样,加上其居住地区不同,锡伯族饮食习惯也有独到之处。锡伯族男子一般都有吸烟和饮酒的嗜好。从前,家家户户都做黄酒,还养猪、鸡、鸭、牛、马、羊等,同时,他们也喜欢野味,每逢冬雪融化时都外出打猎、捕鱼,自给自足。

锡伯族的服饰

由于东北天寒地冻的时间较多,早期锡伯族的服饰比较注重防寒保暖的功能,他们服饰的衣料是以鹿、猪、犴等兽皮为主。因时代不同和地区的差异,以及民族相互间的影响,传统的锡伯族服饰曾吸收过蒙、满、汉等民族服饰的优点。锡伯族男子喜欢着蓝、青、灰、棕色长袍,为了便于骑马,他们的长袍和马褂又都左右开叉。

锡伯族女子的服饰式样较多,喜欢穿各色花布和方格布的旗袍、绣花鞋、坎肩等。除了衣服外,还可以通过发饰来分辨锡伯族女子的年纪。比如,少女在平日里,喜欢扎一条又长又粗的辫子,而结婚后就会将头发梳成髻形,前额会有刘海。不过,她们都喜欢在头发抹头油。没有头油的,用榆树皮泡的水也能将头发梳得粘稠光亮。在节日里,她们都会盛装出席,不仅有颜色绚丽的旗袍和坎肩,还会在头上盘个头翅,十分精美。

特色的节日

锡伯族有许多传统节日,大都与汉族相同,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不过他们也有自己特别的节日,其中西迁节、抹黑节就是又好玩又有趣的节日。

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是锡伯族的西迁节,是他们为了纪念他们祖先成功西迁至新疆的节日。因为在18世纪中叶的农历四月十八,西迁新疆和留居东北的锡伯族男女老少,聚集在沈阳的锡伯族家庙—太平寺,祭奠祖先,聚餐话别。于是,西迁节就这样代代相传。在节日的当天,锡伯族的男女老少都会穿上盛装,欢聚一堂,配上乐器,载歌载舞,极为热闹。

农历的正月十六是锡伯族的抹黑节。这一天,人们清早就起来,把昨晚准备好的抹黑布或泥带上,上街相互往族人的臉上抹黑。在这一天里,无论男女老少都可以相互往脸上抹黑。但见了老人一定要先请安,然后才能抹黑,并只能少抹一点,以示尊重。

抹黑节有相当长的历史。相传,过去锡伯族有一个年轻的媳妇,把烙糊的饼喂了狗,而得罪了巡天神。因此,巡天神要惩罚一下不珍惜粮食的人。第二年,巡天神就施展法术,使锡伯族种的庄稼都变黑了。这下人们都慌了神,不知道如何是好。最后,全村人一起向巡天神请罪,并发誓宁愿将自己的脸抹黑,也不叫麦子变黑。巡天神被人们的诚心所感动,收回了法术。所以后来人们就在每年的正月十六,把自己的脸抹黑,来代替庄稼受惩罚。

东布尔

东布尔,是锡伯族特有的弹拨乐器。据说,它源于哈萨克族的冬不拉,现在普遍认为是结合了冬不拉和满族的大三弦改革而成的。它的琴柄和弦轴类似汉族三弦,共鸣箱和两弦又近似哈萨克族的冬布拉,长约110厘米,以山羊肠作弦。音色介于三弦和冬不拉之间,既用于独奏、合奏,还能用于舞蹈伴奏,是西迁节中不可或缺的乐器。

绰伦

绰伦的外形长得像个葫芦,因此也叫葫芦琴。锡伯族先祖们用刀将葫芦一劈为二,将猪的膀胱套上去,两根羊肠线作弦。到了现代,绰伦由最初研制的2根弦发展到今天的4根弦。琴弦的声音如马头琴的柔美,音色优美清脆,是演唱情歌的最佳乐器。

猜你喜欢
冬不拉锡伯族三弦
爷爷的三弦
云南少数民族三弦分类研究
——基于黄金分割比例
会唱歌的冬不拉
买买提的冬不拉
内蒙古蒙古族三弦大师培训班在呼举办
论西迁入疆后的锡伯族散文
冬不拉艺术与演奏研究
锡伯族“贝伦舞”的舞目与词义辨析
跨域反哺中的锡伯族音乐校本课程开发调查研究——以兴隆台锡伯族学校为个案
朝鲜音乐历史上的三弦与三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