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及结果回顾性分析

2018-12-27 06:17杨帆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22期
关键词:健康检查高风险夫妇

杨帆

近年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普及率不断提高,社会大众对于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认知程度也不断提升[1-2]。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在优生优育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降低了胎儿出生缺陷率和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并提高了我国生育医疗保健水平,其广泛实施具有重要意义[3-4]。为进一步掌握当前计划怀孕夫妇的健康情况,为优生优育工作提供具体参考资料,本次研究选择本地区2017年6月—2018年6月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1 000例计划怀孕夫妇作为研究对象,对计划怀孕夫妇的生育风险情况及孕前健康状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地区2017年6月—2018年6月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1 000例夫妇作为研究对象。1 000例夫妇为符合生育政策计划怀孕的本地长住及流动人口夫妇,均为自愿进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检查方法

1 000 例夫妇均进行规范的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临床实验室检查、不良孕史调查等,主要检查项目包括:优生四项(TORCH),即弓形虫(TO)、风疹病毒(RV)、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病毒(HSV-1,HSV-2);血常规,尿常规,甲状腺功能,梅毒抗体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血糖,ABO血型鉴定,RH血型鉴定等。

1.3 研究方法

收集受检夫妇检查结果,评估是否属于高风险人群,包括男性年龄高龄(40岁以)上、女性年龄高龄(35岁以上)、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史、出生缺陷儿分娩史、有遗传性疾病史,有环境毒害物接触史(包括吸烟),同时统计疾病检出率情况。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统计

本次受检的1 000例夫妇中,男性年龄40岁以上者占比8.10%,女性年龄35岁以上者占比8.2%,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史占比1.80%,出生缺陷儿分娩史2.10%,有遗传性疾病史占比4.00%,环境毒害物接触史(包括吸烟)占比2.30%,高风险筛查率为26.50%(265/1 000)。见表1。

表1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夫妇一般情况

2.2 检查结果统计

1 000 例夫妇中,检出HBsAg、HBeAg、抗HBC三项阳性5.8%,HBsAg、HBeAb、抗HBC三项阳性伴肝功能损害4.90%、风疹病毒IgG阳性7.00%、巨细胞病毒IgM阳性1.60%、弓形体IgM阳性0.50%、梅毒螺旋体阳性2.10%、甲状腺功能异常2.30%、女性中度及以上贫血1.10%、血糖异常1.50%,疾病检出率为26.70%(267/1 000);另检出血型不合者占比2.50%。见表2。

表2 受检者检出疾病情况

3 讨论

出生缺陷及围产儿死亡是困扰我国生育医疗保健的重要问题,我国政府及卫生部门深刻认识到夫妇孕前健康对生育质量、出生人口素质的重要意义[5-6]。因而,我国广泛开展了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并已取得初步成效,我国妇女生殖健康水平和出生人口素质提高,但仍需掌握计划怀孕夫妇的整体健康水平,为优生优育工作提供可靠参考资料[7-10]。

受现代生活方式、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计划怀孕夫妇中高风险人群占比逐渐升高,文献报道显示,高龄产妇及男性高龄占比逐年上升,部分区域已经超过10%,反复自然流产等不良孕史也呈升高趋势,有环境毒害物接触史也存在较高比例[11-14]。本次研究也发现,男性年龄40岁以上者占比8.10%,女性年龄35岁以上者占比8.2%,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史占比1.80%,出生缺陷儿分娩史2.10%,有遗传性疾病史占比4.00%,有环境毒害物接触史(包括吸烟)占比2.30%,高风险筛查率高达26.50%(265/1 000),可知高风险人群占比较高,需高度警惕。此外,分析受检夫妇疾病检出情况显示,检出HBsAg、HBeAg、抗HBC三项阳性5.8%,HBsAg、HBeAb、抗HBC三项阳性伴肝功能损害4.90%、风疹病毒IgG阳性7.00%、巨细胞病毒IgM阳性1.60%、弓形体IgM阳性0.50%、梅毒螺旋体阳性2.10%、甲状腺功能异常2.30%、女性中度及以上贫血1.10%、血糖异常1.50%,疾病检出率为26.70%(267/1 000),另检出血型不合者占比2.50%,可见孕前疾病检出率较高,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作用重大,应用价值较高,有必要进一步扩大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普及率,从而有效检出生育相关疾病,保证夫妇孕前健康。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意义在于通过分析检查结果,实施医疗干预和优生咨询指导,改善夫妇孕前健康状况,从而规避各种风险因素,应用价值较高;同时,通过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也可了解本地区计划怀孕夫妇健康状况,进而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和健康教育宣教,进一步提高生育医疗保健水平[15-16]。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夫妇双方高龄问题较为严峻,有必要鼓励夫妇在合理年龄生育,尤其是女性应在23~30岁的最佳生育年龄完成生育;二孩政策落实后,高龄产妇问题进一步加重,应建议35岁以上计划怀孕妇女进行孕前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风险因素,保证母婴健康安全[17]。同时,应关注现代女性不良孕产史问题,近年来出生缺陷发生率虽然有所下降,但是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妇女却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导致该问题的因素较多,但是提高女性生殖保健意识有助于降低不良孕产史风险,如合理避孕、避免人工流产、注意个人卫生、实施安全性行为等[18-19]。对于有遗传性疾病史、有环境毒害物接触史或者孕前检出各类疾病的夫妇,有必要指导其前往专业医疗机构进行相关医疗干预或指导,尽量保证生育的安全,降低母婴不良结局风险[20]。

综上所述,计划怀孕夫妇中高风险人群占比较高,且孕前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引起高度关注,并采取对应干预措施。

猜你喜欢
健康检查高风险夫妇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中护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分析
工地上的一对夫妇
上海市高风险移动放射源在线监控系统设计及应用
高风险富水隧道施工技术经济分析
浅谈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
两地分居夫妇春节备孕、避孕有讲究
高风险测试对英语学习的反拨效应研究
贵州遵义新蒲杨价夫妇墓
迎接高风险的用水时代——读《大水荒:水资源大战与动荡未来》
陕西省旬阳县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结果分析及预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