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40年:尽显时代新面貌

2018-12-27 07:33新产经郭师绪
新产经 2018年3期
关键词:复兴号中西部运力

文/《新产经》郭师绪

有人说,没有经历过春运,不足以谈论人生。

1980年3月10日,“春运”第一次出现在《人民日报》,运客1.21亿。2017年,春运客运量逾29亿。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春运开始40周年。40年来,春运大军从不到1亿人次增长到今年的近30亿人次,已成为最具中国特色的年度大戏,也成为观察社会变迁的一面镜子,不禁令人感慨万分。

有媒体报道,春运规模数字惊人,仅以下几个数字就可略见一斑。春运最高峰一天的客运量将超过1亿人次,等于全日本的人口;春运的主力是铁路,今年铁路预计客流为3.9亿人次,超过美国人口,每日平均955万人次搭火车,相当于瑞典的全国人口;民航预计客流6500万人次,相当于全英国人口在这40天内都搭了一程飞机。由于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打工、就业、求学,每年农历新年假期返乡的客流和假期后人们返回上班的人潮,就形成了这个每年一度、蔚为壮观的“人类亲情大迁徙”。

铁路线路四通八达

说到底,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家文化”基因共同缔造了这幕年度大戏。回家过年的魅力在于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子,哪怕相隔千里也要和家人短暂团聚。一年的风霜雪雨、悲喜忧欢,在温馨的旅途中被延续,在“家”的热情中被升华。从南腔北调的嘈杂和掣妇将雏的拥挤中,走向站台,奔向家乡。

回溯历史,斑驳的资料表明,春运是否圆满成功,最关键取决于铁路运输。因为春运铁路是民众首选的交通方式,也因其受运力所限和价格低廉,时常被吐槽,总之“走不了、走不好”时候的各种社会问题和情绪都被集中“扔”向铁路,令人欣喜的是,铁路确实在一点一滴发生改变。

1978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仅5.17万公里,旅客列车运行时速只有43公里,到2017年底,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7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5万公里,最高运行时速350公里。40年时间,铁路发展日新月异。

铁路轨道不断伸展,仿佛一条条河流在神州大地上奔流不息。随着多条铁路的开通运营,铁路运力得到很大提升。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从绿皮车到高铁,从“蜗牛爬行”般的速度到“日行千里”,动车高铁驶入“寻常百姓家”。中国铁路西安铁路局集团客运处技术科科长陈志铁介绍,2018年春运,高铁首次从西安开行到贵阳。D1701次节前上座率都在90%以上,节前两天的一等座车票都售罄了。之前从西安至贵阳的普速列车运行时间需要22小时22分,而动车仅需7小时41分,运行时间压缩近15个小时,使从西安去往贵阳、昆明、桂林、南宁、北海等方向更加便捷。

川黔陕甘地区,往年一直是春运运力的“短板”“锅底”,特别是进出川,较为困难。但今年春运,西成高铁、渝贵铁路、兰渝铁路、宝兰高铁首次参与春运,让中西部铁路大通道大幅扩容。进出川运输能力大幅度提升。春运运力供给不平衡的现象得以明显缓解,蜀道春运不再难。

此外,2月1日,C2003次“复兴号”列车驶出北京南站,开启了“复兴号”列车参与春运的新篇章。“复兴号”列车在北京至太原、西安、成都、沈阳,上海至昆明、厦门、合肥,南京至南宁,深圳至重庆等方向开行。

家还是那个家,回乡之路却早已不是同一条。千里故乡能一日往返,背后是改革的一日千里。为破解“人在囧途”聚焦运力改革,车辆提速、路网加密,各大铁路局完成公司化改革,新一轮民航运价改革启动,曾经“如何回家”的问号被一个个拉直。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其实,春运发生的变化也反映了社会形态的变迁。没有改革开放,中国大地上不会平白无故冒出那么多机会;没有城乡之间的闸门大开,就不会有几亿人流转逐梦。

旅途中的各种艰难困苦也是曾经是亿万中国人在春运经历的真实写照。很多人还记得,多年前为了买一张车票,需要从售票窗口排出几公里的队伍,甚至有人扛着行李、席地而卧。

而现在,网站和移动端购票系统不断升级,自助取票机大量投放,有效地疏解了购票高峰。80%的春运车票由互联网售出,为买票在风中凌乱成了历史记忆;高铁、飞机能连免费WiFi,生活与旅途的衔接变得更加平滑;甚至外卖都能准时送到车厢;随身大包小包的人少了,物流的发展让更多人轻装上阵……出行软硬件的一同提升,正源于供给侧对于需求侧的高度关注,它真切地让中国人感受到了奔忙中热乎的体面。这就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改革一直牢牢锚定的目标。

值得关注的是,自2014年达到36亿人次后,今年春运客流已与2017年持平。近年中西部地区经济逐步发展,就业岗位增加,令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成为新潮流,不少人近年返乡后不再出外打工。今年春运,道路交通的客流量下降1.6%,是首次负增长。

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显示,今年春运前20日(2月1日~20日),全国铁路、道路、水路、民航累计发送旅客13.83亿人次,比去年同期下降1.85%。其中铁路发送旅客1.71亿人次,增长3.55%;道路发送旅客11.58亿人次,下降2.9%;水路发送旅客2231.94万人次,下降1.16%;民航发送旅客3210.99万人次,增长11.48%。

尽管今年春运还未结束,但春运人数连续两年下降已经是大概率的事情。通过对比三年数据可以看出,2016年春运40天,全国旅客发送量超过29.1亿人次,比2015年同期增长3.8%。2017年春运前夕国家发改委预计全国旅客发送量的数据是29.78亿人次,最后统计数据为27亿人次,同比也是下降的。

中西部就近就业增多也是春运人数持续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随着东部沿海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中西部城镇化、工业化不断加快,农民工就近就业增多。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2016年,在东部地区务工农民工15960万人,比上年减少48万人,下降0.3%,占农民工总量的56.7%;在中部地区务工农民工5746万人,比上年增加147万人,增长2.6%,占农民工总量的20.4%;在西部地区务工农民工5484万人,比上年增加275万人,增长5.3%,占农民工总量的19.5%。可见,在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人数增长最快,吸纳能力逐步增强。

就近就业、就近城镇化也是我国近几年城镇化的一个重要方向。由于东部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很多产业和人口转移到中西部地区。相信随着人口红利的减少和人口跨省流动的减少,未来我国春运人数还会继续下降。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40年间,中国在变,春运也在变,“春运的车轮”与“改革的车轮”一直同行。从1亿人到30亿人,从绿皮车到复兴号,从松松垮垮的蛇皮袋到硬朗优质的行李箱,改革开放以来,40节“时光车厢”整齐地连缀在一起,人们既看到了春运的速度与深度之变,更看得到中国前行的车轮,如何一次次作别历史的站台。

猜你喜欢
复兴号中西部运力
复兴号
“天宫课堂”在中西部青少年中点燃航天梦
让航天梦想在中西部地区扬帆启航
我的“复兴号”
梅炭运力为何紧张
“复兴号”提速
物流大通道中西部的崛起之路
中西部高校要打一场人才保卫战
全球集装箱船运力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