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模式下《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建设研究

2018-12-27 02:03张清郁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45期
关键词: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制造课程建设

【摘要】“互联网+”理念的出现,不仅深刻改变人们获取信息资源的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对教育教学活动带来全新的变革。《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不但要让学生理解基本理论知识,与此同时还要强化学生的实操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通过系统学习之后能更好更快的适应岗位需要。文章以“互联网+”、创新2.0为时代背景,就传统《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为后续教学活动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 机械制造 课程建设

【中圖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5-0233-02

一、《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建设现状

《机械制造技术》是高职高专机械类专业教育发展建设过程最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其他工科类专业中也开设了该门专业课程,如机电一体化、 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制造与装配、农业机械制造与装配等专业。从“十五”规划到现在所形成的传统教学模式,往往都是偏重理论,而轻实践动手,很难做到两方面同时兼顾。当然这和工科类课程教学实训投资大,耗费费用高,一般院校难以承受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实践实训的发展,导致了传统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现状。

(一)教学模式陈旧

传统教学模式下《汽车制造技术》课程体系建设的重点还是偏理论轻实践,教学方法比较陈旧。采用诸如:填鸭式、应试式、陈旧式等方法,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学习兴趣和学习乐趣很难建立起来。

(二)实训形式单一

现阶段设置的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验证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能够以验证和实验的方法来强化实践的具体效果,才能够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操作机械的能力,因此对于学生综合水平的强化和增强知识运用水平有着显著的作用。

(三)课程标准固定

课程标准的固定并不利于机械课程工作的开展,在这一过程中考虑到机械课程的教学内容往往会受到课时、课程标准等方面内容的限制,这使得课时数量不足并且教学大纲限制严格,最终严重降低了教学整体的灵活性。此外,课程标准的固定也不利于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进一步延伸,这也不利于教学创新性的培养。

(四)理论与实践衔接欠紧凑

理论与实践衔接欠紧凑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深远的。我国之前许多学校的机械课程教学模式存在有理论和实践脱节的问题,这使得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传授理论知识而轻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最终影响到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五)教材内容欠新颖

教材内容欠新颖意味着陈旧的教学内容。通常来说机械专业课程教学所用教材涉及到知识更新较快,而陈旧的教材无法与日新月异的教学内容相对接,在事实上难以满足当今机械制造行业的实际需求。其次,教材内容欠缺新颖还意味着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往往会因为对最新知识的掌握不足而导致不知所措。

二、“互联网+”新挑战、新机遇下,《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建设对策

(一)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整合课程教学资源

1.理论与实践巧妙结合

《机械制造技术》是机械专业的重要课程,传统课堂教学中,将理论和实践分开,独立设置理论和实践课程教学。这样不利于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也制约学生实践技能和知识应用水平的提升。而在“互联网+”时代,任课老师利用“互联”思维,整合教学资源,制作“微案例”,将实践学习引入课堂,注重课堂讨论和启发式教学,并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努力掌握机械制造的技巧,提高理论水平和知识应用技能。

2.注重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政府主导,学院推进,系部配合,三位一体,共同发力,推动《机械制造技术》课程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例如,教学中可以引入轴类零件制造、齿轮制造工艺的相关案例,利用互联网和视频资源,将轴类零件和齿轮制造的流程、操作要点、需要注意的问题引入课堂教学。并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有利于指导学生更好开展各项操作,提高实践技能和机械制造水平。任课老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调动学生主动性,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教学时间,让学生提高机械制造的实践技能。同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调动学生的创新精神,并增进与学生的联系,在把握学生学习需求的前提下,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提高学生创新技能和工作水平,让他们通过学习增强实践技能,更好适应将来工作的需要。

(二)利用“互联网+”的优势,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采用课前自主学习,课堂汇报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例如,机床夹具学习时,对机床机具的分类(按专门化分类、按使用分类、按夹紧分类),让学生在课前制作幻灯片和微视频,并在课堂汇报。让学生把握机床夹具的分类方法和特点,还能锻炼微视频、幻灯片制作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创建新的教与学环境

创建新的教与学环境需要从减少时间与空间对教学内容的限制入手。因此高职教师可以通过使用互联网技术来开展更加多样的教学方法,例如能够使用远程音视频实时传输以及电视电话会议系统等,从而能够显著提升远程教学的实际效果,为课堂理论知识与学生技术实践创造结合点,才能够在根本上消除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点。此外,更多直播和远程教学,对于让学生在闲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起到了显著的帮助效果。

3.重组教学资源,采用案例模拟法

重组教学资源的关键是采用案例模拟法。教师在采用案例模拟法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将课堂、实训室、工作岗位等不同的内容结合在一起,才能够确保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其次,教师在采用案例模拟法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对于各个教学环节中使用的资源都进行适当的重组,才能够让其更好的服务于各种技能教学的教学需求。此外,教师在采用案例模拟法的过程中还应当做好软硬件设备资源、教学人力资源的校际共享,才能够为教学资源更加高效的重组奠定坚实基础。

通过具体案例的引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1]。例如,引入机械加工制作的安全案例、经济纠纷案例、工程产品质量案例等,让学生分析成因,并提出有效地预防措施。进而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经济意识、质量控制意识,为学生今后从事自己的工作奠定基础。

(三)把握“互联网+”机遇,完善课程教学资源

1.始终坚持教学资源建设的基本原则

始终坚持教学资源建设的基本原则是强化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高职教师在坚持教学资源建设基本原则的过程中,应当对自身的教学观念、教学理论、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教学技术等内容进行彻底的思考,然后在此基础上才能够提升自身教学的实用性和技术性。其次,高职教师在坚持教学资源建设基本原则的过程中还应当强化教学的有序化和整体性。具体来说,《机械制造技术》的教学资源改革应当从文本、课件、图片以及动画等方面着手,并在这一过程中注重网页设计的个性化发展,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性和统一性。此外,高职教师在坚持教学资源建设基本原则的过程中还应当秉持着实用性和先进性原则。具体来说,高职教学在教学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应当通过合理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才能够在此基础上确保信息资源的先進性和实用性,并切实满足课件资源、题库系统以及各科教学数据标准化的实际需求,为高职教学的专业化发展提供更多的助力[2]。

2.教材资源建设

教材资源建设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高职教师在教材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并确保课程建设能够以学生今后的发展为主要目标。其次,高职教师在教材资源建设的过程中还应当注重以产品的结构制造为标准,设计手锤制作、加工可调制作以及加工平口钳等教学项目,才能够做到由浅入深来让学生逐步掌握到机械专业的知识掌握能力。

三、结语

“互联网+”给课程教学带来了变革,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还有利于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推动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开展下去。在这样的背景下,《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中,应该重视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的利用,充分发挥其辅助课堂教学的作用。也有利于学生选择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促进课堂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兴趣,促进《机械制造技术》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晓燕.基于“互联网+”理念的《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分析[J].科学与信息化,2016(19)

[2]苟明太.浅析互联网+时代的高职技能教育创新[J].浙江:职业教育,2015(03):139

作者简介:

张清郁(1981-),男,汉族,河南省商城县人,本科学历,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猜你喜欢
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制造课程建设
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技术的探讨
机械制造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谈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及其发展
浅论节能设计理念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中的应用
机械自动化技术运用和为来趋势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