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在脚下,越走越宽广

2018-12-27 01:16张朝鑫
当代党员 2018年23期
关键词:学院路护城河泥泞

张朝鑫

★交通巨变

——40年前,“开门是山,抬头是坡,迈步是坎,蜀道难,难于上青天。”40年后,水、陆、空构建的立体交通枢纽网络,让我们“条条道路通小康”。

40年前,从深一脚浅一脚穿梭在狭窄、泥泞的成渝公路上,到如今开着车,畅行在成渝公路四车道上,道路狭窄、颠簸之罪终于离我远去;从昔日花半小时都走不完的凹凸不平、昏暗漆黑的学院路,到现在十几分钟轻松通过平坦、明亮、宽阔的千米小道,曾经行路难的学院路已成历史;从浑浊恶臭的护城河将荣昌城分成南北两半,到现今护城河碧波荡漾,桥多如繁星,那些因河因桥造成的遗憾已不复存在……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

改革开放40年来,荣昌区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空前便捷的出行方式,正是40年来重庆市各项事业变迁、进步的缩影。

“我骑自行车”与“自行车骑我”

1981年,我家住在荣昌火车站,我在峰高中学任教。

那时的成渝公路是两车道的石子路面,骑起车来磕磕碰碰,我每天骑一个来回,臀部总是被折磨得疼痛不已。

这不算什么。让人记忆犹新的是,从成渝公路到峰高中学,有一段乡间小路是土路。那时的冬天总是阴雨连绵,有时一下雨就是一个多月,那土路经人走、车压后,便成了泥泞沼泽。

这几百米的泥泞呀,可把骑自行车的我给坑惨了。

一旦下雨,我骑车还得穿一双长筒雨靴。在成渝公路上,我骑自行车,下了成渝公路,自行车骑我。

通过那段泥泞的坑,我每次都要把自行车扛起来,脚一踏下去,长筒雨靴深深地陷进泥里,腿一抬起来,脚就从筒靴里抽出。

有时候,脚抽出了一半,筒靴陷在泥里还没有拔出,脚伸进去再穿上时,由于肩上扛着自行车,人的重心就发生了偏移,泥水就顺势漫进筒靴里,这时脚又伸进去,那泥水受到挤压直往上冲,导致裤腿全是泥水。

人一发慌就站立不稳,因而我总是连人带车地摔进泥水坑,最后只得满身泥水、光着脚把自行车扛过去,然后又从泥水中把筒靴拔出来。

好在,后来成渝公路经三次加宽,2000年后还进行了“白改黑”,成了宽宽的四车道,两边还有非机动车道,我再也不用遭罪了。

坑氹漆黑与平坦明亮

与成渝公路一起旧貌变新颜的,还有那条学院路。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学院路,窄窄的单车道,石子路面,坑坑氹氹到处都是,车一过,颠三倒四。

雨天泥浆四溅,行人躲闪不及,常被溅得满身泥水;晴天滚滚灰尘,行人只得捂着鼻子和嘴巴飞快地逃走。

1987年,学院路改成了一条双车道的水泥路,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

但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道路两边除个别路段有一盏从窗户露出的“私人路灯”外,全路段都没有一盏路灯。

每到晚上,学院路一片漆黑,行人至此,总觉得毛骨悚然。

1997年,全国闻名的荣昌畜牧科技城落成,学院路变成了饲料一条街。

买饲料,买猪仔,到火车站拉货……车辆络绎不绝,学院路因此常常被堵得拥挤不堪。加上川流不息的人群,1000米长的学院路呀,还是行路难、路难行……

后来,在荣昌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区城乡建委直接规划,推土机、挖掘机和筑路工人挺进了学院路,学院路的加宽改造工程拉开了序幕。

烈日下,机器轰鸣,工人们挥汗如雨。半年以后,一条四车道,既平坦又明亮的学院路展现在人们面前,铺着彩色瓷砖的宽阔的人行道比原来的公路还要宽。

不仅如此,电力工人来到学院路立起了电杆,铺设了地下电缆,安上了霓虹路灯。此时的学院路,就像天上掉下的彩虹,蔚为壮观。绿化工人也走进了学院路,为学院路披上了霓裳羽衣。

成渝公路如此,学院路如此,荣昌乃至全重庆的道路也如此。时代的发展,折射在路的变迁上。

屈指可数与众星拱月

变化的不只是脚下的路,还有那河面上的桥。

40年前,护城河就像一根绳,把荣昌分成南北两半。

护城河上的桥屈指可数:入东门有一条小河沟,小河沟里拦着几礅石头,叫“跳蹬”,那就是一座“桥”;护城河延伸至南门,有了南门桥;至西门有西门桥;西门桥与南门桥之间有一石板桥叫矮桥子,矮桥子在雨天基本上是一座死桥,下大一点的雨就淹没在水中不能过。

护城河的下游还有红旗桥。红旗桥、西门桥是单车道的石拱桥,很窄,过了人就过不了车。

过车时,人就只能在桥边提心吊胆地站着,随时提防被溅一身泥,或被喷满脸灰,或被挤下桥去。

我清楚地记得,有一次,一位中学生天不见亮就骑着自行车去上学,却在红旗桥上被迎面而来的汽車挤下桥去,连人带车栽在护城河的淤泥里,惨不忍睹。

当时好一点的桥就是成渝公路上的东门桥,濑溪河上的施济桥以及联升大桥。

然而,1981年,一场洪水把荣昌城所有的桥都淹没了。那时的荣昌人啊,真想让荣昌的桥来一个大跨越,让人们在奔向未来的路上大步前进。

庆幸的是,荣昌的桥等来了改变。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成渝公路加宽,东门桥变成了四车道。

上世纪90年代,护城河清淤完成,护城河岸得到了治理,人民路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荣昌城的中央,连接荣昌城的南门桥也加宽成四车道。

紧接着,莲花街、滨河路拓新,莲花一桥、莲花二桥、警民桥诞生,西门桥改头换面,红旗桥脱胎换骨。

这些桥如众星拱月,气势非凡,而那海螺桥更像彩虹跨在护城河的上空。

历史翻到今天,荣昌人越来越富裕,思想越来越解放,智慧越来越丰富,竟敢“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硬是把像九天玄虹般的香国桥、海棠桥、联升大桥搬下天来,架在了濑溪河上,与新施济桥争奇斗艳。

这是改革开放后的大跨越。路变了,桥变了,一切都变了。

而今,曾像“死黄鳝”一样的护城河变成了绿波走廊,河水清清、柳绿成行。

对对情侣漫步河岸,与百花比艳,与海棠争美,或肩并肩,或手挽手,或依着桥的栏杆,或伸手触摸音乐喷泉的水雾,或随着悦耳的音乐翩翩起舞。

而交通的通达,也让荣昌的夏布、猪耳朵、陶器、折扇远渡重洋,畅销世界……

其实,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发生巨变的岂止是荣昌的城、荣昌的路、荣昌的桥、荣昌的河。各行各业,各个地方,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前人们听到的,说到的,见到的,想到的和那不曾幻想到的美好未来,正在成为我们的现实生活。

路,的确越走越宽广啊。

(作者系重庆市荣昌初级中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学院路护城河泥泞
中轴线上的护城河
跨过泥泞
路上再泥泞,也要有玩泥巴的好心情
忠实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坚决当好首都政治“护城河”先锋
黏黏花
追梦路上 无畏泥泞
黄骅市学院路小学葛典社
东莞市果菜副食交易市场近期行情
东莞市果菜副食交易市场近期行情
泥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