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乐发展简史:从成都走向全国

2018-12-27 08:51唐博
看历史 2018年11期
关键词:纪元温江徐家

唐博

徐家大院

2018年10月25日,我们一行人来到郫县农科村徐家大院,依次走访和参观了第一代农家乐和第二代农家的原址。在园区内一块巨石上,清晰地刻着“中国农家乐第一家”几个红色大字。而陈列馆里那些老照片,也在无声地讲述着农家乐让人难忘的发展历史。

作为连接城市和乡村的一个文化休闲娱乐载体,真正的“农家乐”,是在改革开放近10年后,即1986年才被确认的。它的出现,承载了身为城市人但向往田园生活的理想,当然,也极大地满足了农村和農民面向城市、迎接城市生活的愿望。农村和城市,经由“农家乐”这个载体,在最初的冲突、包容之后,完成了融合。

作为一个特殊历史时期的见证,开办“农家乐”的第一代“农民”早已经脱离了“农民”这个身份,并以新城市主人的身份参与和融入到城市与乡村的融合之中。

成都有幸成为中国农家乐的发源地,并在近30年的“农家乐”发展历史过程中,完成了第一代到第六代的跨越。如今,遍布成都近郊及远郊的农家乐,不仅吸纳了相当一部分农民再就业和创业,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活了农村经济。农家乐的诞生、发展和裂变,不仅带来了农民身份的改变,也带来了生活观念的改变以及生产方式的改变。

上篇:中国农家乐第一家养成史

第一代农家乐横空出世:1986-1996宅基地上的“农家乐试验”

1977年,改革开放的前一年,28岁的徐纪元已经有了三个儿子。因为人口众多,母亲决定分家。徐纪元当时向母亲提出,宁愿不要大房子或者少要一间房,也要把挨着自留地的房子分给他,理由是三个孩子大了之后便于房子的扩建。

多年后,徐纪元回忆起这段分家经历,认为自己的选择,是奠定徐家大院发展农家乐基础的远见之举。

推行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作为小组长的徐纪元带领村民在自留地上种植花木,并率先成为万元户代表,戴上大红花游郫县县城四门。随后,他又带头承包集体花果园。随着花木生意的扩大,迎来送往之间,徐纪元结交朋友的层次在提高,他发现自家的房屋质量和居住环境太差,于是下决心修建一个三合院,一是改善自家居住环境,同时也可以招待生意往来的朋友。

1986年9月,一座宽敞、明亮的三合院式川西民居竣工落成,徐纪元做苗木生意的朋友都纷纷前来祝贺参观。当时的《成都晚报》记者王学成听说“郫县花农修了一个三合院”的消息后,来到徐家蹲点采访,回去发了一组名为《鲜花盛开的村庄,没有围墙的农民公园》的系列报道。

这组报道出来后,很快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时任郫县友爱乡党委书记杨守成来到徐家大院,见到徐纪元时,第一句话就问:“听说有人在你这耍起不想走了,还在这里吃饭,有没有这回事?”

徐纪元回答说:“是的,到中午了,回去又远,就在这和我们一起随便吃点。”

听徐纪元这么说,杨守成说:“那我今天也不走了,也要在这吃饭,你欢不欢迎?”

当天徐纪元给杨守成炒了一盘回锅肉,另外还有几道素菜。吃完后,杨守成对徐纪元说:“今后不管哪个在这里吃饭,就做给他吃,他们要给钱,你就收着,改革开放了,政府鼓励大家勤劳致富。”

杨守成离开后,徐纪元琢磨开了:现在发展商品经济,付出了劳动就应该得到回报,在做好花木生意的同时,如果有人在我家吃饭,我顺便为他们服务,多挣点不是更好吗?

和家人商量并得到支持后,徐纪元在三合院里添置了两张饭桌和一些板凳,并添置了两套像样的餐具,每天把院里卫生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做好了餐饮服务的一切准备。

1987年开始,这个三合院陆续接待了郫县和成都市以及国家卫计委的客人。据徐纪元在《我和我的徐家大院》一书中记录,为接待时任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季宗权一行,当时徐家大院准备了一桌正宗的传统农家菜,其中有手工石磨豆花、郫县豆瓣炒的回锅肉、农家土鸡做成的凉拌鸡块、农家香肠和腊肉,还有用自己地里新鲜蔬菜煮成的耙耙菜以及自家泡菜坛里的泡菜等。

一个普通的农家,有满园的花木、别致的盆景、可口的农家土菜,让季宗权赞不绝口,他即兴为徐家大院写了四句诗:“郫县小徐家,致富靠种花;全国都学他,小康满中华。”

1994年,时任四川省委副书记冯元蔚也来到了农科村徐家大院,吃过农家饭后,冯元蔚当着看闹热的200多位游客和村民,为徐家大院写下了“农家乐”三个字。

也就是从那一刻开始,“农家乐”这个名字就在农科村叫开了。这种模式经过报刊杂志和电视的报道,慢慢辐射到了川西坝各个地方,但凡能提供吃喝休闲服务的乡村农家接待点,都成为“农家乐”。但源头所指,都认为是徐家大院发其端。

1996-2004第二代农家乐引进住宿

随着农家乐客源的不断涌入,用房需求量不断增大,1986年建成的三合院已经明显不适应市场的需要。写申请、审批土地、简单的设计、购买材料……1996年7月,第二代农家乐雏形初现:一栋淡蓝色的、小巧玲珑的仿古式别墅拔地而起。正式开放后接待的第一位重量级人物,就是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的胡锦涛同志。

在徐家大院停留将近三个小时的时间里,徐纪元得以和胡锦涛同志有20多分钟单独相处的时间。徐纪元还记得,锦涛同志鼓励他继续搞好苗木生产,多增加收入,同时促进乡村环境美化;农家乐的发展也要继续,一定要做出特色,做出榜样,给城市人民的周末休闲创造更加优美的环境,要带动周边人致富,逐步让农家乐这种乡村旅游形式推广到全国各地。

在徐家大院的带动下,整个郫县农科村逐渐形成了一园一景、几乎家家都开农家乐的局面。易园、知青园、中华盆景园等著名的农家乐纷纷在这一时期诞生。农家乐一时风云四起,散客、同学会、战友会、家族聚会、生日聚会、离退干部聚会甚至婚宴请客,都涌入了农家乐。据不完全统计,到2000年前夕,当时只有不到400亩地的农科村,常年经营户就近100家,每天有上万游客前来游览休闲。观农家景、品农家菜、住农家屋、体验农家生活、感受农家风俗,成为当时城市人的一种休闲生活风尚。

就在成都乃至全国各地都在学习徐家大院的第一代农家乐模式的时候,徐纪元带头对农家乐的模式进行了创新性革命:即在原来提供餐饮的基础上,配套升级为提供住宿。利用新修建的别墅,打造10余间客房,吸引游客在农科村住下来过夜。

徐家大院第三代

徐家大院園林

从初级的利用家庭自由劳动力开办农家乐到满足一小部分人的餐饮住宿需求,“农家乐”的发展周期经历了8年时间,而这8年,也是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居民财富增长、农村变化最显著的8年,城乡之间的融合借助“农家乐”这一平台,达到了空前的频繁与和谐。

2004-2012第三代农家乐:提档升级

早在2001年,徐家大院就完成了一次内部分家:对外徐家大院是一个整体,但对内按三股,对农家乐接待产业及苗圃产业进行了分配,各人肩上挑一份胆子,都去接受市场的考验。

平稳分家之后的徐纪元得以有空跳出繁琐的农家乐经营管理,到外面去看看。这一走出去让他大为吃惊,除了徐家大院因为名气影响大还能保留一定的客源外,其他农家乐已从往日的门庭若市变成门可罗雀,有些甚至关门歇业。相反,郫县近郊、温江一些新开的农家乐不仅比徐家大院更精致、更现代气派,而且服务更有特色、更有档次,远远超过了自我感觉良好的“农科村”。

为此,在徐纪元的推动下,徐家大院进行了一次提档升级。大儿子徐世勇建议将第一代、第二代农家乐保留下来,作为农家乐陈列馆供游客参观,新的提档升级的农家乐所需的土地,争取政府另外划拨土地修建。

于2003年底投入使用的徐家大院,是第三代农家乐的典型,其经营场地和设施设备,都有了一个全新的面貌。最大的变化是:大院的农家乐从2001年的一分为三,恢复到三合为一:徐纪元负责全面管理,三个儿子各负责一个方面的业务。同时,引进来自成都的酒店管理公司和职业经理人制度,正式步入企业化的现代化科学管理轨道。

2012-2017第四代农家乐:乡村酒店

2012年,徐纪元退居二线,将打理“农家乐”的重任交给了三个儿子。

“徐家大院”这个三合为一的“农家乐”品牌从2012年开始,又有了大的变化,即在三个儿子的努力下,兴办了徐家大院乡村酒店,这个乡村酒店被称为第四代农家乐。

“2017年以后,我计划用3-5年时间,打造第五代农家乐。”徐纪元的大儿子徐世勇告诉我:第五代农家乐将在乡村酒店的基础上,走高端精品酒店的路线。目前,占地200亩,总投资超过1亿元的第五代农家乐已经确定名称,将不再是“徐家大院”,而被命名为汇景园。

作为汇景园建设的第一个重要工程,川派盆景博览园已经初步完成。无论是徐纪元还是徐世勇,都没有忘记农家乐起源的根,那就是依靠苗圃发家。

而徐世勇强调的高端精品酒店的定位,实际已经跳出了“农家”这个概念,成为了奢侈消费,这会不会影响到“农家乐”的发展呢?

徐世勇认为,作为第三代农家乐管理者,必须要学会与时俱进。城市人的消费早已经完成了提档升级,原来的乡村酒店肯定不能满足,如果我们还停留在以前的水平,农家乐才真正会受到影响。

“徐家大院的成功,最开始得益于国家的改革开放大环境,另外一点,也跟那一代人具有的开放眼光、前瞻性思维有很大关系。”他说,同样是守着自己的自留地生活,成都的农民为什么就敢于跳出几千年限定在农民身上的限制,开办农家乐?这证明“成都人有盆地意识”的这种说法并不完全正确。

徐世勇的一个观点颇能引发思考,他说:相较于华西村的模式来说,徐家大院的贡献是很大的。因为,华西村的模式不可复制,而徐家大院的模式是可以复制的,它有示范价值,有带动作用。在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中,农村经济改革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徐家大院率先把一、三产业结合起来,而且作为农民,敢于把农村里只习惯于种粮油作物的承包地,短时间全部改种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花木,然后又利用花木基地与庭院,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带头创办了全国第一家农家乐旅游公司,并最后成功复制到全国各地,使农家乐的种子在全国各地生根、开花、结果。因此,无论是后来的渔家乐、牧家乐、藏家乐、羌家乐、苗家乐、彝家乐,其源头都在这里。

徐家大院或者说农科村的价值究竟在哪里?相信历史会给出公正的评价。

下篇:“中国农家乐之父”的深层解读

“中国农家乐之父”甄先尧

农家乐:从温江走向全国

成都温江区原政协副主席甄先尧已经退休多年,但他仍然活跃在思想理论界,一个主要原因是,他被媒体誉为“中国农家乐之父”,是改革开放以来农家乐的著名创始人。对于农家乐的源起,甄先尧有自己的另类解读。

据甄先尧回忆,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他陪中央电视台著名策划人张林采访温江农村的农家乐,面对风景如画的农村、春风满面的农人和兴致勃勃的游客,他当时就写了一句藏头诗:“农舍乡情纯,家家客盈门,美酒新温处,乐醉一江春。”诗中第一次提炼出了“农家美乐”四个字。

1992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在温江抓奔小康试点,当时的温江县委抽调大批干部下乡,制定小康计划,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甄先尧被抽调到精神文明建设组,负责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创新活动。

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走访,甄先尧发现了当时温江农村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他向当时的县委、县政府提出,在农村广泛开展“农家美、农家乐”主题活动。温江县委研究后认为,让农民家庭美起来,让农民生活乐起来,用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规范农民的思想行为,这个思路很合乎当时农村和农民的实际需要。

1993年,县委为此专门下发了文件,把“农家美、农家乐”活动作为温江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特色活动正式列入工作的重点,并专门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这是“农家乐”三个字首次在官方文件中出现,但它还不能指代后来蓬勃发展起来的“农家乐”。

农家乐起源于下乡干部在农家搭伙

那时,下乡干部用餐,一般在农户家交钱搭伙吃饭。农村人有农村人的习惯。不是所有的农户都有条件或者愿意接待外人到自己家里吃派饭,就餐往往就在熟悉的部分农家。

农家的饭菜很可口,主人又大方热情,派饭渐渐就固定在这些农户家。此后,上级来人,记者采访,外地客人来参观,也都安排在农家接待。

短时间内,温江有了十几家有影响力的农家接待点。

甄先尧回忆:一天,我在汪家湾召开“美乐”活动领导小组工作会。午餐安排在叫“静园”的一家农户。“静园”的主人汪俊芝是当地名声响亮的花木专业户,房屋宽敞整洁,院子里楠木成林、花香四溢。老汪见多识广、能说会道,家人饭菜做得好,待客又周到,所以,客来客往,院子里人气很旺,经常笑声不断。眼前的情景,使我突然想到,在农家,主客之间其乐融融,这不就是我们极力推广的“农家美、农家乐”之农家乐吗?更进一步,农家乐将是一个很大的产业。我把想法说给大家听,在场的人立即为之欢呼,齐声大喊道:这就是我们的“农家乐”!

从此,农家接待点就有了正式的称呼一一农家乐!

农家乐由此走上经营的道路,作为农民致富的门路,领导小组抓住不放,县上相关管理部门如工商、卫生防疫等部门一路绿灯,大力支持。于是,“农家乐”在温江快速发展起来。

城乡互动的观念革命

甄先尧认为,这种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为主题的乡村体验式消费,一直吸引着厌倦了都市喧嚣的都市人。温江农家乐成了都市人美丽的后花园。每逢节假日,城里人便呼朋唤友,倾巢出动,直奔农家乐。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享受大自然的恩赐,一边品尝农家菜肴,一边感受“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这一充满古典主义情怀的乡村风情。农家院里院外,停满了车,坐满了人,热热闹闹,一派节日气氛,成为城市和乡村之间一道瑰丽的风景线。

宁静的环境,清新的空气,更是深深地吸引了城市老年人的目光。城里的年輕人把家里的老人送到农家乐来休养,老人像走亲戚一样,一住就是十天半月,十分开心!

城里人大量涌入农家,给农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现代都市文明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广大农民。城市人走进农家小院,把科学文化知识、先进的思想观念、现代的生活方式也带到了农家,其中最直接的影响是城市人良好的卫生餐饮习惯、得体的服饰仪态、文明的举止等等,农民足不出户便能感受到城市文明的魅力,从而开始自觉接受时代潮流的洗礼,而这一洗礼是“润物细无声”的。

农民在与城市人的交往中不断接受着市场经济的新思想、新观念,市场意识逐步增强,这种潜藏在农民身上的意识一经唤醒,迅速成为农民发展自身、强大自身的一大法宝。他们在各种信息中捕捉发展的机遇,有时,客人的一句不经意的闲聊也会让有心的主人知晓某种产品的市场行情,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点金石。

“农家乐”为农村、给农民到底带来了什么?甄先尧认为,一是开拓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农家乐”的兴起,转移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了农民就地就近就业,给农户拓宽了赚钱路子。客人来自四面八方,带来了大量的信息,主客之间不经意中就促成一个生意,谈妥花木业务、介绍外出打工等,增加了农民收入。二是带来了现代农业理念。传统的农业,主要是为了解决农民“吃、穿、用”的问题。农家乐带动了农村的分工分业和经济繁荣。三是带来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发展。要想富,先修路。现在农村路网四通八达。四是促进了农民文明素养的提高。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文明也不是一天养成的。“农家乐”是城乡文化的一个交汇点。它是一条文化交流的新渠道。“农家乐”带给农村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农民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得到了很大改变。

1995年底,温江奔小康试点工作接受省委省政府的验收,各项指标顺利完成,成为“蜀中小康第一县”,农家乐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农家乐的未来:素面朝天,诗意回归

关于农家乐未来的形态,甄先尧认为,“农家乐”一定要素面朝天、原汁原味,越是个性化,越能世界化,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不同的山山水水能成就不同的农家乐,主题应该在客人心中。二是要诗意回归。“诗意地生活”,是一种生活态度:自由的、精神的、灵性的、自然的。“我理想中的农家乐,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是宋人雷震的《村晚》‘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意境。门前的溪水里有蝌蚪,岸边有青苔,水用手掬着就能喝,与你聊着家长里短的是朴实的农夫、水灵的村妇,这样的农家乐本身野味十足,充满生命力。”

最后,农家乐还要守住乡土味道。要把中国文化中最有情韵、最本质的东西保留在农村,尤其是乡土建筑。城里人到农家乐,要注意环保问题。我们在自然环境中活动,在与自然感受交流的同时,也就相应地担负起保护大自然的义务,这是考验城市人的最基本的品质要求。“农家乐”不能破坏和牺牲农村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猜你喜欢
纪元温江徐家
徐家珏作品
从“温江花工”到“村播创客”的探索
御日华光
STABILITY ANALYSIS OF CAUSAL INTEGRAL EVOLUTION IMPULSIVE SYSTEMS ON TIME SCALES∗
南京市栖霞区徐家村M4 出土器物
徐家柱 用爱唤醒沉睡12年的妻子
Mixing matrix estimation of underdetermined blind source separation based on the linear aggregation characteristic of observation signals①
城史纪元应“系”何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