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世纪”真会到来吗

2018-12-27 08:57林民旺
世界知识 2018年24期
关键词:大英帝国印度洋太平洋

林民旺

随着美日印澳四国“印太战略”出台,印度洋地区的地缘政治竞争更加受人关注,对于印度洋在地缘政治博弈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得到更加充分的讨论。

浏览一下近年国际上关于“印度洋世纪”的研究,似乎人们已经接受了这样一种假定:在实现了“太平洋世纪”之后,“印度洋世纪”将在21世纪下半叶来临,印度洋将在未来的国际政治中扮演更重要角色。这一假定恐怕也是各种版本“印太战略”出现的背景之一。然而,这一假定本身是值得深入分析和探究的。印度洋的确重要,但它的重要性一定会不断上升,进而在未来取代太平洋的地位吗?

关于印度洋在世界政治中的重要性,国际上已经讨论许久了。在19世纪“英国治下的和平”里,印度是大英帝国“皇冠上的明珠”,保障从英国本土到印度的航线安全成为维系大英帝国全球利益的关键。正因为此,大英帝国时期的战略思维突出印度洋的重要性,认为只有控制了印度洋,大英帝国才能持续控制南亚次大陆。

1947年印度独立后,饱受大英帝国战略思维熏陶的战略家们继续鼓吹印度洋的重要性,印度著名外交官、学者潘尼迦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他在《印度与印度洋——略论海权对印度历史的影响》一书中提出,印度的前途取决于它在印度洋上的海权。就印度而言,印度洋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但就世界范围内的地缘政治竞争而言,此后尽管印度洋的重要性并没有减弱,但太平洋变得更加重要了。

当前谈论印度洋的战略重要性,人们给出的主要理由是,印度洋地处欧亚大陆两个最活跃的“经济极”、也就是欧洲和亚洲之间,是世界大部分商品和资源的主要运输通道,东亚的中国、日本、韩国和东盟国家所需的石油和海外商品都需要依赖印度洋上的运输通道。不过这也恰恰说明,印度洋运输通道重要性的提升,是因为太平洋沿岸国家的经济崛起。

即便作为运输通道,印度洋的重要性今后也未必一定继续提升。首先是北极航道的开通及其商业化的可能性。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川融化,在印度洋之外出现了另一条可以联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航道。这条航道一旦被全面利用起来,将直接改变世界海洋运输格局,印度洋的重要性无疑会受到一定稀释。其次是“一带一路”倡议下不同路线中欧班列的增多。按照《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欧班列每年开行数量到2020年要增加到5000列左右,无疑也会分散通过印度洋的物流。

还有,印度洋的战略重要性长期以来是基于中东的石油资源。问题是,我们是否仍将继续生活在石油时代?石油是否会被新能源替代呢?近些年,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一直在发生变化。随着页岩气的开发,美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度已经明显下降,中东作为世界石油主产地的重要性也在下降,这将会影响到印度洋航线的“含金量”。

“印度洋世纪”能否到来,其实更依赖印度洋区域内国家能否实现经济崛起和地区整合。“太平洋世纪”的到来,不是靠太平洋沿岸某一个国家的成功崛起带动的,而是有赖于区域内经济体的群体性崛起以及大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相互深度依赖。而目前在印度洋沿岸还看不到这样的明显势头,即便印度将来成长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依其感召力恐怕也无法支撑一个所谓的“印度洋世纪”。国际上有评估认为,目前相较东亚区域内高达55%的经济整合度,南亚国家之间的经济整合度只有5%左右。

当前一些人谈论印度洋的重要性,言外之意其实是指印度洋地区地缘政治竞争的加剧,而这种“加剧”从根本上讲是印度洋航行安全本身的脆弱性所致。印度洋周边分布着七个关键性的“海上战略咽喉”:龙目海峡、巽他海峡、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峽、苏伊士运河、莫桑比克海峡以及曼德海峡,其中任何一个被控制就能形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再加上印度洋海域广袤,中小国家众多,经济整合度弱,缺乏地域性的经济重心和增长极,为地缘政治竞争的加剧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当我们谈论印度洋形势时,需要跳出“印度洋到底是否重要”这一思维定式,回归问题的本质,意识到一些人拼命强调印度洋的重要性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域内外大国之间的地缘政治竞争加剧使然,印度洋只不过是大国竞争博弈的舞台之一。

猜你喜欢
大英帝国印度洋太平洋
爱管闲事的“太平洋警察”
与南亚高压相联的欧亚大陆-印度洋经向环流
决胜太平洋
英布战争及其影响
跨越太平洋的爱恋
太平洋还是北冰洋
印度洋上接“嫦娥”回家:远望3号船精确测控探月三期试验返回器顺利再入返回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