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2018-12-28 06:05陈坚,李东方,刘志新
共产党员(辽宁) 2018年23期
关键词:特区市场经济

无论是苏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还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所谓自由市场经济模式,都充分证明这样一个结论: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和所谓纯粹的市场经济模式都是有缺陷的。经济运行不是只有“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也不是只有“看得见的手”的作用,而是“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共同的作用,市场和政府作用都是必不可少的。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实践中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摸索走出了一条市场与政府作用相结合的经济发展道路,创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这是一条创新之路,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初步形成。

改革开放推动中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变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体制机制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逐步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1984年,《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一次明确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即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而不是那种完全由市场调节的市场经济,这是对传统中国计划经济思想的重大突破。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针对长期以来计划经济姓“社”、市场经济姓“资”的观念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1992年中共十四大第一次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知识链接:南方谈话

1989年政治风波平息之后,国内又掀起了一片“姓资姓社”的质疑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再度处于十字路口。中国人民在急切地注视着。关心改革开放前途与命运的人在焦急地等待着、盼望着。就在这关键时刻,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不顾年迈来到中国改革的前沿阵地深圳。

1月19日上午9时,远处传来马达的轰鸣声,一列火车徐徐开进深圳火车站。火车停靠后,车厢门打开,邓小平同志出现在早已迎候在此的人群面前。人们的目光和闪光灯束一齐投向这位伟人的身上。接下来的几天里,邓小平在深圳参观,所见所闻都深深地触动了他。1月22日下午3时10分,邓小平同志和时任国家主席杨尚昆同志在市迎宾馆接见了深圳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市纪委的负责人,并同他们进行了亲切的交谈。邓小平同志说,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不冒风险,办什么事情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万无一失,谁敢说这样的话?一开始就自以为是,认为百分之百正确,没那回事,我就从来没有那么认为。

在谈话中,邓小平同志还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点尾巴。怕什么,坚持这种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犯大错误。邓小平同志的这次重要谈话,讲清楚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廓清了长期以来人们的错误认识,再次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再次吹响了中国改革的号角。

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参观

改革开放进程中,通过一系列市场化和对外开放改革措施的实施,不断释放制度红利,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推出了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经济特区、引进外资等一系列创新措施。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代表的农村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为工业化建设释放出大量劳动力。乡镇企业也开始大量出现,截至1995年末,全国共有乡镇工业企业和生产单位651.8万个,比1985年增加190.9万个,从业人员7300.5万人,比1985年增加3512.3万人。随着人口流动限制的不断放松,农村剩余劳动力由过去向乡镇企业转移为主逐步转向加速向城市转移。我国城镇化率从1998年的33.4%上升至2017年的58.5%,年均增长1.3个百分点,快于1979-1997年平均水平0.68个百分点。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幅下降,国有企业也逐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大量外资企业在东南沿海甚至内陆地区投资建厂。

□知识链接:创办经济特区

“快快打开中国的大门!”世界在呼唤,中国在呼唤,形势迫人,上下共识。

1979年4月,中共中央召开经济工作会议,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习仲勋、杨尚昆、王全国等同志参加了会议。在向中央领导同志汇报工作时,习仲勋说,如果广东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可能几年就搞上去了,但是在现有的体制下,就不容易上去,建议中央下放若干权力,允许在毗邻港澳的深圳和珠海以及属于重要侨乡的汕头举办出口加工区。

邓小平十分赞同这一设想。下午,邓小平特意约见习仲勋和杨尚昆,他们在中南海一条幽静的小路上边走边谈。话题从朱老总烧的川菜谈起,这似乎与开放没有什么关系。邓小平脸带眷念之情说:“朱老总的川菜烧得不错。”“那地方我好些年没有去过……当初那么一块小小的边区,没想到就打出这么大的一片江山!”杨尚昆不无感慨地说道。“不过,那儿至今还很穷,老区应当富起来。”邓小平的声音听起来多了几分沉重。

片刻之间,大家都沉默不语。突然,邓小平提高嗓音对习仲勋、杨尚昆说:“你们上午那个汇报不错嘛,在你们的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一个特区怎么样……”稍稍停顿之后,他的眼睛射出热烈而豪迈的目光:“对,办特区。可以划出一个地方来,叫特区。陕甘宁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要你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来。”邓小平关于兴办特区的倡议,犹如一块巨石击入碧波,迅即引起了积极而强烈的反响。

邓小平的意见,得到了中央政治局多数同志的支持。没过多久,中发〔1979〕 50号文件出台了。在广东深圳办特区的事定下来了。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受党中央、国务院的委派,谷牧带领工作组赴广东、福建考察,同两省的负责同志一起研究办特区的具体问题。在谷牧到达广东之前,中央已经把福建纳入到办特区的实验范围,同时决定在珠海也办一个特区。因此,谷牧此行,不仅要对广东省办特区进行指导,还要对福建省办特区的工作进行指导。工作组也分成两路,一路去广东,一路去福建。但广东始终是办特区的重点。谷牧率团到广东后,对办特区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他们研究了政策问题、引进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给予广东省特殊政策的问题。经过实地考察、研究之后,谷牧会同广东省的有关同志组织了文件起草小组,去福建省的那一路也同时组成了文件起草小组。文件都是以广东和福建两个省的名义起草的,采取的是向中央请示报告的形式。6月6日,广东省委正式拟定了《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发挥广东优势条件,扩大对外贸易,加快经济发展的报告》。不久,福建省委也拟定了《中共福建省委、省革委会关于利用侨资、外资,发展对外贸易,加速福建社会主义建设的请示报告》。谷牧把两份文件汇齐后,带回北京,正式转交给党中央。中央政治局对这两份文件很重视,开会研究后,很快作出决定,批准这两省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方案。

1979年6月中下旬,党中央、国务院就谷牧考察组的汇报和两省的报告进行了讨论,于7月15日以中发〔1979〕 50号文件批转了广东、福建的报告,决定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批准举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出口特区,作为吸引外资的一种特殊方式,并规定“出口特区”是借鉴外国“出口加工区”和“自由贸易区”的模式,以进口原材料制造商品出口为发展方向。

实践的发展不断修正着人们的认识,单纯地模仿西方和某些发展中国家搞“出口加工区”,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吻合我国吸收和利用外资,以开放促改革,推动现代化整体进程的最初设想。我国更为需要的不是囿于空间和资源的贫乏不得已而为之的“加工区”,而是一个综合性的经济特区。基于这种认识,1980年3月,中共中央在广州召开广东、福建两省会议,提出把“出口特区”定名为“经济特区”。

正如小平同志后来所讲:对于改革开放,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尤其对兴办经济特区。社会主义国家兴办主要是同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贸关系的经济特区,马列主义的著作中没有讲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无此先例。它是一项重要的创举和试验。因此,一些人对此心存疑虑,多有非议之词。比如“特区是国际资产阶级的‘飞地’”“香港市场上‘水货’之源”“走私的主要通道”,甚至比拟为“旧中国上海的‘租界’”,如此等等。所有这些,给特区创办工作增加了困难,建设发展步履维艰。

勇敢而睿智的中国共产党人认定了前进的方向,敢做敢闯,奇迹终于出现了。在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大军的艰苦努力下,深圳、珠海这些往日落后的边陲小镇、荒滩渔村,几年间就变成了高楼矗立、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成为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的前沿地区。

尤其是深圳,这个被西方人称为“伟大的圣婴”的城市,它以神奇的速度创造了一个时代的奇迹,是中国打开国门,对外开放的一个缩影。1979年前的深圳,是广东省最贫穷最落后的边陲小城。然而,至1985年,短短五六年时间,深圳工业企业已发展到907家,总产值达26.5亿元,国民生产总值达33亿多元,国民收入26.5亿元,全市人均收入达4100元,人口不再外流,却有1000多人从香港回流定居。一时间,全世界的眼睛盯住了中国,焦点对准了深圳,连一向自负的美国人也感叹:深圳是“一夜崛起之城”。

在对内进行改革的同时,中国对外开放步子也越迈越大。1984年,国务院决定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进一步对外开放。1985年,中央决定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福建厦漳泉三角地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海南成为经济特区。1990年中央推进形成了以上海浦东为龙头的长江流域开放带。这一阶段的对外开放,引进了大量国外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使国内商品市场丰富和繁荣起来,使市场因素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大幅上升,有力冲击了计划经济的藩篱,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作出了重大贡献。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之后,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扩大,由沿海地区迅速向内陆腹地拓展。2001年底,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中国经济不仅仅局限于引进来,更拓展到了走出去的高度,“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亚投行的设立、G20峰会的召开都表明,中国在国际经贸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在全球经济衰退,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况下,中国已经逐渐成为全球化的领军者、推动者,这在4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改革推动了开放,开放也在倒逼改革。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例,为使国内经济制度与国际贸易规则接轨,中央政府部门清理各种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2300多件,地方政府共清理地方性政策和法规19万多件,使涉外经济法律法规与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相一致。一些长期难以突破的顽疾在这个过程中被顺利克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而得到进一步完善,经济社会迸发出更大活力。

中国的市场经济模式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40年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年均9.5%的增长,实现了中国经济的快速腾飞,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总结成功经验,除了坚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市场经济外,就是不断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认识的一个新突破。

当今世界或历史上,并不存在完全的市场经济模式,只是在资本主义发展早期,在总供给远远小于总需求的特定背景下,十分接近完全市场经济模式。一些所谓典型市场经济的国家也与完全市场经济模式存在明显差异,美国、欧洲、日本等至今尚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对于市场经济模式,我们不应说哪一个就是必然的好,评价标准应为是否适应一国经济情况、有利于推动经济平稳发展。因此应与时俱进地看待市场经济国家的内涵与标准。实质上,一个“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而市场又发挥决定作用的体系,就是市场经济模式。从市场与政府结合的视角看,主要市场经济模式体现为市场成分相对大小的不同。比如中国的市场经济模式中政府作用略大一些,美国的市场经济模式中市场作用略大一些。从现实角度看,中国正趋于深化市场化改革,而美国则有强化政府作用的倾向,两国市场化程度呈现趋同的新特征。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日本的政府指导型经济模式和瑞典的福利型市场经济模式也存在其相应的特色。

中国经济的成功实践证明:中国是一个成功的“市场经济国家”,它的活力、竞争力和生命力就是明证!它的开放和包容已超过一些所谓样板“市场经济国家”,为世界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市场经济国家”模式和标准。

□知识链接:中美驻WTO大使辩论(节选)

2018年7月26日,美国驻世界贸易组织大使丹尼斯·谢伊在世贸组织大会上进行辩论时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市场经济,国家仍然掌控或影响着关键生产要素的分配,如土地、劳动力、能源、资本等,而不是根据市场原则进行分配和定价,剑指中国的国企改革滞后、政府的五年经济规划和工业政策“中国制造2025”。目前中美贸易战的导火索——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偷窃也是美国在此次大会辩论中攻击中国的要点。

针对美方的无理指责,中国驻世界贸易组织大使张向晨有理有据地反驳说:关于中国的发展战略,谢伊大使上午给中国扣了几顶帽子,比如国家资本主义、重商主义,但我认为,把这些帽子扣在我们头上是非常不合适的。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众说纷纭。我自己的观察是,中国的发展根本上源于两条:一是实行市场化改革,释放经济主体的活力;二是融入了全球化,开放国内市场,遵守国际规则。中国宪法第十五条规定,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十六条规定,国有企业依法自主经营。这是改革开放的法律成果,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制度保障。毫无疑问,要实现可持续和包容性的发展,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需要进一步改革,国内市场需要进一步对外开放,知识产权的保护需要进一步加强。因此,中国未来的任务是,进一步完善政府管理,消除国有企业经营的弊端,进一步扫除市场准入的障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上述方面存在的不足正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而不是中国获得发展的“秘密武器”。

猜你喜欢
特区市场经济
共同富裕:市场经济的理论逻辑与现实路径
武当山特区欢欢喜喜过大年
市场经济中的司各特:文学出版业与历史小说的兴起
DC炫特区
商务部:美方认定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严重歪曲事实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陈云不赞成发行特区货币
俄开设新赌场
日历
论市场经济行为的善恶原则及对传统道德的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