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项目课题研究培养骨干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探索与思考

2018-12-28 09:04广东冯津
汽车维修与保养 2018年10期
关键词:教科研骨干教师课题

◆文/广东 冯津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综合能力的提高要依靠教师自身的努力,同时也需要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培养骨干教师的综合能力,本文将围绕如何利用校企合作平台提升骨干教师的综合能力这一问题来展开。

一、构建教师教科研能力培训平台的定位思考

1.对教师教科研能力培养的解读

教师教科研能力是指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对专业建设或课堂教学中一些带有普遍性、实践性的问题进行实验研究,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索并总结出解决问题成熟的方法,进而更大范围内推动教育改革并提高教学质量。基于这样的要求,我们认为,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应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普通教师,主要是培养熟练驾驭课堂的能力;第二层次是骨干教师,主要是培养教学改革和教学资源开发的能力;第三层次是专业带头人,主要是培养专业建设和技术创新的能力。

2.教师教科研能力培养存在的思想现状

通过对部分职业院校教师调查和分析,目前教师在教科研能力主要两种倾向,第一种倾向是认为自己只要上好课就行了,高不可攀的教科研与自己关系不大,有这种认识的大多数是普通专业教师;第二种倾向是想致力于提升自己教科研综合能力,但找不到交流合作培训的平台,持这种观点的教师基本都是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

3.教科研能力培养的策略定位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培养教师我认为教育的更高层次应该是:“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授人以欲”不如建个“渔场”,构建校企合作创新平台,进而达到培养教师教科研综合能力的目的,校企合作建“渔场”的目的是引导有志于教学改革的骨干教师们在“渔场”中互相交流并开展教学改革探索,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的达到提升教科研能力的目的。

国培、省培、校培、行业培训、企业培训,新技术、新方法、新管理、新理念,各种培训可谓五花八门,但纵观国内各种类型的师资培训绝大多数都是“授之以鱼”,这种培训不能完全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所以培训基本都是打酱油。其原因是讲授者“一言堂”式的课堂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欲望,对于提升教师的教科研综合能力也就无缘谈起,所以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跟新理念并创新一种模式,具体做法是建一个校企合作平台来开展项目课题合作研究,通过课题合作培训教师的教科研创新能力,从而达到“授人以欲”和“授人以渔”的双重目的。

笔者曾在丰田4S店工作过,熟悉汽车维修技术与企业管理,曾经给维修技术人员开过技术讲座;担任国家技能大赛裁判,熟悉各种技能大赛规程,因此经常培训职业院校教练和选手;自己开办职业学校当过校长,熟悉职业学校管理与教学改革,担任省教育厅特聘技能大师曾为全省中职学校主管教学的校长和教育主任公开课;在大学当过教师,熟悉专业教学与科研,现在企业担任总经理,熟悉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设备开发,全盘把控公司技术开发;也担任过创业大赛评委、学生创新导师、职业生涯规划导师,经常为职业院校开创新创业和职业生涯专题讲座。正因为如此,所以有幸被各种机构被请去不同场合培训不同类型的人员,通过不断实践探索思考,作出以下分析(表1)。

表1 不同场合、类型的人员培训情况分析

通过对各种类型培训实践进行比较,我认为校企合作课题研究培养教师教科研综合能力是各种培训方式中效果最优的,这种培训活动以教师自主研发为中心,以企业技术支持为辅导,对于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专业技能、思维能力、心态转变、行为转变无疑有积极帮助的,可以达到“授人以欲”提高兴趣、“授人以渔”传授方法的教学目标,值得职教同仁持续探索。

二、构建培养教师教科研能力课题研究校企合作平台具体构想

构建校企合作师资培训平台的设计目标就是通过对骨干教师或专业带头人开展教科研能力的培养,使其成为具备创新科研能力的专家型学术带头人,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其发现、分析和解决课题研究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师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促进教师教科研整体素质的提高,从而推动职业教育教科研工作的全面发展。

具体的做法以我公司需要开发的产品或教学资源为校企合作课题,让学校的骨干教师来参与合作开发软硬配套的新产品,这样可以达到培养教师和企业产品研发一箭双雕的目的。为此我们设计了校企合作课题研究“四控”方案,“四控”即控人数保质量、控内容保交流、控过程保流畅、控质量保成果。

“控人数”即参与培训的教师人数总体控制在10人以内,这样做的目的是力求保证质量,在招收培训教师的人选上则注重挑选中职、中技、高职教师高低搭配,同时也注重专业主任和骨干教师按照一定比例搭配,这样一方面便于我们了解各类级别不同院校的教学现状和教学需求,另一方面也方便参与科研合作的教师开展不同层次的交流。

“控内容”是将课题合作聚焦在某一点上,这样便于大家聚焦同一主题开展对话与交流,同时校企合作课题研究必须是为了解决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因此需要设定一定的难度的研究课题才有可能达到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的整体水平。

“控过程”就是校企合作课题研究主要集中在假期空闲时间,定期由公司技术副总主持召开例会,及时解答产品研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必要时开展相对应的专题研讨或培训,并及时安排不同类型的企业技术人员跟进,协助解决教师课题研究合作的需求,以保证过程通畅。

“控质量”就是要让每个学员研究出来的产品能解决教学存在的实际问题,且配套教学资源齐全,有独特创意,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企业的研究经费不“打水漂”,同时也保证了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的目标达成。控制质量最有效的办法是“授人以欲”,即设立项目奖金并通过竞赛排名来发放。为了体现公平和科学,考核按照过程考核进行,流程结束再汇总综合排名,具体做法就是将教师的设计方案、产品工艺、技术先进性、配套资源的完整性进行综合评分,最后汇总评优,再按照优劣等级发放奖金,最后决定是否申报专利或软件著作权。

三、以教师为中心校企合作课题研发的过程设计

根据我司的实际发展需要,我们决定把研制汽车电控发动机课程教学软硬件资源为创新研究课题,经过对参与培训教师的遴选,第一期校企合作课题研究活动我们做出以下安排(表2)。

表2 校企合作研究活动内容

为了达到研发产品和培养教师的目的,校企合作课题研究设计有定设计方案、试制并完善产品、编写设计方案、配套硬件开发课程资源、过程竞赛评优、申报专利六个环节,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校企合作方案制定流程

在以教师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为中心的合作过程中,我们校企进行了细致的分工。在我们企业团队中,我的主要职责是过程管理并作技术协助,具体工作是负责培训、答疑和审定总体方案,并协调公司内部的各部门,技术副总主要负责辅导、答疑、审方案、编单片机控制程序等,生产副总主要负责项目研究中产品制作需要的一些零件加工等,课程副总主要是负责课程资源开发技术培训和协助教师完成资源开发,如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视频、虚拟仿真、考试测验、实训工单、电子教材、评价方案等资源素材,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主要负责按照企业技术规范编写产品设计方案、编写课程资源开发的各种脚本、编写专利和撰写论文等。

四、校企合作课题研究培训总结

1.合作研究成果汇总

校企合作课题研究师资培训活动从2012至2016年,持续开办了5年,总体来说取得了任何培训都无法达到的成果,成果最突出的要算和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的合作,通过创客式产品研发为合作契机,加上培训后期的持续合作,最终真正达到了校企合赢的目标,科研成果也是硕果累累,如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获得了软件著作权证书、公开发表了教学改革论文、公开出版了教材、获得科技成果鉴定、获得了政府部门颁发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得了行业协会颁发的科技进步奖、获得了科技厅产学研项目的资助等。

其他学校的成果大多为专利、论文和教材开发,总之,最终实现了校企双赢的目的,也真正提升了教师们的教科研综合能力。

2.成功经验总结与反思

校企合作课题研究培训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是一种新尝试,碰出了校企合作的感情火花和创新思维。这种以课程教学创新为目标、以研发产品为载体的培训活动增加了校企合作的粘度,也打开了教师教学改革的视野,取得的成果更加刺激了教师的积极性,对于专业带头人致力于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达到了“授人以欲”到“授人以渔”的目的。其成功的原因主要归纳为24个字:自主研发、入心激欲、过程评价、分层管理、闭环控制。

人人都有好奇心、好胜心、自信心、进取心等,好奇心需要创新来刺激,好胜心需要竞赛来满足,自信心需要成功来激发,进取心需要任务来激励,校企合作课题研究创新平台正好可以“授人以欲”,这是活动能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同时,整个过程强调教师自主研发,企业只是辅导答疑,实行教师间多向互动信息交流,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教师的创造性思维和主观能动性,在过程控制策略上采用了科学的管理办法也是值得推荐的,如将评优评奖融合到过程评价中,这对于提升教师的内在动力有积极影响,将创新团队分组分层管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管理的难度,同时从决策到执行都采用闭环控制也保证了成果的最终取得。

这种尝试对职业院校无疑是有帮助的,但对企业来说也存在一些抱怨,如教师对产品开发缺乏经验导致校企磨合周期很长,效率过低导致公司技术人员对此持消极态度,教师对产品开发过程不熟导致浪费的材料很多,教师对课程资源开发不熟导致占用企业技术人员太多时间,影响公司正常运作。

在校企合作的实践中,我们的成功并非个案,其实只要具备一定教科研能力的企业都可以尝试这种研修型教师培训活动,所以建议政府把教师培训分层分级,针对普通教师采用企业岗位锻炼,对于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宜采用这种研修型培训,以提升教师的教科研综合能力,把一部分钱投入到具备这样培训实力的企业,培养水平更高的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

校企合作课题研究培养师资算是职教改革掀起的一朵小浪花,但单靠企业自身的力量难以大面积的培养教师精英,难以形成推动职教发展的新动力。更有效解决办法是需要政府政策推动、新闻报道鼓动、校企融合联动,这样才可能会有众人拾材火焰高的效果。展望未来,如果教育主管部门能将该项培训活动纳入正常的经费预算,则对提升企业的积极性无疑是正面的,希望这种高效能的培训活动能推广开来,为培养更多、更好的教师打开新的局面。

猜你喜欢
教科研骨干教师课题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二)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略论基础教育期刊编辑与中小学校教科研共同体的互动
基于STEAM教育的立体教科研模式构建与实施
第九届全国硬笔书法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绍兴举行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教-研-修”一体化网络教科研平台的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