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探源,透视时空序列中的变幻

2018-12-28 02:38雨田清华艺术博物馆上海博物馆
收藏·拍卖 2018年12期
关键词:螺钿艺术史彩绘

文:雨田 图:清华艺术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

按时间发展序列陈列展品,是展览常见的布局方式。或以此还原一段历史,或以此呈现艺术发展流变。这样的方式让观众对历史的发展能获得直观的感受。因而如何利用有限的展品浓缩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则十分考验策展者的功力。本期展场,将以“鉴史”为题,呈现清华大学的“西方绘画500”和上海博物馆“千文万华”漆器特展,前者将西方从文艺复兴到20世纪500年的绘画史浓缩,以60幅大师级作品讲述这500年间西方艺术史波澜浩瀚的发展历程;而后者则是聚焦中国漆器发展的两个高峰时期,按时间序列展现中国绵延数千年的漆器艺术。一场展览浓缩一段艺术史的发展历程,观众可从观展中鉴史品艺。1期:2018 年10 月23 日至2018 年12 月23 日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西方绘画500 年—— 东京富士美术馆馆藏作品展展

西方大师名字云集在展墙上,给人一种强烈的崇敬感。

君士坦丁堡的婚姻 鲁本斯。

行政长官肖像 贝利尼。

60幅藏品浓缩500年经典

此次在清华大学展出的“西方绘画500年”特展着实在艺术界轰动了一番,能在高校展出如此高水准的西方艺术展览,着实不多见。60幅来自东京富士美术馆的西方艺术经典藏品,完整勾勒出西方艺术史500年走过的发展历程,一场展览浓缩一部西方艺术史。对于艺术爱好者,此次展览是梳理西方艺术史的绝佳机会。

展览以时间为叙事主线,按流派为发展形态,分为“个性发现与人文阐扬” “华彩乐章与怀古幽情”“古典理性与浪漫情感” “真实镜像与光色建构”和“纯粹观念与混杂多元”五个单元。而参展艺术家可谓阵容鼎盛,堪称西方艺术史的“全明星阵容”。如文艺复兴威尼斯画派巨匠贝利尼、巴洛克艺术杰出代表鲁本斯、新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和浪漫主义代表人物德拉克洛瓦、戈雅,以及现实主义大师库尔贝、米勒,印象主义大师马奈、莫奈,后印象主义巨匠塞尚、梵高、高更,一直到现代主义的代表性艺术家毕加索、莱热、米罗,以及后现代主义的沃霍尔等。

展览从威尼斯画派的代表画家乔凡尼·贝利尼于1507年创作的《行政长官的肖像》开场,贝利尼也是此次“参展艺术家”中资历最长的一位,由威尼斯画派所处的文艺复兴时期正式拉开了西方艺术此后500年的辉煌篇章,最后以美国波普艺术家罗伯特·印第安纳创作于1966年的《爱》结束。此外,多件大师的力作尤为亮眼,有莫奈《睡莲》、马奈《漫步》、梵高《挖炭农妇和村舍》、毕加索《鸽子》等作,均为原作。相比阅读艺术史书籍,通观此展去了解各流派各位大师的艺术风格,显然会更直观、更轻松一些。

安迪·沃霍尔《女人》局部

马奈《漫步》

莫奈《睡莲》

弗朗索瓦《年轻骑手的肖像》

淡雅的背景颜色,更好地烘托出油画的色调。

当然,60幅画作不足以概括近代以来西方艺术的全貌,也并非每一幅作品均为艺术家的代表作品,如安格尔的《朱庇特与忒提斯》,并不是曾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过的巨幅原作;《拿破仑越过圣贝尔纳山》,也并非雅克·路易·大卫那幅荡气回肠的经典巨作;《君士坦丁的婚姻》是鲁本斯打的小幅草稿;德拉克洛瓦作品的尺幅也不算大;梵高的作品还没有带上他的典型色彩风格等。但即使如此,大部分作品依旧风格明显,能一一对应西方美术史的各时期流派的代表性艺术家,只要熟读美术史,就能一眼辨出。

如果,大师们也有朋友圈

有意思的是,在开展前夕,一条“ ‘西方绘画500年’参展艺术家深夜聊天记录曝光”的推文成功刷屏朋友圈,可以断定,作者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西方艺术史通,将参展的艺术家风趣地假设聚集在一个微信群中,他们在老前辈贝利尼的带领下进行了自我介绍,并在群上各种萌趣互动,将各自师承关系以大家常见的微信群互动形式交代出来,简洁、易懂。

所以,借助此次展览,还可以对西方诸位艺术大师的师承关系、风格影响、各自艺术特色等作一次系统性梳理。西方各位艺术大师的关系错综复杂,但正因如此,才更需将不同时期的艺术大师置于同一时空下比较,对理解艺术史的发展和各自艺术家的风格走向大有裨益,也往往从中有新的收获。

转折与开创,总会被历史铭记

置身展厅中,还是会不由自主地感叹:大师不愧为大师,站在莫奈的《睡莲》面前,会感叹印象派在光与色上的探索,那种明快的、带着“写意”的色调让当时的西方画坛为之一震;站在安迪·沃霍尔的“罐头画”前,也会惊叹他在复制技术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探索,开创波普艺术之先河……只有站在艺术史转折点的人,他们不断革陈出新的理念、新的流派,才会被铭记史册。

在展陈设计上,此次展览颇为用心。背景采用淡雅的灰绿色系,很好地烘托出柔和的视觉效果,在展厅过渡的通道上,以中英文的参展艺术家名字布满墙壁,给人一种时空追溯之感,而读者对这些西方艺术史上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敬畏之感油然而生。从文艺复兴,到当代艺术,仿若一幅西方艺术500年的历史画卷,引领着我们去探寻那些伟大的时代、艺术家及其作品中的奥秘。

彩绘凤鸟纹漆耳杯 战国(475BC-221BC) 长16厘米,宽12厘米,高5厘米 西冈裕子女士捐赠

朱漆菊瓣形盘 清乾隆(1736-1795)直径19.4厘米,高4厘米

2千文万华: 中国历代漆器艺术展展期: 2018 年11 月16 日 至 2019 年2 月24 日地点: 上海博物馆

若谈论中国艺术史,中国书画史、中国陶瓷史,许多人会了然于胸,但同样历史悠久、绵延不绝的漆器史,就不一定见得如此。而此番上海博物馆展出280余件战国时期至20世纪的中国漆器珍品,其中270余件为上博馆藏,还联手浙江省博物馆、常州博物馆、福州市博物馆、大同市博物馆所藏的7件重要出土漆器珍品。有些堪称顶级的国宝,自出土以来从未离开过当地。无疑,如此系统、完整地展出馆藏漆器,尚属首次,而上博上一次的漆器特展还需追溯至40年前。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漆器是日本的“国粹”。但中国才是漆器的发源地,从河姆渡文化遗址的漆碗距今已有7000年的历史。在经过其后漫长的历史发展后,中国漆品类之多、工艺之精、用途之广,堪称中国古代造物中的鸿篇巨制。 借助此次展览,也是了解中国漆器发展史的难得机会。

漆器的两座艺术高峰

展览的展品主要集中在漆器发展的两个高峰时期。 战国至秦汉是中国漆器史上第一个高峰,此时的礼仪、生活、丧葬用品,都可以用漆器制作,各地墓葬中出土的彩绘漆器数以万计。宋元明清时期是漆器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漆器品种繁多,数量可观,而且以艺术品居多,出现了千文万华的局面。

展览在设计上颇具新意,并非简单地以时间为序布局,而是以时间序列为主,但同时兼顾工艺的特性,细分出“漆彩飞扬”“清雅素髹”“雕锦镂华”“螺钿萋斐”“金髹彩妆”“闽风瑞光”六个部分,分别代表彩绘、素髹、雕漆、螺钿、金饰、建漆等种类。每一个部分既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又兼具工艺特色的介绍,呈现出中国漆器的多元风貌。

彩绘漆镇墓兽战国(475BC-221BC)底座长33厘米,宽31厘米,角宽65厘米,通高73厘米湖北省荆州市刘家台25号墓出土上海博物馆藏镇墓兽由木座、兽体、一对大鹿角组成。基座与兽体用整木雕制而成。方形底座浮雕方块纹,兽体直接插入底座中间的榫孔内。兽头浮雕,兽眼凸起,兽眉作云状,呲牙咧嘴,口吐长舌;兽颈后曲;兽体髹黑漆,并用红漆描绘云纹、几何纹等。一对鹿角插在兽头两边,向外张开的枝杈既显示威严,又寓意繁衍再生。此镇墓兽阴森中透着神秘,充分体现了楚文化的特色。

剔红山水人物图圆盒

黑漆螺钿山水图方斗 清早期(17-18世纪) 边长11.8厘米,高8.5厘米

剔红任务楼台图圆屏 明正德二年(1507) 径37.6厘米

彩绘与髹漆,灵动而素雅

在所有漆器技法中,彩绘是出现时间早也是延续时期长的漆器品种,自新石器时期开始萌芽,经过夏、商、周时期不断探索,到战国、秦、汉时期达到鼎盛,之后历朝历代持续制作。

因而彩绘的漆器总给人一种“上古”的神秘感。

在“漆彩飞扬”展区有一批上海博物馆于2008年从湖北省荆州博物馆调拨的该地区墓葬出土器物,可反映当时漆器生产的普遍性。彩绘讲求在平面的器表描绘图案,因而十分注重画面感的营造,如战国彩绘凤鸟纹漆耳杯和西汉彩绘云凤纹漆圆盘等。流畅、灵动的线条,写意、简洁的造型,给人一种强烈的飘逸感。极高的画面感也可以将其视为最早的漆画,无怪乎日本的漆艺大师也曾受中国汉代漆器启发,而发展了日本的漆器彩绘艺术。

而素髹漆器是历史悠久的漆器品种,展品中有上海地区出土的宋元时期日用品,也有古琴等高雅艺术用品,精致内敛,气息古朴。清代乾隆时期菊瓣形朱漆脱胎器制作工艺高超,装饰华丽,体现了皇家的审美情趣。也可以从中看到瓷器造型与漆器造型的相互影响与融合。

千文万华的漆饰

进入宋元明清后,中国漆器的制作工艺更加繁复,技法多样,甚至往往一器结合多种技艺。王世襄先生曾用一句话概括了明清两代漆工艺的成就:“不同髹饰变化结合,迎来漆器的千文万华。”与第一个高峰时期不同,宋元明清的漆器,雕漆可谓大行其道。

雕漆是在器胎上层层髹漆至数十层或百余层,再用刀雕刻出纹饰的漆器,按所髹漆色和雕刻方法的不同又可分为剔犀、剔黑、剔红、剔黄、剔彩等,是传世漆器中数量最多的品种。“雕锦镂华”展区展示了历代雕漆实物96件,是展览最为重要的部分。

而“螺钿萋斐”部分,多件不同时期的螺钿装饰漆器十分亮眼。这一技艺在唐代时就已达到十分高超的水平,日本奈良正仓院收藏的唐代琵琶、八方盒就有螺钿的装饰。因螺、蚌一类动物的外壳具有闪亮的光泽,古人将其镶嵌在深邃的黑漆上,相互辉映,华美异常。从工艺上来讲,螺钿有厚螺钿和薄螺钿两种类型。宋元时期螺钿工艺精进,钿片逐渐变薄,出现了许多佳作。展品中,宋元时期“黑漆螺钿楼阁人物图菱花形盒”“黑漆螺钿人物图圆盒”均为海外回流文物,国内罕见,十分珍贵。清代螺钿则精益求精,钿片薄如蜂翼,细若秋毫,普遍采用点螺工艺,局部片嵌金花,其构图、配色模拟书画趣味,随彩而施,光华可赏。

漆器的金饰工艺主要可分为嵌饰与描饰两大类。展品中有唐代银平脱铜镜以及戗金、描金漆器。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村前乡宋墓出土的“朱漆戗金人物花卉纹菱花形奁”、浙江瑞安北宋慧光塔出土的“识文描金舍利函”,分别代表了宋代戗金、描金漆器的最高水平,堪称国宝。而最后“闽风瑞光”结尾,展示近现代福州沈绍安开创的脱胎彩绘漆器21件,另有1件厦门漆线雕代表作,两者均为20世纪福建地区漆器工艺的代表性品种,可视为漆器在中国近代的发展与传承。

猜你喜欢
螺钿艺术史彩绘
螺钿镶嵌工艺概述
分析漆器中的螺钿镶嵌
漂亮的陶瓷彩绘
纸的艺术史
蒲美合作品选
花梨木嵌螺钿玉石人物图顶竖柜
毛扎扎艺术史
狮子与西方艺术史 下
狮子与西方艺术史 上
彩绘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