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清洗载具的结构设计与模态分析

2018-12-28 06:49陈彦臻胡以怀袁春旺
机电设备 2018年6期
关键词:浮体框架结构海浪

陈彦臻,胡以怀,袁春旺,李 凯,曾 存

(上海海事大学 商船学院,上海 201306)

0 引言

水下结构物长期与海水接触,往往会被大量的污损生物附着。该附着规模大、粘附力强,并会不断地积累侵蚀,从而破坏物体表面防腐涂层、缩短其使用寿命、增加维护成本[1]。污损是一直困扰海洋结构安全性和经济性的严重问题。目前,水下作业大多由潜水员来完成,但是由于水下环境复杂、作业强度大,人工平均每天仅能作业 4小时,效率不高,安全性也很难得到保障。所以,研究可代替人工的水下特种作业载具很有必要[2]。水下载具需要有可靠的结构强度和灵活的移动性能,以保证作业的顺利完成。载具结构框架的设计直接决定了其形状、大小以及水动力特性。框架既要搭载内部的二级控制箱、推进螺旋桨、作业工具和相关的辅助配件,还要抵抗外部海浪涌流的疲劳载荷和目标壁面的碰撞作用,保护内部设备不被损坏。因此,合适的框架结构应能获得好的水下航行性能,还应具有较强的抗压、抗弯和抗扭矩能力,减少应力集中。在工作、运动过程中,框架的某一阶固有频率与推进器或者海浪涌流的频率相吻合,就会发生共振,产生强烈的噪声。这不仅会使结构产生大幅度的形变,引发振动,还会影响搭载设备的正常运行。为避免上述一系列问题的发生,对框架进行振动特性的研究就尤为重要。

本文根据现有的一种水下清洗运行方法[3],设计出相应的结构方案。考虑推进器推进力、高压水射流反冲力、中部位置搭载的各种负载重力和浮体材料浮力的作用,进行静力学仿真分析,并对初始结构进行优化。通过模态分析,得出了前六阶的振型,避开了共振频率区域,也验证了优化结构的可靠性,为后续开发提供基础。

1 总体设计方案

本文研究的水下清洗载具主要由吸附机构、移动装置、本体框架、清洗单元、浮体单元、驱动单元、控制模块、照明与视频单元等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整个载具模型的尺寸为:1 000×800×700(mm×mm×mm)。

由于本文框架的主要结构为立柱,而方管具有抗压能力高、抗扭矩能力强、质量轻的特性,能够很好地满足要求,所以框架受力主体采用方管材料。框架材质为常用的Q235A,符合GB/T 700—2006标准,其有韧性并且可塑性强,有一定的伸长率,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和热加工性。材料参数如表1所示。

图1 水下载具整体结构布置图

表1 Q235A的基本参数

2 框架结构静力学分析

本文模拟水下载具工作时吸附在壁面上的实际受力情况,并对模型进行简化,将负载重力和螺旋桨推力简化为作用力施加在相应部位。该工况下作用力如表2所示。

表2 模拟工况下的作用力

根据图2中a)和b)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在该模拟工况下,整个结构的最大应力集中在4个支撑脚,上下固定浮体的长框架上的应力几乎为零。等效应变对应于等效应力,最大值同样出现在 4条支撑腿处。由图2c)、图2d)、图2e)和图2f)4张变形云图可以看出:变形最大的部位为远离4条支撑腿的外部框架;在X轴方向,框架下部固定浮体材料部位的变形最为严重;在Y轴方向,整个框架基本没有变形,最大变形出现在前进螺旋桨推进器固定处;在Z轴方向,外层框架变形尤为明显,变形最大处与X轴变形最大处相似,都出现在下部固定浮体框架处。

图2 框架优化前仿真结果

由于支撑受力点为 4个支撑腿,它们位于框架的中部,导致上下固定浮体的部位产生变形。且上下固定浮体部位受到的应力很小,对整个框架的结构强度影响也很小。考虑水动力性能和续航能力,该部位可以去掉优化。对于应力集中的 4个支撑腿,可以考虑将原来的20×20(mm×mm)方管调整为用在框架主体的30×30(mm×mm)方管。优化后模型如图3所示。

图3 优化后水下载具整体结构布置图

3 框架结构优化及模态分析

3.1 框架结构强度分析

使用相同的方法分析该模拟工况下优化后的框架结构强度,结果如图 4所示。优化前、后的结果对比如图5所示。

图4 框架优化后分析云图

图5 框架优化前、后结果对比图

由图 5可知:优化后的框架所受最大等效应力为5.145 1 MPa,未优化时框架所受的最大等效应力为10.738 MPa,前者较后者降低了 52%;最大等效应变由未优化前的 5.424 2×10-5降低至优化后的2.922 4×10-5,减小了46%;最大总变形由未优化前的0.082 548 mm降低至优化后的0.028 853 mm,降低了65%。对比X、Y、Z轴各个方向的变形云图,优化后的结果比优化前的结果都降低近乎一半之多,优化效果非常显著。

3.2 强度结构分析验证

根据国家《钢结构设计规范》和《潜水系统和潜水器入级与建造规范》的规定,钢结构应力应满足

由上文可知:σ=5.145 1 MPa,0.6σs=0.6×235 MPa=141 MPa,符合要求。

而根据结构变形的规定“框架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顶点位移与总高度之比要≤1/500”,优化后模型的该项数据为0.028 853 mm/300 mm,满足规定。

3.3 框架模态分析

为了在避免水下环境中作业时,框架与推进器和海浪涌流产生共振,对优化后的框架进行预应力模态分析,研究框架的振形和固有频率。模态分析中,低阶模态对结构的振动影响较大,低阶振型对结构的动态特性起决定性作用[4],所以只取前六阶模态来分析其频率和振型,固有频率如表3所示。

表3 前六阶固有频率和最大位移

前六阶模态分析结果如图 6所示,模态变形主要有上下振动变形和前后扭振变形。一阶模态变形为框架整体以X轴对称的向下变形;二阶模态振型出现了沿Y轴的扭转变形;三阶模态振型为框架两端的弯曲振动变形;四阶模态振型中出现了Z方向“凹”形的严重弯曲,表现为框架中间远离壁面横梁的上下振动;五阶模态振型也以X轴对称发生中“凸”变形,比一阶中的变形更为明显,且框架两端与中部出现上下弯曲振动;六阶模态中出现了大面积的严重扭转振动,形成了波浪状变形。由此可看出:后三阶的变形特别严重,且该框架的前六阶振型中最大位移均较相近,变形主要发生在远离壁面端的横梁部位。

图6 优化后框架前六阶模态振型

3.4 结果验证

查阅文献[5]得知中国海域及西太平洋海浪的平均周期Tz=5.40 s~10.71 s,海浪频率计算公式为

计算得到中国海域及西太平洋海域海浪频率长期观察平均值为0.093 4 Hz~0.185 2 Hz,框架固有频率远大于海浪频率,所以不会与海浪发生共振。

4 结论

1)优化后,等效应力、等效应变和最大变形都显著地降低了,说明优化后的载体框架确实在结构强度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优化后的框架在体积和重量上都有很大降低。但对整个结构而言,还有一些局部存在很大的优化空间,仍需进行改进。

2)在该模拟工况下的模态分析中,优化后框架的结构应力和变形均满足国家相关规定,并且其前六阶固有频率都远高于海浪的平均值,因此该框架结构设计基本满足水下作业要求。

猜你喜欢
浮体框架结构海浪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框架结构问题和对策
无黏结预应力框架结构的拆改加固设计
波浪驱动下箱式浮体运动响应及受力的数值研究
丫丫和小海浪
海浪
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加固方法简述
超大型浮体结构碰撞损伤研究
樊应举
系泊双浮体波能转换装置的水动力性能
多模块浮体ADAMS动力学仿真及连接器对响应特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