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民国建筑装饰文化的传承设计研究

2018-12-28 02:00陈禹廷崔师杰ChenYutingXuWenCuiShijie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8年11期
关键词:用餐民国南京

陈禹廷 许 雯 崔师杰 Chen Yuting & Xu Wen & Cui Shijie

(1.2.3.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南京 210094)

“古代建筑看北京,民国建筑看南京”,南京的民国建筑种类繁多,等级高,数量大,代表了南京的城市文化特色。作为南京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民国建筑拥有南京民众独特的“集体记忆”,具有自己特定文化内聚性和同一性的群体共鸣。南京民国在建筑装饰上摆脱了历史上的传统式样束缚,采用新材料和新结构,与时俱进,在造型、色彩和材料运用等方面独具特色,是西方先进技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杰作。

1 延承民国装饰文化特质

德基广场二期南京大排档的装修工程,是研究南京传统民国建筑装饰文化的典型案例。南京大排档作为南京人一致认可的金陵菜系古典饭店品牌,目前以明清商肆风格的餐饮空间为主。本改造餐饮项目以展示为出发点,在秉承原新街口南京大排档浓郁民俗风格的基础上,创新升华,将原来的明清特色改造为南京最具代表性的民国风格,打造出属于南京本地人独具情感共鸣的场所。

本改造项目设计范围为200平方米,设计内容包括整个南京大排档的用餐空间,其中包括门厅、走道、大厅、卡座、私人宴请包厢、备餐空间和卫生间等几个部分(图1、2)。在前往德基广场等相关地点进行现场调研后,我们将店铺的服务项目及功能进行归类,也对目前南京大排档的整体定位、南京整体民国装饰元素提取雷同等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

我们主要以以下3个思路进行解决:①如何在延承金陵古城的地方性历史文脉的同时,强调民国建筑装饰文化特质;②如何将民国建筑装饰元素恰当地融入现代商业氛围中,体现商铺的餐饮品牌特色;③如何通过装修设计中新的工艺和材料来反映民国新文化。

1.1 展示南京民国现代主义的建筑装饰特色

民国作为承前启后的特殊历史时期,在设计元素上体现出折衷中外的特点。从复古风格到现代主义,装饰风格和装饰元素的变化并不是突变和跳跃式的[1]。南京民国装饰文化中的现代建筑风格和欧式古典主义的建筑语言有很大相似性:拱门与开间,柱子和连续拱券,装饰和雕塑,户外走廊等。古希腊,罗马和文艺复兴等风格,各种建筑风格经过相互补充与吸收,交相辉映,民国建筑的异域风情由此体现。而中国的传统工艺美术又为这个阶段提供了丰富的养料,简洁高雅的审美取向与西式古典主义风格不谋而合。

在造型方面,采用概括的手法用几何造型和简洁的流线形式代替繁复的曲线,重点关注构图上的对称,序列上的重复,几何图案的装饰效果。以简洁的立面造型和抽象的几何形体组合取代古典建筑严谨的对称和繁琐的装饰,以平直的线条取代古典的线脚、柱式和拱券。平面布局服从功能需要,重视内部空间的合理性。在建筑物内部,通常使用阶梯状的体积组合以及线条分明端正的立面构成。结合当前行业的发展需求,在追求相同形式的基础上,保证了线条感与形式感,同时使性能易于构造,以局部装饰代替大量雕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2 在统一的风格中创造多元南京民国文化主题

图4 南京大排档二楼用餐大厅

图3 南京大排档候客区

图2 二层平面布局图

图1 一层平面布局图

图5 南京大排档包厢空间

南京民国文化的精彩在于它广纳多元文化的同时注重等级有序和多向度的框架,官僚平民文化并存,但都各有其特色。在本次优化设计中,首先将整个南京大排档的定位进行了提高,将主要客户群体有针对性地调整为中青年家庭以及老一辈的南京本地人为主,具体体现在整体空间的布局规划中,延续传统南京特色,创新再设计建筑语汇,再现了丰富的民国生活主题。如图3所示的候客区以怀旧气息浓郁的复古风格开门见山,采用红色调木纹和小比例的绿色,与之相配的是大气简洁的用餐大厅,格调高雅的宴请包厢,公共大厅内雅俗共赏的南京白局和衣香鬓影的舞池空间,以民国小巷为主题的走道,力求用餐者在整个空间的走动中感受丰富的民国文化。

民国主题风格的建筑装修设计最大的特点就是洋为中用,总体布局大多采用中式传统建筑中统一对称的方式,但是在一些建筑细节的处理上,包括柱子柱头、屋顶、门窗、外廊等方面则充分体现了西式建筑大气、精致的特点。在整个空间的室内以及室外,室内空间转换部分的衔接上,以灰白黄作为空间主色调,整体采用具有典型标志性的彩色压花玻璃窗,在传统东方美学中又体现了西式元素。空间内部的灯具,桌椅等家具细节是提升整个空间层次和风格的关键,也是方案中的切入点之一。在候客大厅中,采用复古壁纸、木纹腰线、人字拼地板等为主要元素,清晰地表现出整个空间的主题,再现百年民国中西文化珠联璧合的海派韵味。通过配以温馨浪漫的灯光、精巧别致的民国饰品,满足南京大排档热闹怀旧的经典形象的同时,将民国时期南京怀旧的场景赋予现代的生活理念,凸显整个空间气质。

2 民国元素融入现代商业氛围

本方案从餐饮空间功能性要求出发,在选择照明模式时,用餐空间可分为前场和后场两部分[2]。前场主要指食客可以进入的空间,如餐厅,前院,卫生间,过道等。后场主要是办公室,厨房,休息室等工作人员的地方和地方。餐厅前场使用整体照明、重点照明、和环境照明三种方式来营造不同的氛围,改变了统一照明的单调性。通过统一运用民国风格灯具配以暖色灯光,对餐厅的整个前场采取整体照明,对所需要突出的重点区域要进行重点照明,可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让人们注意到餐厅的特色和主题。利用光与影形成的明暗差异、冷暖变化、虚实对比划分空间属性,强化视觉中心[3]。

在用餐空间中,笔者延续了原南京大排档开放式厨房的做法,使食客能观摩到美食的制作过程,如图4所示,用餐大厅与开放式厨房的结合。另外在墙体上,精心设计了壁灯的造型和多立克柱式相得益彰,透过透光玻璃与室内人工光源的共同作用,形成简洁而有张力的冷暖对比。

灯光与整体造型、材料的配合能够塑造室内空间独特的个性。如图5所示,空间整体线条简洁,采用总体偏暖黄的红绿色调,在充分考虑餐桌使用明度和木质纹理偏多的装饰材质后,利用灯光展示其造型颜色特征,营造温暖热闹的氛围。

3 新工艺和新材料反映民国新文化

在本次方案的建筑装饰构件上,笔者考虑了中式与西式,古典与现代,高雅与热闹,这几组强烈的对比,统一采用铸铁件、铜制品作为主要材料,将部分装饰构件进行创新性改造,使细节之处既有现代的简洁实用性,也体现出复古折衷的独特气质。

笔者选取了最有特点的四种民国装饰构件,分别为:民国公共建筑外立面常见的石拱结构、室内大厅门头部分常用的对称式广告牌、隔断常用的民国彩色玻璃窗和中式园林用的屏风、私人室内空间常用的西式挂幔。一方面通过采用新的材料稍加改造,石拱原采用的石材质感厚重,能够营造出一种庄重和肃穆感,红砖相对来说比较轻巧,被巧妙地运用在市政建筑和民用建筑中[4-5]。我们将石材替换成灰色饰面砖,用于走廊空间和外立面,并将改造后的石拱门用于过渡空间,使顾客在空间中产生搜寻南京“小巷”大排档中美食之感[6]。另一方面,通过运用新技术复原南京民国风格的精华之处[7]。例如在用餐大厅的舞池中采用与西式雕塑感相结合的柔性霓虹灯广告牌作为视觉元素,大雅之中蕴含了灯红酒绿的时尚元素。同时,为了使不同人数的用餐空间有效隔开,动静结合,采用了具有彩色玻璃窗元素的棱形镂空铁艺屏风,而在部分包厢中用备餐空间与用餐空间的间隔部分使用由西式帷幔改造的中式祥云花纹刺绣屏风[8],营造出空灵又细腻的氛围[9-12]。

4 结语

在地域文化特色逐渐陷入消亡危机的时代背景下,对其传承设计的研究尤为迫切。本文以最具南京代表性的餐饮商业空间建筑装修设计为例,从方法学层面为当前装修设计塑造具有南京文脉特色的高品质建筑空间提供一些新的设计思路,通过挖掘南京民国文化圈的装饰文化特质,可塑造装饰文化的差异化,展现南京地区的城市聚落特色,以及实现由“规模和速度”向“品质和内涵”的战略转型做出一定的贡献。

猜你喜欢
用餐民国南京
“南京不会忘记”
文明用餐
文明用餐
文明用餐
他们为何都爱民国?
用餐时间
南京·九间堂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
又是磷复会 又在大南京
南京、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