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在笔先笔随心止

2018-12-28 10:51黄友斌
艺术评鉴 2018年14期
关键词:倪瓒文人画

黄友斌

摘要:文人画历来强调“书画同源、以书入画”,元四家之一的倪瓒,就是这方面的一个代表,他将书法的笔意通过线条和笔墨体现在绘画作品中,对后世的书画创作产生重大影响。倪瓒诗、书、画三绝,且绘画风格,成一代逸品。倪瓒绘画以“清、简”为审美形式,大量留白,重视笔墨形象自身的张力。这与倪瓒扎实的书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研究他是如何“以书入画”,看似是对倪瓒书法的探讨,实则是倪瓒绘画精髓的深入挖掘,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

关键词:文人画 倪瓒 “以书入画” 《容膝斋图》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4-0062-02

元朝的绘画主要表现:一是文学在画中的玩味和意境。画面不再单纯的取自自然风景,而是通过对自然的描述还抒发画家本身的情怀和感慨。有了这样的动机,我们便可以看到倪瓒在画面中的取景简练、朴质,与其心境相得益彰。二是注重书法用笔融于绘画。不仅仅追求文学的趣味,结合笔墨质感的强调。正如赵孟頫诗云:“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最后是诗、书、画、印的统一,诗为画营造情和意。而诗也是“书”在画面上,“书”的还要和画面融合,不露痕迹,要求颇多。“以书入画”,书法用笔玩味十足,有更为深邃和广阔的内涵,为中国画增添了新的魅力。

一、倪瓒的绘画艺术

倪瓒擅山水、竹石、枯木等,其中山水画中采用了典型的技法——折带皴,是元代南宗山水画的代表画家,其作品以纸本水墨为主。其山师法董源、荆浩、关仝、李成,加以发展,画法疏简,格调天真幽淡。作品多画太湖一带山水,构图平远,景物极简,多作疏林坡岸,浅水遥岑。《渔庄秋霁图》是倪瓒的一幅佳作,以“二岸一水式”构图,善用干笔皴擦,好作折带皴以见坡石的跌宕,近处坡石上植数株枯木,中景不着一笔,空阔平淡,是为湖水,远处山坡如带,境界萧疏,空旷中含有孤傲之气,被视为元画逸品的代表。他也善画墨竹,风格“遒逸”,瘦劲开张。他的画由于过于简练,在明清时期伪作很多,但是别人总不容易摹仿出倪瓒绘画中萧条淡泊的气质。在倪瓒的画论中,他主张抒发主观感情,认为绘画应表现作者“胸中逸气”,不求形似“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

二、倪瓒的书法艺术

倪瓒工书法,擅楷书,他的书法作为在野的高人韵士,参禅学道,浪迹天涯,以一注冰雪之韵,写出了他简远萧疏,枯淡清逸的特有风格。徐渭云:“瓒书从隶入,辄在钟繇《荐季直表》中夺舍投胎,古而媚,密而疏”。倪瓒真正做到了既“隐”且“逸”,其书既遒劲、精美,又率意、简逸,无怪乎后人多称其为“倪高士”。文征明、董其昌都曾高度赞美过他的书法。文征明評曰:“倪先生人品高轶,其翰札奕奕有晋宋风气 ”。倪瓒与格守帖学的书法比较,完全是两种迥然不同的风格,不免遭人非议,如项穆指责倪瓒“下笔之际,苦涩寒酸。纵加以老彭之年,终无佳境也”。

三、《容膝斋图》解读

(一)《容膝斋图》内容研究

《容膝斋图》是倪瓒晚年的一幅杰出作品,作于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时年七十二,该画赠于友人檗轩,檗轩藏了三年之后,再次请云林补题,寄赠给潘仁仲医师。容膝斋是潘仁仲的休闲居住之处,此画采用“一河两岸”式构图,笔墨淡雅,山石土坡以干笔横皴,再用焦墨点苔,画树墨色层次较多,近坡皴多染少,特觉清劲,画面简逸萧疏,风神淡远。

《容膝斋图》为水墨纸本,纵74.2厘米,横35.4厘米,作于倪瓒去世的前两年,其技艺已臻炉火纯青之境,寥寥笔墨而得冲淡平和之境,堪称“逸品”。与倪瓒的其他作品相比,画风一致,但《容膝斋图》主要以侧锋转折笔为主,画出折带的效果,笔法秀峭。在结构上,以平远的角度描绘景色,是典型的“三段式”布景。近坡之上,杂树三两,茅亭一座,中间留白做湖水,远处是底远的山。倪瓒曾自述:“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倪瓒认为,作画不在于形似,最重要的是在于抒发心中的逸气,因此倪瓒也被誉为“逸品”画家。

(二)《容膝斋图》技法研究

倪瓒的《容膝斋图》,依旧采用的是他最具特色的构图形式“一河两岸”式构图。近景是几棵老树相互依偎着,远景是清雅淡远的山丘。画面中笔法“天真烂漫”,勾、皴之间显现着一股书法中的“逸气”,用笔不受法度所拘,信手来之。前景的几棵树木,何等精彩,干渴的侧笔皴擦,显其质地厚度,树木高洁、直立的形象马上就凸现出来了。枝丫的用笔也相当精彩,令观者叹为观止。倪瓒善用鹿角枝,每一根枝条都苍劲有力,有一股生命力般向上延伸。虽然画中枝叶稀少,不像王蒙那样繁密,也不像黄子久那般湿润温和,仅仅是作淡墨点点了之。在倪瓒的作品中,除了一贯善用的鹿角枝,他还喜爱用蟹爪的画法来描绘树枝,生动活泼且玲珑有趣。整个画面中树的形象,简明而突出,用笔厚实。

董其昌云:“作云林画,须用侧笔,有轻有重,其佳处在笔法秀峭耳。宋人院体皆用圆皴,北苑独稍纵,故为一小变。倪云林、黄子久、王叔明皆从北苑起祖,故皆有侧笔,云林其尤著者也”。对于倪云林的用笔,古人都已深入研究过。清朝四王之王原祁曰:“学画至云林,用不著一点工力,有意无意之间,与古人气运相为合撰而已”。可见,倪云林用笔喜爱侧笔,而且少用重墨和湿墨,用笔随心意为之。恽寿平曰:“云林树法,分明如指上螺。四面俱有苔法、皴法,多于人所不见处着急”。

(三)授书入画

元代的绘画作品一改宋朝时期规整写实的风格,更加强调主观表现、强调“写意”。与绘画艺术相比,书法艺术也带入了文人画家们的一种主观情趣,从元代的书法作品来看,字的体势结构、用墨的干湿、枯润以及用笔的轻重、疾驰的表现上,更加与士大夫们的主观心灵直接明白的联系在一起。在这个时期,中国文人画不仅达到了鼎盛时期,也是书法与绘画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重要时期,一种新的审美标准也就此诞生了。赵孟頫的题画诗中也曾说:“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以上诗句简明的道清了书法与绘画的关系,又将二者联系在一起,融会贯通起来。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以书入画很快就盛行起来。“元四家”中的每一人,对书法的重视程度都与绘画并同,其书法的功力也都不输给当代的书法家们。

四、倪瓒的艺术成就及对后世的影响

王世贞在《艺苑厄言论画》说:“元稹极简雅似嫩而苍。或谓宋人易摹,元人难摹,元人尤可学,独元镇不可学也。余心颇不以为然而未有以夺之”。恽寿平曰:“云林画天真湛简,一木一石,自有千岩万壑之趣。今人遂以一木一石求云林,几失云林矣”。倪云林画面虽简,却独有神韵,摹者难以临出其精气。倪云林的绘画作品及书法作品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他的艺术成就在明清时期渐渐的被认可,不断推崇。董其昌评论元四家时说:“吴仲圭大有神气,黄子久特秒风格,王叔明奄有前规。而三家皆有纵横习气,独云林古漠天然,米痴后一人而已”。他以一种独特的评品方式来评价倪云林,将他的绘画成就置于三家之上,这个评品标准就是“逸品”。在宋代,黄休复提出了“逸、神、妙、能”的评画标准,将“逸品”放在了至高的位置。倪云林的山水画以简练的意象和简洁的构图,用内心的情感作画,带给我们一种飘逸、空灵的感觉,和无尽的意味。

倪瓒无疑是影响后世巨大的元代画家。石涛曾说:“倪高士画如浪沙溪石,随转随立,出乎自然,而一段空灵清润之气,冷冷逼人。后出徒摹其枯索寒险处,此画之所以无远神也”。倪瓒不仅是一个著名的画家,也是一个以复古为旗帜,追求艺术个性化的书法家,他与张雨、杨维桢一样,既属于这个时代,又不同于这个时代,这就是艺术对时代的超越性价值。

参考文献:

[1]卢辅圣.朵云第六十二集.倪瓒研究[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

[2]盛东涛.中国名画家全集倪瓒[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

[3]庞鸥.书画同源倪瓒[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13.

[4]倪瓒,江兴祐.清閟阁集[M].杭州:西冷印社出版社,2010.

[5]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6]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萧平,史克方.倪云林研究[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1992.

[8]温肇桐.倪瓒研究资料[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倪瓒文人画
以现象学“本质还原”方法重新审视文人画理论
“文人画”里写春秋
《最美中国画100幅》
且有“蜗居”,梦不荒芜
倪瓒,洁癖患者画极简主义
倪瓒,洁癖患者画极简主义
图说书法(155)
当代画家 胡石
元末画家:洁癖是—种生活方式
文人画:内心自省的外在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