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积极的班级文化,改变学生的生存方式

2018-12-28 20:52麦艳贤
新课程·中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精神文化班级文化

麦艳贤

摘 要:班级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和综合性的工作,也是学生班级日常生活质量提升的重要方面,它有多层结构。最显性的层面是教室环境布置,最隐性的是班级人际关系和班风,处于中间层面的是班级的制度、学习成绩、各项比赛获奖等方面的情况,反映出不同班级在学校整体中所处的位置,学生对现实地位的接纳程度和改变的追求等。班级文化的核心是班级形象的建立和群体个性的追求,集中体现在班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群体的精神力量、共有的价值观上。

关键词:班级文化;制度机制;自觉意识;精神文化

一、优化物质文化,夯实班级文化的物理环境

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是指班级环境建设,它主要包括教室内外卫生,黑板报的内容、设计,墙壁、角落、走廊的利用,班级特色的建设,人性化的布置等,是班级文化最直接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一个班级精神面貌的具体反映。

在班级环境布置方面,我们的目标是“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说话”,使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都渗透着积极向上的文化气息,无形中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每个班级根据班情以及学生的成长需求、兴趣爱好等,通过全班学生的商讨、交流、投票,确定本班的班级文化特色,设计班级图腾。我们让学生根据班级目标、发展主题,献计献策、共同策划教室环境的布置内容和相关要求;举行教室设计比赛,发动每个学生设计布置方案;召开班委会,整理、修改各种方案,并由每个小组招标认领任务,认真组织实施,一起行动,布置我们的家。随着每个学期班级发展主题的不同、学生成长的需要,我们都会组织學生进行重整课室文化的活动。教室里每一个字,每一句标语,每一篇文章,每一幅画,都源于学生的智慧与创作。这一方面满足了学生展示兴趣特长的需求,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获得亲身体验,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完善制度文化,健全班级文化建设的机制

制度具有管理性、强制性,同时也具有引导性和教育性。它影响着人的道德观、价值观,甚至是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因此,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传统的班级规章制度都是由老师规定,而这些制度中制约、限制学生的行为居多,往往带有警告、禁止、惩罚的意味。这些规章制度只是冰冷生硬地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而已。而我们“把班级还给学生”,把班级管理权交给学生。我们通过对学生在岗位上的表现提出要求和进行评价,让孩子们一起自主讨论,逐步生成班级规范和管理制度。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当家”的主体责任意识,提高了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还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

三、规范行为文化,培育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

首先,在每学期开学初,班主任指导全班学生一起分析班级发展现状,制定班级建设规划。班级发展规划分为六大部分:①班级现状及原因分析。②班级的发展思路。全班同学确定了班级发展目标,明确全班的发展主题。③管理体制设计:班干部方面、卫生方面、宣传方面、奖励先进分子方面、学习方面、文娱方面、体育方面。④主题活动策划。⑤班级文化建设:课室标语的选定、重新整理课室的文化、增加一些新元素。⑥特色化的研究内容。

其次,让学生充分参与班级规划的研制过程。一般包含以下五个环节:①每个同学思考并写出班级现状及发展思路;②四人小组“围圈说”,敞现、交流、辨析、提升,由小组长执笔总结小组的活动情况;③大组“围圈说”,敞现、交流、辨析、提升,由大组长执笔总结大组的活动情况;④四大组制作PPT在全班展示成果。同学自由点评每组的PPT,通过讨论达到辨析、提升,三个班长汇总同学的意见,修改班级发展规划。全班投票评选出“最佳班级规划奖”;⑤同学写班会课感受。

最后,根据规划,策划班级文化活动。在每组提出项目的基础上,各小组进行广泛的交流、辨析,全班投票确定本学期班级系列文化活动主题,最后以小组投标的形式确定每个活动的负责人。

四、丰富精神文化,让班级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是班级全体成员的群体意识、舆论风气、价值取向、审美观念的精神面貌的反映,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软环境——班级生态。班级生态是班级生命力的体现,也是教育的生命力所在。为了增强班级成员的团队意识、群体认同感、归属感,使班级成为一个凝聚力强、班风好、学风好的高效团队,我们让学生共同设计班级标志,如班号、班训、班徽、班服、班旗、班歌等,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制定班级奋斗目标,让全体成员有共同的理想追求;在班级实行事务层级自主管理,以“事事有人做,事事有人管”为追求目标……学生在宽松的氛围、平等的关系、开放的管理中,以自己的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发展。

通过营造积极的班级文化,学生班级生活的生存状态由消极变积极,由被动变主动。我们还建立了辐射课程学习、班级生活、校园活动、个性发展等多方面的儒雅学生星级评价机制、卓越小组和文明班级评选表彰机制,激励学生健康生活,对学生成长状态实施“学分制”管理,唤醒学生自主管理、主动发展的意识,促进校风和学风的全面优化。

参考文献:

[1]秦景校.班级文化的功能、特点与建设[J].贵州教育,2015(13).

[2]王飞.生命型班级文化建设策略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5(27).

编辑 高 琼

猜你喜欢
精神文化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建设要注重“三化”
立人教育成就教师的本土化发展
六曜与日本文化
独立学院班级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