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精彩处更鲜明

2018-12-28 20:52陈程
新课程·中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对比阅读高中语文教学阅读教学

陈程

摘 要: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一种活动。它是语文学习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学习方式。对比阅读,就是通过相似或相反的阅读材料进行比较分析,以此来突出被表现文本的本质特征、加强文本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让学生走进文本、深入阅读、真实感受到文本当中的精彩之处。通过对比阅读的深入阅读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及语文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对比阅读;阅读教学

通过泛读,学生可以获取大量信息,然后进行筛选以达到增长见识的目的;通过复读,学生可以感受到作品的节奏感以及语言风格;通过精读,学生可以深入研究从而品味到作者的情感以及作品背后的价值。但对于某一文本的解读中,学生常呼“为什么不识庐山真面目啊?”却忘记了后半句“只缘身在此山中”。学生无法挖掘文本中的精彩之处,原因之一恰恰是过于局限在文本中。

一、同一语句不同表达的阅读材料对比,品读语言

曾有一位哲学家说过:“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学生对于语言精彩之处的体验,其实就是一种审美体验。教师如果不将美的语句和不美的语句放在一起,让学生自主鉴别、深入思考的话,学生就很难有美的体验。比如,讲到修辞手法时,对于“比喻”就是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什么、“排比”就是加强了语势。学生对于修辞手法具体作用,都是以“填空式”的感受在学习,而非是真正地体验其中的味道。高二第二学期的《晨昏诺日朗》一文中对于瀑布的描写,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

原文:声音渐渐响起来,先是如急雨打在树叶上,嘈杂而清脆;继而如狂风卷过树林时发出的呼啸……修改:声音渐渐响起来,先是打在树叶上,嘈杂而清脆;继而发出呼啸声……

通过细致的比较,学生不难发现两个阅读材料的区别在于修辞手法的运用,而原文中虽然只是文字信息,但通过几个比喻调动了阅读者的生活体验和积累。“急雨”“狂风卷过树林”,这两个生活场景瞬间就将文字形象生动地转化为了听觉感受,让读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品味到了这篇文本当中语言的精彩之处。

二、同一体裁不同内容的阅读材料对比,理清脉络

对比阅读,不仅仅是将相反的材料进行比较后突出矛盾,也可以是相似作品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抓住某一共同特性的本质特征。这种教学方法就适合在文体特性的教学上运用。比如在议论文文体教学时将高二第一学期中的《获得教养的途径》和第二学期中的《谏太宗十思疏》放一起对比阅读。一篇为外国现代文,一篇为中国古代文言文,两者看似天壤之别,但是它们具有共同的特點是以层进式的方式对某个观点进行论证。《获得教养的途径》一文中,作者先阐释教养的定义,再论证教养的重要性,最后提出获得教养的具体途径。同样,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先是提出“人君当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观点,再分析人君当思的重要性,最后提出“积德义”的具体做法(即十思的内容)。两文都是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思路来行文。对于学生来说,两篇相差较大的文章以相似的行文思路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从而突出了文本的本质特征。通过对比的方式,学生在巨大的矛盾中,提起兴趣、深入研读,从而理清了此类文体的脉络,感受到论证的精彩。

三、同一题材不同作者的阅读材料对比,感受情感

作者的情感以及文章的主旨,是一篇文章最深层的价值。正如《游褒禅山记》中王安石所言:“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要想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作者写作这篇文章时的情感以及准确把握住这篇文章的主旨,需要学生深入地思考和挖掘。特别面对和学生时代相差很远的作者作品,由于时代背景的不同,学生经常难以体会作者在文中的情感。阅读同一题材由不同作者写作的材料,通过比较分析,学生就能感受不同材料中不同作者所体现的不同情感,从而更好地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世界。比如,老舍的《想北平》一文,那是个风雨飘摇、时局动荡的年代,对于背井离乡的老舍,北平就像一个身体孱弱的老母亲,让他牵挂、不舍。在此文中,老舍就犹如一个游子在诉说着与老母亲之间的点点滴滴。但是,由于学生身处的时代背景不同,加上他们的年纪稍小,很少有学生会体会到背井离乡的那种牵挂。即使教师加上写作背景和作者介绍,学生也只能模糊感受那种情感。将老舍的《想北平》和林语堂的《说北平》放一起对比阅读,虽然两位大家都描写的是北平,但是学生在经历对比后,感受到林语堂的《说北平》更似一篇游记,里面包罗万象,景点从北京饭店直至御园、宫殿,还有百尺宽的大道。学生感受到的是林语堂对北平的喜爱,但是没有深情。而老舍的《想北平》没有高耸的大楼,没有辉煌的建筑,选取的景物还相对比较常见,但是每一块土地每一种花果都饱含了老舍回忆中家乡的味道和那种无法割舍的深爱。

由此可见,对比阅读是对文本深入研读的一种有效方式。它通过相似或相反的阅读材料,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促发学生深入思考。通过字词句的对比阅读,学生可以品味出语言的精准、生动;通过同体裁材料的对比阅读,学生可以理清文章脉络;通过不同作者相同题材材料的对比阅读,学生可以轻松地把握住文章情感的区别,由此来体味文本的情感思想。

参考文献:

[1]马群飞.阅读让生活更精彩:浅谈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语文天地,2014.

[2]张茹青.让语文课堂更精彩:浅谈多媒体教学与语文教学的整合[J].阅读与鉴赏(下旬),2010.

编辑 刘瑞彬

猜你喜欢
对比阅读高中语文教学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对比阅读”教学研究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关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解析与研究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