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海沉沟

2018-12-29 07:39二九
NBA特刊 2018年18期
关键词:莱利斯伯格湖人队

文/二九

这世上总有些事情是人力所不能预料的,那些所谓“预言大师”的习惯性下场,就是把自己撞得满头是包,就像上世纪80年代末,那些已经习惯颐指气使的凯尔特人球迷无论如何都想不到,与洛杉矶结下的世仇,居然要等到下个世纪才能得报。

翻开NBA的记录册你会发现,除了20世纪70年代的乱世纷争、群雄并起外,几乎每个十年中都有两支球队牢牢坐稳总决赛的交椅,他们的相遇,一定是场不死不休的拼杀,而当一支球队在季后赛中提前铩羽,另一支又会让击败他们的对手血溅当堂,稳住盛世的局面。这是古龙最喜欢描写的场面:只有对手的不凡,才能衬托出你的强大,这些火花迸射的纷争,正是盛世存亡的旗帜。

大卫·斯特恩上任后,我们了解了更多的球队,爱上了更多球星——之前从未进过总决赛的公牛两次夺得三连冠,与斯特恩一同入学的乔丹成为了“上帝”;太阳、步行者、篮网、魔术、骑士、独行侠、马刺和热火这八支球队也借这阵“及时雨”风光了一把,马刺队甚至险些被冠上“王朝”的封号,不过圣安东尼奥人引以为傲的“九年四冠”与那些前朝盛世比起来,实在是小菜一碟,待“GDP”离去后我们就会发现,他们其实只是NBA历史中的一个插曲罢了。而亚当·萧华上任之后,更是打破了斯特恩关于未来的规划,他对于规则的修改让金州勇士队一骑绝尘,成为了新时代的领军人物。而斯特恩钦点的宠儿詹姆斯,则成为了勇士队崛起的牺牲品。

但是,在这铁血大旗下,其实也有轻松惬意的一面,NBA的往事也充满奇趣,不仅仅是你死我活的王者争霸,有些小人物的故事也足以令人回味。

在看到人们在麦迪逊广场花园抽风地为落后对手50分的尼克斯疯狂尖叫时,你可千万别以为纽约人都是受虐狂,这其实是种值得尊敬的篮球底蕴。这底蕴由来已久,当我们热火火朝天地讨论湖人能否成为第一支在总决赛中1-3落后翻盘的球队时,几乎都已经忘记了,尼克斯首次杀入总决赛时,就曾险些创造了0-3落后逆转的经典。

上世纪50年代初,乔治⋅麦肯的湖人正式宣布成为第一支长年接收总冠军的球队,从1949-1954的六年间,湖人五次夺得总冠军,被看做NBA第一个王朝。但在1951年西部决赛中,他们败给了罗切斯特皇家队,后者与纽约尼克斯会师总决赛,这也是NBA历史上第一个打满七场的总决赛。在总决赛中,罗切斯特轻松地取得了3-0的领先优势,而尼克斯一鼓作气连扳三场,并在最后一场比赛中与皇家队打得难分难解。比赛还剩40秒结束时,尼克斯75-73领先对手,皇家队的鲍勃⋅戴维斯获得罚球机会,他两罚全中帮助球队将比分扳平。当时NBA的规则规定,在比赛的最后三分钟,罚球后由犯规球员与被侵犯球员争球决定球权,结果尼克斯就在这个弱智的规则上栽了跟头。结果身高1.83米、场均能抢到接近6个篮板的迪克⋅马奎尔输给了比自己老六岁的戴维斯,尼克斯也输掉了创造历史的机会——尽管他们之后连续闯入总决赛,却连续两年输给了湖人队。

但对于皇家队来说,在西部半决赛击败湖人队甚至比获得总冠军更值得高兴——这是他们在这六年间唯一一次成功扮演了“搅局者”的角色。

J博士是NBA的“初代飞人”,但对于现代的球迷而言,他的个人魅力却远远比不上我们见证过的迈克尔·乔丹。

比起他们,2006年的热火火和独行侠更像一对合格的搅局者,独行侠抢过了被马刺和湖人垄断的西部冠军,而热火火无疑要感谢韦德,正是他的发挥使球队在第一次杀入总决赛时就获得了总冠军。但我说他们是搅局者,并不单纯因为总决赛,还由于他们在接下来两年的表现——独行侠连续两年首轮出局,热火火更烂到垫底,2006年的巅峰对决,一度看来更像是一场昙花一现的表演。所幸后来基德来到独行侠、勒布朗去了热火火,两队终于站到了NBA最高荣誉的领奖台上。

ESPN.com曾经评选历史上最伟大的50次总决赛表现。事实证明,这实在是次费力不讨好的评选,因为他完全依据客观数据,忽略了“人力”在总决赛中的意义,许多美好的伟大瞬间在他的评选中甚至不值一提,比如排名第一位的韦德上榜的原因是他在总决赛中场均得到34.7分、7.8个篮板、还有3.8个助攻和2.7个抢断,但这并不能说明他在那年的总决赛中所起的作用比乔丹在两个三连冠中大。毕竟,韦德得到了裁判和奥尼尔的帮助,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的对手并不像爵士队那般难对付。

其实抛开总决赛,我们还能在盛世中发现另一些趣闻。

鲍勃⋅库西,NBA最早的传球高手,天才的控球后卫,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身份——60年代凯尔特人王朝的创建者之一。但谁会想到,他险些因为一念之差而成为一名驾驶教练,而“红头”一开始连半只眼睛都看不上他。

1950年,库西大学毕业,NCAA冠军和全美明星队员的身份并没能让他死心塌地走上职业篮球之路,而是同朋友在波士顿合伙开办了一家加油站,兼驾驶学校。库西每天都醉心于靠教开车“把妹”,对于篮球的态度一直是无可无不可,但有一点:如果参加职业联赛,必须留在波士顿,而且年薪要一万美元。别以为他是投奔当年刚接手凯尔特人的 “红头”而来,他选择波士顿生意兼泡妞。在当时的库西眼中,篮球只不过是场游戏,这也是他在场上总能发挥得自由写意的原因。

虽然波士顿当地媒体对库西趋之若鹜,但奥尔巴赫却对他并不感冒——他需要的是能在内线拼抢篮板的大个子,于是在当年的选秀大会上,凯尔特人选中了来自鲍灵格林大学的查理⋅沙瑞,而库西则被三城黑鹰队选走。黑鹰队老板本⋅肯纳亲自致电车也不专心。“小心点开车。”亨德利警告他,“你不会是想让今晚联手在你们头上得到73分的洛杉矶人出事吧?”司机一愣,随即认出了球星埃尔金⋅贝勒——场均能得到35分的巨星,正当他搜肠刮肚地想知道这另一位得分高手的名字时,广播中传来比赛报道:“埃尔金⋅贝勒在今晚的比赛中得到创造历史的71分……”。听罢,司机回头鄙夷地看着亨德利,“这么说,你只得了两分?”

“魔术师”约翰逊不但是湖人队历史上的时代人物,他对洛杉矶的影响力也从上世纪80年代一直持续至今。

“冰人”乔治·格文是马刺队历史上第一位超级巨星,可他所取得的功绩和“GDP”相比却不值一提。

虽然贝勒的得分能力超强,但他还是无缘总冠军。湖人队在洛杉矶获得的第一座总冠军奖杯,是伴随这1971-72赛季的33连胜而来的,而那一年湖人队的风光,是从张伯伦的转型开始的,关于这件事,其实也有些幕后故事。

湖人当时的主教练比尔⋅沙曼无疑是个迷信的人,1971-72赛季开始之前,他的消化系统出现了一些问题,而沙曼没有求助医生,而是认为上帝在暗示他,需要对球队做出一些改变,于是他想到了张伯伦——老张当时是对内的领袖,如果什么事不经由他点头,那肯定行不通,而沙曼想要执行的,正是张伯伦最讨厌的肌肉放松和热火身活动训练。

为了打通张伯伦这一关,沙曼决定“屈尊”请他吃饭,俗话说“吃人嘴短”,在饭桌上,吃得眉开眼笑的张伯伦对教练的计划表示赞同,沙曼一件事成,心情大悦,刚想买单,却发现口袋里空空如也——他的钱包忘带了。沙曼顿时惊出一身冷汗,他知道对面的大个子其实是个小心眼,如果让他为这顿饭付钱,那前面的口若悬河恐伯都将付之东流,正当沙曼不知所措时,饭店老板贴心地走过来,大方地宣布“免单”,原来他早就认出了打快朵颐的张伯伦,沙曼暗呼“侥幸”,逃过一劫。这顿饭促成的结果就是——湖人取得33连胜并夺得总冠军。

而当时并不是所有洛杉矶人都以33连胜为荣,当时立足未稳的湖人还不是城市的宠儿,他们的影响甚至不如UCLA,很少有媒体会派记者到客场随队报道。在33连胜期间,《洛杉矶时报》特地派出记者马尔⋅弗洛伦瑟对湖人队采取全程报道,受宠若惊的湖人自然把他奉为上宾。可就在他们被贾巴尔率领的雄鹿队终结连胜的那天,比尔⋅沙曼在酒店大堂看到弗洛伦瑟拿着行李向外走,他连忙拦住后者问其去向,一向黑口黑面的弗洛伦瑟硬邦邦地扔下一句:“我从不报道失败者”,便扬长而去,只留下张口结舌的沙曼呆立当地。

他此时才了解洛杉矶人对胜利的苛求。

上世纪80年代的“黑白争霸”,是距离我们最近的盛世,“大鸟”的绿衣王朝和洛杉矶的“Show Time”给我们贡献了无数值得回忆的资本,也让帕特⋅莱利得到了”神算子“的绰号,可即使聪明如他,在“Show Time”之初,也曾为自己的命运迷茫过。

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一天,帕特⋅莱利坐在盐湖城的一个酒吧里,一个人喝着闷酒。几个小时之前,在湖人对爵士的比赛之后,球队年轻的超级巨星“魔术师”约翰逊和队友们一起发泄着自己的情绪。约翰逊告诉记者他已经受够了主教练保罗⋅韦斯特海德,他同时还说,希望自己被交易。

莱利很清楚球队的下一步会是什么……在未来巨星的“威胁”下,韦斯特海德铁定会被解雇,而接下来就是他自己。帕特⋅莱利,作为韦斯特海德的首席助理教练,将和他一起离开。正当莱利独自郁闷时,他的老朋友、爵士队的助理教练比尔⋅波特卡走过来安慰他,“放宽心,帕特。”波特卡说,“你永远都不知道事情的结果会是怎么样的。”

湖人队向来有接收超级巨星的传统,所以当勒布朗·詹姆斯宣布自己将要加盟洛杉矶的时候,并没有人过于惊讶。

他的话没错,最终的结果你应该早就知道了。莱利不仅没有被解雇,并且取代韦斯特海德成为湖人的主教练,而他也请来了波特卡作为助理教练,两人一同帮助湖人打造了“Show Time”,并夺得了四座总冠军奖杯。

在那个时代,在好莱坞的大本营,湖人队的球员们多少都会沾上点星光。“魔术师”的糜烂生活其实也只是有样学样地模仿那些浪荡的电影明星而已,况且有哪个二十出头、血气方刚而又身强体壮、精力旺盛的年轻人,能拒绝主动投欢送抱的美女呢?

那个时候,还没有语音留言信箱,所以当时湖人在客场时的电话留言都是被酒店的前台记在一张备忘纸上,然后塞在前台的信箱里。当湖人队到达酒店的时候,你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哪个是约翰房间的信箱槽,因为那个里面已经被塞满了纸条,内容虽然不同,但都很简单——女人的名字,还有她的电话号码。通常情况下,“魔术师”会抓起一把纸条,然后把剩下的分给其他队友。

在“其他队友”中,有不少是在“Show Time”时代混冠军的痞子,他们最典型的行为就是接过“魔术师”扔来的纸条后,哄抢一番马上回房间打电话,然而让他们失望的是,几乎没有女孩会答应跟他们共度良宵。

这不怪那些女孩,因为这些哥们的智商实在太低了。

马克⋅兰斯伯格,如果你知道这个家伙,那肯定是因为在1980年一场76人对湖人的比赛中,“J博士”过掉一名湖人队员后在贾巴尔头顶的那次扣篮,兰斯伯格就是那第一个被过掉的人,可他的囧事还不止这一件。

一次,湖人队在菲尼克斯打客场,结束训练后,一群体育撰稿人准备一起到街对面的快餐店吃饭。当兰斯伯格走下场地时,一个记者问他愿不愿意与他们一起用餐。兰斯伯格当然愿意——这也许是他头一次受到媒体关注,他甚至准备不洗澡,穿着客场球衣进去。“马克,我们这次可没带备用球衣,你只有这一件。”训练师杰克⋅库兰好心提醒他,“如果你吃饭时弄脏了这件衣服,你明天就得穿着它打比赛了。”但兰斯伯格头也不回地去了。

事实证明,库兰的担心是正确的——兰斯伯格把巧克力奶昔弄到了球衣上,巧克力酱甚至把他的球衣和短裤黏在了一起。结果在第二天的全国直播中,兰斯伯格甚至抢了“魔术师”的风头,因为每个观众都在议论:“看哪!难道洛杉矶人赛前习惯来点巧克力奶昔?”

兰斯伯格只不过是吃饭时不太小心而已,但下面这两位的“案例”却经典得足以载入队史。比利⋅汤普森在湖人的两个赛季里仅仅打了68场比赛,场均也只能得到5.1分和2.6个篮板,在那个盛世,这显然不是什么耀眼的数据,但他却在场下得到了关注。那是1986-87赛季,湖人到克利夫兰比赛。汤普森在机场被一名湖人球迷拦住,为了脱身,他承诺给这位远道而来的追随者两张当天比赛的门票。汤普森是个言出必践的人,抵达骑士队的球场后,他马上找来工作人员,说明了情况,服务人员表示完全没有问题,他让汤普森把那位球迷的名字写在信封上,等他来买票时就能直接在售票处得到他的门票了。

听完服务人员的话,汤普森突然想起,自己忘问那位球迷的名字了,想了许久,他终于拿起笔,在信封上写下了一个名字——“那个在机场的人”……

麦克⋅麦基是湖人队1981年选秀中的新秀,当时他是以密歇根大学历史得分王的身份来洛杉矶的,但在他效力于湖人的五个赛季中,只有一年场均得分达到过两位数,彻底沦为水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很简单——麦基的智商太低。

大多数时间,麦基在场上都是处于低迷状态,无论莱利给他讲解过多少次阵型、练习过多少战术,到了真正的比赛中,他根本不知道怎么与队友配合,永远不知道自己应该站在什么位置。终于,在一次训练后,莱利忍不住爆发了,他把所有人都叫到场边,大声对他们说:“我不停地喊着‘麦克,麦克⋅麦基’,但就像对着一座永远没有人的空房子喊一样。”莱利的意思当然是指麦基总也听不懂他的指示,谁知这家伙闻言后呆了半响,带着点委屈反问了一句,把一贯沉稳的“神算子”都气笑了。

“我昨天一天都在家,教练,你什么时候打的电话啊?”

这等混人,在盛世中也是一味调料,让我们能在剑拔弩张的气氛中得一笑。更神奇的是,此君后来成为了一名篮球教练,还曾经在CBA执教,成绩居然还不错,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开的窍。

NBA历史长达70余年,各色人等不一而足,也正是有了这些令人捧腹的小故事,才让这个职业联盟显得有血有肉、魅力十足。

卡尔·马龙显然对自己“邮差”的绰号感到相当满意,他也正因此在NBA的历史上写下了与众不同的一笔。

猜你喜欢
莱利斯伯格湖人队
专为左撇子射手设计的莫斯伯格500霰弹枪
两只猎豹
利用相合性检验与回归分析讨论“波普定律”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露丝·巴德·金斯伯格去世,享年87岁
To My Dearest Fans
莫斯伯格公司MVP—LC轻型步枪
女神娜塔莉即将扮演的美国女大法官
谎话总动员
兔兔自杀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