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商都 品质义乌
——浙江省义乌市稳步推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

2018-12-29 03:35文丨吴燕华
中国质量监管 2018年9期
关键词:义乌浙江标准

文丨吴燕华

·浙江制造品牌建设功能中心

·开学第一课

·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义博会浙江制造展区

·义乌市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动员暨“标准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

·质量标准进校园

义乌地处浙江中部、金衢盆地东缘,是全国首个县级国家级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拥有雄厚的质量发展基础。2011年,义乌提出了“质量强市”发展战略,将质量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推动全民质量共建。2017年5月,义乌启动了“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争创工作,10月,正式获批创建。义乌以示范城市创建作为提高发展质量的最优路径,推动质量战略地位、质量发展水平、全民质量意识等全面提升,加快实现速度向质量、产品向品牌、制造向创造三大转变,让质量成为建设世界“小商品之都”的新航标。

“标准城市”加速“义乌标准”变革

2017年以来,义乌将标准化发展战略引入城市发展谋划,加快以标准撬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标准引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出现了许多具有标志性的重大变化:成功获批建设全国第11个、浙江唯一的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创新性地将标准主题引入义博会全球性专业展会,受到国内外媒体广泛关注。把推进标准化试点作为制标、贯标和用标的有效载体,围绕工业提质增效、市场转型提升、城市治理、政府管理等板块,实施开展28项标准化试点,其中成功申报国家级试点1个。2018年以来,共有173家企业累计上报446项标准,同比企业数量增长66%,标准数量增长100%。全市累计主导或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分别达到3项、121项,分别占浙江省总量的8.1%和8.0%。义乌通过“标准城市”建设,积极构建支撑世界“小商品之都”建设的“义乌标准”指标体系,打造浙江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的标杆。

质量教育夯实“义乌质量”基础

质量大计,教育为本。义乌把质量教育作为夯实示范城市创建和质量提升的坚实基石来推进,秉持“质量教育从娃娃抓起”的理念,将质量教育关口前移,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全面探索构建“234”的质量(标准)教育体系。坚持以全民质量素养提升的目标和“工匠精神”培育的价值两个目标导向为引领,积极推动质量教育与学生素质培育相结合,与学校年终考核相结合,与义乌“标准城市”建设相结合,丰富质量教育载体,搭建校本课程平台、网络教育云平台、教育基地平台和社会实践平台,从目标、载体、形式、实效等多维度,进一步填补了义务教育质量课程设置的空白,全方位推动质量教育取得实效。目前,义乌已创建了5家市级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10家市级质量教育试点单位,20余万学生从中受益,“一校一品”的特色质量教育网络体系也逐步建立,呈现出千姿百态、百花齐放的质量教育发展新局面。

“浙江制造”厚植“品质义乌”优势

2017年“浙江制造”品牌建设功能中心正式落户义乌,成为“浙江制造”标准和产品的永久发布地。义乌以“浙江制造”品牌建设功能中心为依托,围绕“提升、功能、平台”三条主线,致力于“品字标浙江制造”品牌展示、宣传推介、标准发布,厚植“码头”优势,积极打造“品字标浙江制造”走向世界的重要共享式通道,推动“浙江制造”与义乌市场深度融合,实现互促共荣。目前,全省194家浙江制造企业的信息、90多家企业的产品在功能中心展示,160多家企业的信息在线上展示,发布“浙江制造”标准351项。从2016年开始,依托义乌会展优势,连续两年在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上成功举办“品字标浙江制造”主题展,使“品字标浙江制造”成为义博会最大亮点之一。2017年共计有18万观众参观主题展,其中有来自165个国家和地区的9000多名境外采购商,达成合作意向198笔,现场成交金额约2800万元,使“浙江制造”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猜你喜欢
义乌浙江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义乌展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浙江义乌:凝心聚力 砥砺前行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浙江医改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