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围手术期注射用奥美拉唑使用现况分析

2018-12-29 02:24余子朗程明明刘玉龙颍上县人民医院药剂科安徽阜阳236200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24期
关键词:指征注射用奥美拉唑

余子朗,海 洋,程明明,刘玉龙(颍上县人民医院药剂科,安徽阜阳 236200)

应激性溃疡(SU)指机体在各种严重应激状态下,如大型手术、严重创伤、危重疾病及严重心理障碍等,产生的急性消化道坏死、出血等病变,使消化道大量出血,严重时甚至导致消化道穿孔,使原有病变严重恶化,大幅提升患者病死率[1-2]。通常情况下,原发病病情越重,SU发生率越高,病死率也越高,积极预防SU则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质子泵抑制剂(PPIs)广泛用于消化系统疾病,也被认为是预防危重症SU的重要药物[3]。然而,PPIs的过度使用不仅加重了患者经济负担,也增加了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风险。骨科手术患者普遍使用PPIs预防SU,因此PPIs滥用现象逐渐加重。本研究分析了本院骨科手术患者注射用奥美拉唑使用具体情况,旨在对PPIs使用的适宜性进行全面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本院信息系统中随机抽取的2017年12月于本院行骨科手术,并在围手术期使用注射用奥美拉唑的104例患者病历资料;104例患者中,男70例(67.3%)、女34例(32.7%),年龄9~92岁,平均53岁。

1.2 评价标准 以《应激性溃疡防治专家建议(2015版)》《应激性黏膜病变预防与治疗——中国普通外科专家共识(2015)》《中国国家处方集》及药品说明书等作为书面依据,对是否具备预防用药特征、具体给药途径、用药疗程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1)具备下列1项以上高危因素的危重症患者用药判为预防SU用药:①机械通气超过48 h;②近期经历重大手术、脊髓严重受损、严重烧伤及颅脑外伤;③凝血机制障碍(血小板计数小于50×109L-1或国际标准化比值大于1.5);④近期经历过器官移植术、多器官功能衰竭、脓毒血症;⑤急性肾衰竭、肝衰竭、心肌梗死;⑥合并休克、持续低血压;⑦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⑧最近1年患过消化道溃疡病;⑨高龄(≥65岁);⑩严重创伤(颅脑外伤,烧伤,胸、腹部复杂、困难大手术等)。(2)具备下列任意两项危险因素的患者用药判为预防SU用药:①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的时间超过7 d;②粪便隐血持续至少3 d;③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④合并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

1.3 排除标准 出现下列任何1种情况的患者用药判为非预防用药:(1)入院诊断为胃肠道出血,入院后24 h内有出血现象;(2)住院期间继发胃肠道疾病;(3)最近1个月内确诊消化道溃疡病且正在接受治疗;(4)患有胃溃疡、卓-艾综合征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

2 结 果

2.1 是否有预防用药指征 104例患者中,存在SU高危因素、有预防用药指征者67例(64.4%),涉及的危险因素见表1。51例手术患者获得手术治疗具体信息,手术类型主要为骨折内固定术,详见表2。

2.2 注射用奥美拉唑销售金额及占比 104例骨科手术患者均使用注射用奥美拉唑预防SU,有预防用药指征和无预防用药指征患者的住院总费用、注射用奥美拉唑药品费用及构成比见表3。

表1 104例骨科手术患者SU高危因素分布

表2 51例骨科手术患者手术类别分布

表3 104例骨科手术患者注射用奥美拉唑费用及总费用

2.3 用药时机适宜性 104例患者注射用奥美拉唑用药剂量均为40毫克/次,每日1次,但术前用药仅2例(1.9%),其余102例(98.1%)均为术后用药。

2.4 用药疗程 104例患者使用注射用奥美拉唑的疗程为 1~23 d,平均 6.5 d;26例(25.0%)患者疗程 1~3 d,64例(75.0%)患者疗程4~11 d,14例患者疗程超过11 d。67例具备预防用药指征的患者中,54例(80.6%)疗程超过3 d。

2.5 用药不适宜情况分析 以PPIs合理使用评价标准为参考依据,对104例患者PPIs使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不合理使用类型分布见表4。

表4 PPIs预防SU不合理使用类型分布(n=104)

3 讨 论

3.1 预防用药指征 无适应证用药是PPIs滥用的主要原因。根据《应激性溃疡防治专家建议(2015版)》的要求,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PPIs仅适用于可能发生SU的高危人群,例如手术时间较长、手术期间大量出血或手术创伤严重的患者,对于手术时间短、机体损伤较小、术后发生SU风险低的患者,例如内固定取出术患者,完全没有预防使用PPIs的必要。因此,在手术之前应评估患者发生SU的风险,具体掌握预防用药指征,在必要时一定要使用PPIs,但也要防止滥用。本研究将关节置换术、腰椎间盘摘除后固定术、时间超过3 h的手术等认定为复杂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PPIs判为合理用药;内固定器取出术、某些关节镜下微创手术等手术则纳入非复杂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PPIs判为非合理用药。

3.2 给药途径及用法用量 药物品种、剂型选择不合理是PPIs不合理使用的最常见现象之一。临床上普遍使用的预防SU的药物包括PPIs、H2受体抑制剂、抗酸药等。每种药物都能有效降低SU相关出血风险,但PPIs的效果优于其他药物,且见效更快,因此国内外用药指南及专家建议都将PPIs作为预防SU的首选药物[4]。相关指南推荐PPIs预防SU的用药方式为口服,严重创伤、具备2个以上高危因素或无法吞咽的患者,可采用静脉注射用药。但本次调查发现,大多数患者使用PPIs时以静脉注射为主,与“能口服不肌内注射”的常规用药原则不符。PPIs用于预防SU时,每天给药1次即可,创伤严重或具备2个以上高危因素的危重症患者,可缩短至12 h给药1次[5]。本次调查发现,在全部有预防用药指征的患者中,26.9%的患者用药方式或用量与规定不符。存在高危因素的重症患者可预防性使用注射用PPIs,但一般患者则不建议使用;即将进行重大手术的患者,或手术后可能并发SU的患者,为提高胃液pH值,可在术前7 d内口服抗酸药。如果预防用药均使用注射制剂,不仅提高了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也造成了医疗资源浪费,因此必须依据药物经济学原则合理用药。

3.3 给药时机及用药疗程 为了预防手术导致的SU,可在手术前1周内给予患者PPIs,尤其对于术后创伤较大的患者,应在高危因素出现后第一时间内给药,以及时提高胃液pH值。本次调查发现,本院仅2例(1.9%)具有预防用药指征的患者在手术之前给药,其余患者均在手术之后给药,难以实现有效预防SU的效果。

用药疗程偏长是注射用奥美拉唑使用过量的主要表现之一。《应激性溃疡防治专家建议(2015版)》指出,PPIs预防SU的疗程通常为3 d,如果患者病情非常稳定,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消化道出血风险降低,可正常进食,则可将注射剂改为口服用药,或逐渐减少药量。但本次调查发现,104例患者使用注射用奥美拉唑的疗程为1~23 d,平均6.5 d,67例具备预防用药指征的患者,用药疗程至少3 d者有54例(80.6%),部分患者术后已可正常进食,但仍未停止使用注射用奥美拉唑,个别患者用药疗程长达23 d,说明存在一定程度的预防用药不规范的情况。PPIs使用疗程过长容易导致胃肠道营养物质吸收异常、骨代谢异常等不良反应,因此应重视和规范PPIs使用疗程[6]。

3.4 PPIs不良反应 PPIs过度使用可导致多种不良反应,因此应高度重视此类药物的安全使用。胃酸可抑制病原微生物在胃中的长期生存,为消化系统提供了非特异性保护,但PPIs的抑酸作用可破坏胃内正常环境,一旦过度使用,将打破这一保护机制,增加消化系统感染风险,主要表现为腹泻等。长期服用PPIs也可增加髋骨及其他部位骨折风险(尤其是老年患者),增加腿部肌肉痉挛、心律失常、癲痫发病风险,以及降低抗凝药物疗效等[7-8]。因此,应做到规范性预防用药,避免PPIs过度使用。

综上所述,只有存在高危因素的手术患者才可结合病情综合考虑予以PPIs以预防SU,并应在确保药效的同时,对药物安全性及患者经济能力进行综合考量,从安全、有效、经济的用药原则出发,选择合适的PPIs及适当给药时机、用法、用量等。本院骨科存在一定程度的PPIs使用过量情况,给药时机、用法、用量等有必要进一步规范。临床药师应重视用药不规范情况,针对性地进行宣教,对不合理用药进行干预,确保PPIs合理应用于SU的预防。

猜你喜欢
指征注射用奥美拉唑
乐坦®注射用红花黄色素
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与注射用美洛西林钠在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对比
肩关节结核诊断进展与关节镜治疗指征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指征的多因素分析
35例奥美拉唑不良反应分析
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疗效观察
晚期胃癌切除治疗的手术指征和效果分析
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分析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注射用兰索拉唑配伍禁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