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传祺宣布2019年进入美国市场 中国汽车“走出去”还要过几道坎?

2018-12-29 02:12
中国汽车市场 2018年5期
关键词:美国市场汽车产业走出去

美国东部时间1月15日下午,底特律COBO中心,广汽传祺北美车展新闻发布会如期举行。无论是此次广汽传祺近1200平方米史上最大参展面积、全明星参展阵容,还是广汽集团总经理、广汽乘用车董事长冯兴亚,广汽集团执委会副主任、广汽乘用车总经理郁俊的全英文演讲,无不透露出广汽传祺对于北美车展与进入美国市场的高度重视与全力投入。

诚然,过去—年,是中国汽车品牌值得纪念的一年。—方面,在外资品牌围剿下,中国品牌突出重围,产品、品牌力和市场份额提升;另—方面,伴随国内市场趋稳,实力较强的自主品牌再度把目光瞄准海外市场。包括吉利、奇瑞、长城在内的多家中国品牌均已在海外市场取得长足进展。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中国汽车出口量已达到70万量,2017年则超过80万辆,并在一些国家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同。

一时间,中国汽车“走出去”的话题再次被热议,广汽传祺进军美国市场能否一帆风顺?中国汽车“走出去”,要经历怎样的历程?未来,让中国车“开”遍全球,又该如何去做?本期寰球大家谈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主持人:您觉得此次广汽传祺高调宣布进军北美胜算几何?

贾翔:我认为,现在就仓促预言胜算几何,没有任何意义,或者说,就是瞎蒙。

众所周知,美国市场是全球最成熟、竞争最激烈的市场。美国联邦法规、各州法规对汽车的要求纷繁复杂。要想在这个市场站稳脚跟,打开片天地,其难度可想而知。

以往中国汽车产业走出去,核心市场是中东、北非、东欧地区、东南亚地区,甚至南美地区都有涉足,主要产品是皮卡和SUV。这是因为中国品牌汽车产品的核心优势是性价比、造型,但在技术、性能、品质、品牌等方面,与跨国车企还是有不小的差距。因此,发展中國家的中低收入人群,往往成为中国品牌汽车的主要目标人群。

最近几年,中国品牌汽车得到了巨大进步,技术性能品质上已经大大拉近了与主流跨国车企之间的距离,已经具备了在国际市场上,在更高的产品层次上,与之较高下的实力。这次广汽传祺有勇气,扎扎实实地迈出向美国市场进军的步伐,正是这种实力和自信的体现。它同时也代表了整个中国汽车产业实力和自信。

我认为,广汽传祺大举进军美国市场的举动,是值得中国汽车产业尊重和自豪的。但是,我们也要充分意识到现实的残酷。北美市场是高度成熟的市场,虽然消费者的包容性很强,但竞争也是异常激烈。日系车企、韩系车企,用了近20年时间才逐步站稳脚跟。今天,美国政府因为意识形态问题一直对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心存偏见和敌视,对中国品牌并不友好。中国车企与日、韩车企相比,多了一层阻力。但无论怎么说,我们还是应该支持广汽传祺的努力。

王鑫:用网上的一句话形容,传祺此次进军美国市场“不是撞死在南墙上,就是撞破南墙”。众所周知,美国市场一直被企业视为能否成功在全球市场发展的标杆,原因在于美国复杂的法规以及对外来企业的高标准政策,能够经受住这些考核才有可能在美国市场发展下去,这么多年,包括大众丰田等跨国车企在美国都曾被各种因素弄得头破血流,因此,这次传祺美国之行也不会一帆风顺。

刘强:从广汽传祺此次的高调举动来看,肯定不是打无准备之仗。相信他们应该做好了准备,不说胜算几何,但至少这也是最接近成功的一次。

主持人:为什么中国汽车要坚持“走出去”?

贾翔:经济学里有一个基本理论,产业经济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为了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一定会向外扩张。首先是产品扩张,即出口;接下来就是产业投资,即海外设厂,本地制造;再之后,就是金融扩张,即参与跨国并购,资本重组。

中国汽车产业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和积累,今天已经在产品技术.性能、品质等多万面大大缩短了与跨国车企的距离国际竞争力有很大提高。参与国际竞争是中国汽车产品发展的必由之路。

王鑫:中国企业走出去已经成为势在必行的方向。随着中国宏观经济持续发展以及供给侧的变革,向世界市场输出更广的产品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必然。从汽车领域来看,随着中国市场逐渐进入微增长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将在硬实力上有所提升,同时中国企业特有的发展效率加上“一带一路”等海外机遇,产品输出与技术合作的输出是下一步中国企业的必经之路。

刘强:除了以上原因,走出去也是进步提升中国品牌品牌力的一个手段。尽管目前中国汽车出口量不小,但大多都是输出到一些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如果能顺利进入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市场,对中国品牌汽车的品牌力肯定是一个很大的提升,从而对其在国内的销量也将带来巨大帮助。

主持人:“走出去”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有多大?

贾翔:上面我提到过,走出去是产业发展的必然阶段。目前,中国是全球第一大市场,国内市场还是首位的。但是,海外市场收益高,国际影响大,对品牌、对企业的国际竞争格局的布局,具有现实意义。更深层次来看,中国汽车产业必须要有全球市场的格局和眼光,先进入,先布局,先营造品牌认知,就会占领先机。

王鑫:影响是方方面面的,首先要打破市场格局,原有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产品思路要扩张到全球思路;另外海外市场与国内市场的融合也很重要,不能一家企业两张皮,这对企业的效率与成本是一大考验;最重要的影响是适应各个市场的需求,这考验着中国企业对于市场的快速反应与技术产品的可靠性。

刘强:“走出去”而且是高质量地“走出去”,例如进入美国市场,是中国从汽车大国转变为汽车强国的一个衡量标准。这也为中国品牌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了发展的目标和动力。

主持人:中国汽车在国际市场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贾翔:从机遇上说,国际市场需求复杂,不是某几个跨国汽车集团就能垄断的。这对后发国家的汽车产业输出提供了充分的市场机会。

但是,挑战也是严峻的。首先是各国的政治、法规和习俗问题,这是上一轮中国汽车走出去,付出了惨痛教训学到的。受中东持续战乱、伊朗核问题持续遭受制裁,东南亚宗教冲突等的影响,传统中国汽车走出去的核心市场,是在萎缩的。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虽然空间很大,但市场稳定性不佳。而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又因根深蒂固的偏见和歧视,中国车企很有可能遭遇不公平待遇。最近,华为、阿里等在美国的遭遇就很能说明问题。

第二,对产品技术、品质、服务的综合考验。中国汽车产品近几年虽然技术品质有很很大提升,但是,与跨国车企的产品相比,还是存在定的差距。因此,在产品技术和品质上的问题一旦发生,对品牌和口碑本来就脆弱的中国汽车来说,将会造成严重问题。对于售后而言,更是灾难性的。本来,一些小毛病可以通过售后服务及时补救,消除抱怨。但是,备件供应不足、供应时间过长、服务维修水平低下、反复维修等,都是在海外搞服务很难解决的痛。

第三,建立品牌需要持久战。中国品牌走出去时间太短,量也不大。无论是品牌构建、口碑形成都很薄弱。缺乏品牌的认知和支持,中國汽车在海外要提升是很难的。

王鑫:机遇不用多说,考验是海外市场的竞争远比国内激烈,因此要做好大投入慢产出的思想准备;另外国际市场的商业法则也是考验中国企业的一大标杆。

刘强:仅以此次传祺计划进入美国市场为例,记得彭博社曾经有篇报道,说传祺的英文名称TrumpcHi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名字相近,不知道美国消费者是爱是恨。这可能只是一个小事,但确实是需要传祺去思考的司题。此外,在这个名字背后,特朗普以及其一系列以美国为中心的政策可能对广汽传祺是一个挑战。

主持人:中国汽车如何才能在国际市场快速提升竞争力?

贾翔:没有捷径的。只能一步一个脚印地、按技术、产品、市场、品牌的规律办。

要说快速打开局面,提升影响力,可能当前的智能化和新能源浪潮是个机遇。抓住这个机遇期,就能事半功倍。但同时,消费者对汽车作为运载工具的基本需求,如安全、舒适等,依旧没有变化,依旧需要脚踏实地去做。

王鑫:要用长久共赢的心态在海外市场发展,抛弃过往希望通过海外发展为国内市场站台的思想,更不能抱有在海外挣快钱的思维。要将国际技术、资金与自身特有的效率、创新结合,形成有差异的竞争力。

刘强:打铁还需自身硬,首先需要扎实做好产品,这是根本。想要快速提升,可能需要尽可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比如广汽传祺要进入美国市场,底气之一估计就是广汽集团和菲亚特克莱斯勒的合作关系。

主持人:和广汽不同,吉利更多的是利用收购或者入股的方式在国际市场提升竞争力,请问这两种方式有何区别?

贾翔:他们有本质区别。吉利的海外并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收的是沃尔沃根本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的整体能力水平。收购了沃尔沃,才有欧洲技术中心,才有领克。即便收购宝腾莲花,对莲花的技术觊觎,也要远远高于通过宝腾抢东南亚市场的诉求。

当然,最后,吉利通过技术提升,体系能力提升,整合全球资源,其产品、技术输出的本质是不会变的。收购宝腾莲花案中吉利将向宝腾输出产品和技术,就是产品技术向国际市场输出的体现。

刘强:我不认为有什么本质区别,都展现了中国汽车在全球范围内调配资源的能力。中国品牌走出去的方式有很多,收购、并购是一种方式,以产品直接进入也是一种方式。

王鑫:两家企业发展的时代不同,吉利依靠并购沃尔沃汽车获得了海外合作伙伴的支持,如今广汽传祺的发展是对自身实力的认可,希望在海外市场寻求突破。

主持人:这两种方式分别会对企业自身带来什幺变化?

贾翔:吉利模式是一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产品、技术和品牌等,通过跨国并购完成一键升级。随着消化、吸收、再创新进程的加快,随着国际市场布局和规划的完善,会越走越快。广汽传祺的模式,是自己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打阵地战。一旦在美国市场站稳,将会对全球市场产生示范效应。同时,可以预见,如果广汽是真要在美国市场扎根,就必然要在美国设厂造车。那时,广汽的美国基地就很有可能成为广汽的国际资源整合基地,其技术、人才和制造管理等综合体系能力反过来会提升广汽国内总部的水平。

王鑫:吉利利用7年的时间闯出了一条国际化发展思路,在这过程中不断变化,包括公司内部的合规体系变革以及外部的不断接触,在资本、产业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不断提高。相比之下,传祺的国际思路还需要把困难估计到,毕竟海外市场的激烈竞争以及完全陌生的市场体系是需要重新适应的。

刘强: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点,也只能根据企业文化、企业体制、技术特点等具体因素,选择更合适自己的路径,很难评判哪种方式更好。

主持人:中国汽车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会对全球汽车产业带来什幺变化?

贾翔:国际汽车市场格局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发生微妙变化。新兴力量带着新技术、新模式,将会野蛮生长,获得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新能源、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也给了新崛起的中国企业巨大的产业机会。

中国汽车参与国际竞争,将会给国际汽车产业格局带来变化。正是有了吉利、广汽,以及大批自主车企的努力,中国汽车品牌,中国汽车企业必然会独树一帜,成为国际汽车产业中举足轻重的新势力。

王鑫:未来中国车企将从走出去向引进来发展,这个走出去也出现了变化,就是国际企业争相与中国企业合作在海外市场发展,而不再是引进中国。随着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产业布局,海外商业机遇不能再缺少中国企业的身影。

刘强:中国制造正在经历新一轮的品质革命。汽车正是其中之一。在这种趋势下中国汽车影响力的提升是必然趋势。除了两位老师说的内容,我觉得全球汽车市场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此外,以往跨国公司看重的往往是中国的市场,未来他们可能还需要重新思考与中国汽车企业的竞合关系。

猜你喜欢
美国市场汽车产业走出去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7)》正式发布 深入探讨中国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
中兴通讯智能手机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上升
华为进入美国市场案例研究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分析
关于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
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现状及产业政策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