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树洞

2018-12-29 10:24
课堂内外(初中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现身说法树洞心事

亲爱的树洞,告白失败了,我不知道怎么办……

亲爱的树洞,我这次没考好,但是家人给我很大压力,我不知道怎么回去和他们说……

亲爱的树洞,我觉得很孤独,没有朋友,感觉自己像个透明人,没人在乎我的感受……

亲爱的,我们每个人都一样,不要因为心里压抑的情绪而感到苦恼。哪怕是看似强大、闪闪发光的人,他们也有苦恼。谁又能说王俊凯、蔡徐坤就没有心事呢?

也许有些朋友,你告诉了他你的秘密,他会对别人说起。也许父母永远也不会和你平心静气地谈一谈,他们有来自生活的焦慮,可我们也有成长的烦恼,碰撞在一起互不相让。可并不是所有人都这样,你要相信,这个世界总有那么一些人,和自己站在一边。

亲爱的,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芒果台播出的综艺节目《少年说》,我看的时候特别感动,特别热血。多么想也有这样一次机会,让我站在天台上,郑重其事地说出自己的心事,让所有人听到。不管有没有得到回应,我都觉得不重要了,站上去的那一刻,我就“胜利”了。

有太多的不敢、不想、不知道怎么办,可是当你去细想的时候,把它们说出来的时候,好像也不过如此。当悲伤、心事被分享、被下载、被消灭,就是一次蜕变。

亲爱的,相信我,没什么大不了的。

Part 1 就是开不了口让你知道

尽管愁绪把心都塞满,却不能向人透露分毫。真心能不能换未真心,这是一场冒险。我怕我把心事告诉你,你不能理解,或者你把它当作谈资告诉了其他人。

Part 2 爱让我们原谅这个世界

情绪就像火山,总会喷发,主动疏通才不会伤及他人。朋友是互相理解,家人是安全感的未由,哪怕向陌生的QQ空间放出漂流瓶也会感受到来自陌生人的正能量。

NO!

因为尝试过才更加失望

@湘湘/女/13岁

我从来不会跟父母倾诉我的想法。不是叛逆也不是自闭,只是因为尝试过才觉得更加失望。无论说什么,父母都会以“你自己反省自己了吗?”作为结尾。在我妹妹出生之后,他们暂时把重心都移到了她的身上,这我也可以理解,但理解不代表我就不需要关爱。可能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说,不增添他们的烦恼吧。

和父母做朋友,太难

@妖狐/男/16岁

我不想跟父母说自己的事情完全是因为他们太严肃了!有时候我只是想要撒个娇卖个萌,希望爸妈能够安慰安慰我。但是每次说了什么问题之后,他们却总是站在大人的角度开始大谈“方法论”。找他们只是想像朋友一样互相沟通,他们好像却无法理解怎么转换角色未和我相处。

不平等的烦恼级别

@顾洛生/女/14岁

很多事情现在我都选择不说了。曾经把心里的烦心事告诉室友,再三跟她讲不能告诉别人,但是不久后就在其他同学嘴里听到了我的事情。虽然心里有事儿憋着不舒服,但是别人不信守承诺更让我难过。至于父母,我跟我妈讲一点我的苦处,我妈立马就说:“你怎么不多理解理解我们。”在他们看来,小孩子的烦恼是远远不能和大人的烦恼相提并论的吧。

YES!

朋友有麻烦都会互相帮助

@卟弃/女/15岁

会选择和朋友倾诉。毕竟我们都是同龄人,能够互相理解。有一次我预感自己考试没考好,给朋友说这次考试成绩肯定要凉凉了,没想到预感对了。但我不愿意向父母提起,不喜欢他们念叨别人家孩子怎样。朋友不仅能理解我的感受,帮我分析,还在学习上帮助我。反正就是朋友有麻烦和需要,我们都会互帮互助的。

朋友就是关心与爱

@会吃猫的鱼/女/16岁

我会选择跟好朋友说。有些事说出来家人也不能理解。上一次我过生日,家里面没人吱声,倒是朋友们凑钱给我庆祝生日,那天还没玩到九点我就被叫回家了,回到家还被骂了半小时,他们觉得那些朋友把我带坏了,不让我和他们玩。友谊这种东西,他们是不可能理解的。可我在朋友那里,感受到的就是关心和爱。

父母是我们最好的港湾

@张思悦/男/12岁

很多人面对父母可能都会比较害羞。有一次演讲比赛,我本可以晋级前三,但和第三名差0.2分,当时妈妈在现场陪我,看我很失落,她就陪我聊天,打开了我的心结。我很感动的是,我妈每天在我放学回家的时候,都会问三个问题:今天有什么开心的事?有什么难过的事?有没有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但我也怕家人担心,渐渐学会了报喜不报忧。

说出来,疗愈已经开始

十几岁的尴尬年纪,所有的心事都会被说成“为赋新词强说愁”。

似乎我们的情绪都无足轻重,不值一提。可当它横亘在我们面前时,却几乎是我们迈不过去的坎,强大到足够击垮我们。小到听不进去英语课,不知道怎么拒绝别人,或者比赛失败,惹朋友生气,或者没有目标只是无尽的迷茫……

与其在沉默中变得缄口不言,我更希望为所有情绪找到一个合适的出口。

a倾诉方式一:面对面

实现难易程度:视对象而定

优点:让对方引起足够重视,直视对方才能更好地感受情绪。

缺点:实时反馈,缺乏理性思考,容易一言不合造成冲突。

现身说法:

@香眠:我喜欢面对面的交谈,这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沟通的存在。和闺蜜一起的话,我跟她讲话时她会牵着我,看我哭了会给我递纸巾,还会抱着我。我会觉得很温暖。但是跟父母说,很难。有时候即便跟他们讲,他们也会因为我是小孩子而不重视,而且如果很委屈地流眼泪,他们不会给我递纸也不会抱我,而是希望我冷静冷静。

◆要大人能理解小孩的烦恼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面对面的交流如何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可以采取选定一个特有的日子,比如提前预约生日当天,告诉父母那天你有重要的事情要讲;或者选择避开你们日常共处的地方,在陌生的环境创造仪式感,吸引对方的注意力。

b倾诉方式二:书信

实现难易程度:难

优点:足够正式;可以表达嘴上不好意思说出的话。

缺点:信件已不是主流交流方式,投递难,查收难。

现身说法:

@树深时见鹿:之所以写信是因为之前上语文课,老师要求每人必须给别人写一封信,并收到回信。于是我写给了小学毕业转学的闺蜜。虽然平时我们发微信打电话,但是写信是第一次。我写了很多矫情的话。写在纸上的感觉很不一样,情绪仿佛要饱满很多。信的最后我写了一首小诗给她,还画了画。贴上邮票寄出去时,感觉完成了一件大事。

◆现在我们已经很少能体会到写信的感觉了,丢在快递处的信件和明信片常常无人签收。其实文字的力量很强大,承载的情感也很豐富。因为写字累,纸张版面有限,我们会省去很多无意义表达,每一笔每一划,都是你倾诉的欲望。建议不只是寄给远方的朋友,即便是同桌也可以在放学后把信塞进他的抽屉。

c倾诉方式三:短信、微信、电话等快捷讯息

实现难易程度:易

优点:方便快捷,能随时创造表达环境。

缺点:不够引起重视,容易忽视信息。

现身说法:

@毛毛酱:作为手机深度沉迷患者,我每天90%的消息都是用手机完成的。在异地工作,不得不用微信和朋友联系,但是每个人都很忙,早上发的消息往往大半夜对方才回。或者就是发了被秒回。其实我并不希望对方秒回或隔很久回复,秒回会让我觉得对方缺乏足够的思考,隔太久可能我已经跳出了那个情绪,没有了倾诉的欲望。

◆守着手机等消息的情况每个人都经历过。因为不知道对方在做什么,回复的快慢常常不受控。但人们的情绪不能随时挑起又随时熄灭。而且收到信息的人有时也会出现“我以为我回复了其实没有”的情况。感受不到语气,看不到对方的表情,造成误会的情况时常发生。可以在聊天时适当插入合适的表情包,避免表意不准确。

d倾诉方式四:公共场合

实现难易程度:难

优点:完全吸引对方的注意力。

缺点:无法把控现场情况,容易尴尬。

现身说法:

@匿名的我:我参加了湖南卫视的《少年说》,虽然是站在人群中的那一个。我很羡慕我的同学有勇气冲上天台向别人喊话,我也想,但是我不敢。他们有告白的,有哭泣的,有向父母大喊“我的压力真的太大啦!”有人问大家,“你们知道初恋是什么吗?”我观察着他们的同学和父母的反应,真的都特别认真,那份认真估计平日里少有。

◆这档节目在日本播出时,就引起了强烈反响。让人没想到的是,那些被压抑的想法,可以以这样酣畅淋漓的方式喊出来。其实你也可以试试,在公众场合对朋友喊,“××,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我原谅你了!”或者爬到山顶时,对远山、对城市上空喊出你的情绪,有没有听众不重要,重要的是表达出来。

e倾诉方式五:心理咨询

实现难易程度:中

优点:保护隐私,专业解答。

缺点:面对陌生人不易敞开心扉。

现身说法:

@一个树洞:我曾经去过学校里开办的心理咨询室。以为会有电影里面的催眠啊什么的,结果发现并不是那样。咨询师是个温柔的姐姐,不知道是她的引导起了作用,还是我真的憋太久。刚想说什么,我便失声痛哭。面对陌生人反而没有了担子。咨询师姐姐悉心倾听,帮忙分析疏导。最后她给我说了句话:感性思想,理性做事,除非我想一辈子当长不大的孩子。

◆倾诉是心理咨询的一部分。倾听也是一种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家人朋友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做一个完美的倾听者。寻求心理辅导,在保密原则的保护下你什么都可以说,倾诉完了还能探讨。有时候我们不能很好地表达出心里所想,家人朋友也不一定能完全理解。被情绪控制的大脑,有时候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来进行一次大疏通。

有些事情,只能说给树洞听

只有孤独绝望的人才会知道被心事、秘密压垮的那一刻是怎样的感受。

没人想感受那一刻到底是怎样的。所以,我们总在想着办法倾诉自己的心事。这在整个人类世界都是相通的。

插画家Terence EduaGe在Instagram上进行一个项目“100 days of secrets”,你私信告诉她你内心深处的秘密,她会为你画一幅肖像。有人说自己不喜欢咖啡,买咖啡只是为了拍照;有人说自己总是关心别人,却很少有人关心自己;有人说自己曾经被认识的人侵犯过……每个人都有秘密,每个人都过得不轻松,每个人都需要为情绪找一个树洞,把它们倾倒出去。

我们匿名收集了一些人的心事与秘密。他们就是你身边的人,或者就是你。

每一种情结,都值得被看见 何潘夏

你是否有过一些压抑在心底的事,明明有自己的想法和情绪,却从未说出口?

“说了有什么用?都是多余的,你根本不懂。”

“我担心我说了,他们会不再喜欢我。”

“说出来的,无法完全代表我内心的想法。“

是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不愿把自己的心里话表达出来了?明明心里痛苦不堪,却欲言又止,甚至表现得波澜不惊、云淡风轻。

我们害怕、犹疑,宁愿选择憋在心里自己难受,也不愿意为自己的想法和情绪找一个释放的出口。因为当我们说出心事之后,会被人知道,原来你也不那么完美,不那么乖巧懂事,不是你苦苦维系的那个“人设”了。原来你也会有孤独、脆弱、不满,你也会和内心的“小人”做斗争。

最近,热门综艺节目《少年说》里,少年们鼓起勇气走上阳台,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一个少年大声呐喊:“妈,请你以后不要再让我吃苹果和鸡蛋了!”在镜头之下,那位妈妈认同了孩子的想法。

遗憾的是,另一个小女孩表达对妈妈总说“‘别人家的孩子为什么比我好?”的不满,自己也需要妈妈的肯定。妈妈回应道:“我的对比很客观没有问题,跟人比较是敦促你养成好的学习方法。”孩子想要争辩,却无力,转身跑下台哭了起来。那是妈妈没意识到她的真正需求啊,她需要的仅仅是被妈妈“看见”和接纳。

我接触过这样的来访者,刚开始进入咨询时,他们总说着内心的“不能”“不想”“不敢”。我不置可否,心里知道改变已经开始。

事实上,每个人都有倾诉表达自己的欲望。

当一个人开始表达自己时,压抑在内心的想法和情绪被呈现出来,促使潜意识的内容逐渐意识化。通过倾诉,想法和情绪逐渐清晰地被呈现出来,便能更有勇气去面对和处理问题。所以说,当开始倾诉自己时,变化就开始了。

人们想要倾诉时,往往会寻找自己信任的人,可能是你的朋友、亲人、师长。如果这个聆听的人恰好能够理解接纳,就会形成良好的反馈。

倾诉也不仅仅局限于诉说。表达自己的方式有很多,可以说出来,也可以写下来、画出来、唱出来,也可以用实际行动做出来,甚至在QQ空间向陌生人投掷漂流瓶也是不错的选择。

不是每一个少年都幸运,身边有足够理解和包容的人。如果没有“抱持”的环境(被双臂环绕,即心理上感到安全、可依赖的感觉),还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支持。面对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上的倾诉,也是一种很好的释放途径,同时在咨询师的引导下,还能够学会去理解自己的情绪。

倾诉是一种能力。请你相信,你的内心值得被看见。在此之前,首先,你自己应该正视自己的内心,面对自己的情绪压力。当你面对真实的自己时,担心、害怕已经变得不值一提。

就如《少年说》口号所说,“没有梦想不该有,没有心声不该说!”少年,请勇敢地用自己的方式倾诉自己吧!

猜你喜欢
现身说法树洞心事
找到自己的树洞
树洞里的秘密
第一百丛心事
利用农村优势,突破作文教学的瓶颈
树洞
心事
闲拈明月裁心事
我的特助我的良药
现身说法
心事晾晒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