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情境下的语文特色作业设计探究

2018-12-29 08:16刘春芳
语文教学之友 2018年12期
关键词:亲子阅读传统节日民俗文化

摘要:中国传统节日承载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也是语文学科文化教育的宝贵资源。教师可站在学生学法指导的角度,利用传统节假日布置语文作业的契机,精心设计带有浓郁文化色彩的假期语文作业和语文活动。以假期作业为载体,借助师生共写、情境读写、亲子阅读等形式,指导学生在传统节日的情境中学语文,在语文特色作业中感受传统文化。

关键词:传统节日;特色语文作业;民俗文化;师生共写;亲子阅读

传统节日假期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契机,承载这一重要使命的是节假期间的语文作业。因假期学习时间安排相对自由自主,因此,教师在传统节日假期作业的设计要考虑到节日的特色及其内涵,并把这些积极地融入语文学科教学目标中。

传统节假日为语文作业的布置提供了丰富的情境,传统节假日的作业要求内容丰富多彩,格式多种多样,既要与节日相结合,促进学生去了解传统节日,又要通过传统节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创设情境,专题作业指向节日生活

“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在某种意义上,语文即生活。语文作业应与节日生活紧密联系,关注体验式、实践式作业。针对每一个传统节日,教师要找准切入点设计不同专题的作业。比如说,清明节假期作业——“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端午节假期作业——“只要行,就必抵达”;中秋节假期作业——“月是故乡明”;国庆节假期作业——“我和我的祖国”。

有人说,教育是农业,要讲究季节和节令,语文教学更是如此,需要的“时令”便是具体的“情境”。专题作业的形式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传统节日的情境,而这个情境便是生活。专题把纷杂的作业栏目用一条明晰的主线串联起来,便于学生系统地了解与传统节日有关的风俗习惯,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內涵。同时,这种专题作业的形式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

二、精心设计,具体栏目承载节日内涵

传统节假日的语文作业是一个“导航仪”,是一份“藏宝图”,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既要尽量全面,又不能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比如,在清明节假期的语文作业中,教师设计了三个具体的栏目:

1.“悦”读时光

要求:阅读学生习作,作批注(好词好句,优缺点点评等),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篇,写100字左右的推荐理由。(文章略)

2.笔下生“花”

要求:做生活的有心人,用文字记录点滴。以《春·踪迹》为题写一篇随笔,自由发挥,灵活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切忌写出纯写景类文章,注意构思和立意。不少于600字。

3.光影“留”年

要求:用相机捕捉春的气息,用文字点缀春的生机。任选角度,拍摄一张“春”的照片,并在旁边附上文字,文字可以是小诗,可以是散文。照片粘在A4纸上,文字直接写在上面,版面样式自己设计。

精心的栏目设计引导学生以“清明节”为主线,通过读书与实践相结合、读书与写作相结合、以读促写等形式,丰富了学生对于清明节这一传统节日“踏春、迎春”内蕴的感受和理解。当然,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也是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这一方面的节日内涵,我们可以通过另外一个专题的特色作业完成,毕竟语文教学需要常教常新,语文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也是如此。

三、师生共写,导语设计激发写作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指导者,师生共写随笔是一种很有效地写作教学形式。初中生有着较强的模仿能力,师生共写随笔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促使学生重视写作,另一方面也能为学生的习作提供“无言”的指引,促进其写作能力的提高。师生共写的教学形式反映在传统节假日专题语文作业中,首先要求教师精心设计作业的导语部分,也可以叫“写在前面的话”,相当于引导学生进入作业主体部分的一个小小的“引子”。导语部分的设计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第一,要点明节日文化内涵,引领学生深刻思考;第二,要有文采,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情境。

比如,以“我和春天有个约会”为专题的清明节假期作业,教师在作业开头写了如下文字:

又是一年正清明,行人寻春半出城。草长莺飞,万般红紫……春天是如此的富艳难踪,我愿是那个在一瞥间得以窥伺大千的人。同学们,让我们跟随春天的脚步,捕捉春的踪迹,打开生活的大视野,文字的大世界。

导语部分的设计也可以与具体的作业栏目一致,对学生接下来要完成的作业起指导和示范的作用。比如,布置学生以《春·踪迹》为题进行创作,教师据此要求,写试水文,可以创作小诗片段作为本次作业导语部分,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春·踪迹》

或许该去看花,

看山,看海,

因为在拂堤杨柳醉春烟的风景里,

有那么多你曾缺席过的,

春暖花开。

精心设计导语不是要一味的追求花哨,而是用教师的体验和实践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在思考——写作——输出的过程中,学生在特色写作活动中苦思冥想、探究思考,深化其对于传统节日内蕴的理解。

学生同题散文作品(节选):

看湖水悠悠,那不是春,那只是春的踪迹,真正的春,是薄冰碎裂那一瞬间的声响。

看鱼儿游戏,那不是春,那只是春的踪迹,真正的春,是水流变暖那一瞬间的复苏。

看桃花盈盈,那不是春,那只是春的踪迹,真正的春,是春风到来那一瞬间的绽放。

看柳绿蒙蒙,那不是春,那只是春的踪迹,真正的春,是春雨来临那一瞬间的吐芳。

是的,春风在燕子的带领下来,又弃燕子匆匆而去,这其中的经过,叫春天。我们所观的景物,叫作春的踪迹……也许,我们所看到的,不是事物的本身,只是它们的踪迹而已。(《春·踪迹》)

同样,“爆竹声中一岁除”新年假期专题作业中学生作品片段,也展现出学生对于“年”的文化内涵的感触:

“春风送暖入屠苏”屠苏酒虽已变成红酒和白酒,可那份暖暖的情意却丝毫未变。除夕的夜光下,两个好友畅饮开怀,春风吹拂过面庞含着彼此美好的祝愿。

“千门万户曈曈日”新年的灯光,总是明亮而不灭的,每个家庭都是万分喜庆。一年未见的想念,永不泯灭的亲情,让一家人围坐在桌边其乐融融,黑夜如白昼,空气中弥漫着温暖与喜悦。

我爱春节,因为她承载着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承与我美丽的记忆……

四、亲子共读,跨越代际体验文化内涵

重阳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虽然目前并未有法定假日安排,但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人们常在此日祭祖或举行敬老活动。由于学生对重阳节文化内涵的理解是不全面的,為此我们专门推出了题为“重读《背影》——老人节的奚落与惆怅”的语文专题作业,通过“亲子共读《背影》,走近老人节”。部分学生家长读书感想如下:

读了朱自清的《背影》,我仿佛看到了父亲那并不结实的身体在寒风瑟瑟中为我们几个不懂事的孩子奔波劳碌的背影。

每个人心中都有背影,不论是父亲的还是母亲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每次看着父母的背影,看着被岁月压弯的腰,驼着的背,好想哭,这就是人生一辈一辈的不断重复的生活。

这项专题语文作业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父子关系中的父爱的艰辛,父子情怀融合的艰难,在家长、学生和老师中间激起亲情的共鸣。这浓浓的爱便是重阳节这一传统节日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本次作业不仅仅丰富了家长和学生的阅读体验,也深化了重阳节“敬老、爱老”的文化内涵,亲子阅读的形式还把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理解辐射到家长,促使学生与家长一同走近传统节日。这种有效和丰富的亲子阅读形式,会慢慢地影响到社会范围内对传统节日的认同和理解。

翁敏华在《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过传统节日》一文的最后说:“由古及今的节日里,我们善解天意,善解人意。明天,也许我们又要各奔东西,但至少今天,借助传统节日,我们可以温暖自己、温暖别人。”传统节日本质上是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

语文教学肩负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语文作业亦是如此。以传统节假日为情境的语文特色作业让假期作业走出“鸡肋”的困境,拥抱文化、拥抱生活。因此,与鲜活的传统节日文化结合起来的语文作业显得生动有趣,有“语文味”,更有“文化味”。在传统节日的情境中学语文,在语文作业中感受传统文化,传承中国民俗文化。

作者简介:刘春芳(1986—),女,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第一分校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语文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亲子阅读传统节日民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传统节日礼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中英文绘本亲子阅读模式研究
有效进行亲子阅读教学管见
简析亲子阅读中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浅议河北民俗文化档案资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