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互联网+智慧安监新模式

2018-12-31 14:20毛华杰
安全 2018年3期
关键词:余杭安监技术开发区

毛华杰

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监管局

“智慧安监”的建设发展,是当前及未来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创新管理模式的必由之路,也是安全生产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1]。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安全监管模式,建立了管理全方位、监管全过程的“智慧安监”信息管理平台,借助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切实解决实际工作中的痛点、难点,大大提升了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化水平。

1 当前基层安监面临的问题和困境

1.1 生产单位多与监管人员少的矛盾

安全生产监管的主要对象是广大生产经营单位,而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点是数量多、行业散、分布广,监管起来十分困难。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一个老牌国家级开发区,辖区面积77km2,登记在册各类生产经营单位200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400余家,基本涵盖了国民经济的主要行业门类。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开发区从事安全生产监管的人员一共只有9名同志,平均每名同志需要负责监管200多家生产经营单位,根本无法做到每家企业深入生产现场,排查安全隐患,防范和杜绝生产安全事故。

1.2 主动要安全与安全要主动的矛盾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安全生产工作的不断宣传和落实,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特别是一些大型生产企业,基本能够按要求落实国家有关规定,积极主动抓好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实中大部分企业规模还是偏小,且多为民营企业,经济效益又不高,企业表面上强调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但实际上企业经营者在安全生产“三同时”、落实重点部位安全措施、安全隐患整改等工作上经常跟政府安全监管部门玩“躲猫猫”的游戏,不能真正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1.3 上级要求高与基层能力弱的矛盾

这些年,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党和国家领导对安全生产工作空前重视,多次对安全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面对上级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的高标准严要求,基层部门却多少显得有点力不从心。目前大部分地方安全监管机构设置呈现明显的“倒金字塔”型状态,重心在上面,薄弱在下面。乡镇街道编制少,机构不健全,无执法权,装备配备严重不足,“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用手摸、尺子量”的检查方式普遍存在。

2 互联网+智慧安监的建设和运营

对于安全生产工作而言,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在行政执法、风险防控及应急管理中的作用,是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重要技术途径[2]。在人员、机构、经费不能够大幅增加的现实情况下,面对安全监管任务空前繁重,最好的办法就是采用信息技术、信息产品提高安全生产监管的效率和效果,这是实现安全发展、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3]。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探索源头管控、标本兼治,以安全风险辨识为基础,突出风险管控,强化隐患治理,打造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三位一体的“智慧安监”信息平台,实现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高效、动态监管,从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两个角度,提升企业本质安全和政府行政监管水平[4]。

2.1 建设信息平台

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智慧安监”信息平台,作为完善的智能化管控保障措施,用手机、PC端多平台链接移动互联网的点对面大数据覆盖,实现了开发区、企业之间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开发区与企业之间推送信息、会议通知、宣传教育等上下交流,实现了基本信息共享,数据实时更新、位置精确定位、隐患自查自治等功能;形成政府监管有效、企业落实有力、社会参与有序的工作格局。平台根据地理纬度分网格为每个企业建立了“一企一档”,信息包含企业基本情况、工商注册、产权信息、人员培训、生产工艺流程、重大危险源、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管理现状等,涉及人、机、物等方方面面,数据覆盖面大,大大提升了开发区安全生产整体预控能力。

2.2 配备移动终端

为全面提升安全监管信息化水平[5],充分发挥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暨“网格化”综合监管平台在日常安全监管工作中的作用,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合电信部门启动了“零费用”移动终端配置,免费为辖区生产经营单位安管员配发预装信息系统的智能手机,科技助力安监,实现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实时动态监管,开启了开发区安全生产监管的信息时代。引导企业主动开展安全隐患自查自纠,将所有辨识出的较大危险因素及其管控措施录入信息平台,形成大数据库,实现监管部门对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实时监控、对企业安全风险的实时感知,及时准确掌握企业安全生产状况。

2.3 安装远程监控

安装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以来,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监管人员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通信设备对企业消控室、危化品仓库等重点部位现场进行实时监控,改变了以往必须到现场检查的工作方式,并可通过对讲功能及时、快速督促其整改并消除安全隐患。此外,可在远程监控中通过抓拍、录像等功能可对企业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取证,通过回放,可以追溯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可以说,通过远程监控视频交互,能够做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规律可循”,替代传统的人力巡查模式,有效提升了监管执法效率与应急管理能力。

经过不断改进和“打磨”,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智慧安监”信息管理平台于2017年底实现安全监管工作远程化、可视化和智能化,实现了开发区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改革与创新目标。

[1] 李学盛,杜乐谊,包其富.“智慧安监”概念初探[J].安全,2014,35(12):1-4

[2] 徐海江,程晓燕,张晔.顺应时代潮流,打造“智慧安监”—浦东新区安全监管局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J].上海安全生产,2016,(6):50-51

[3] 陈晶,刘镇泉.湘乡市:打造“智慧安监”体系,引领科学化监管[J].湖南安全与防灾,2017,(11):18-21

[4] 谷汶谦.“智慧安监”在江宁落户—助力企业本质安全和政府监管执法[J].江苏安全生产,2015,(11):29

[5] 杨娜.长春市净月区安监局着力打造智慧安监新时代[J].吉林劳动保护,2017,(2):33

猜你喜欢
余杭安监技术开发区
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不断强化四种能力 奋力争创五好园区
通过兖州区应急局看地方安监部门存在的问题
读迷作品
“你好亚运!余杭@未来”
“疫”起战斗——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统一战线同心抗疫
雾是怎么来的?
安全必须要入心——记北京“最美安监巾帼”袁秋红
基层安监人员是“背锅侠”
《杭州余杭径山》《晨曲》
安监总局:前四月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致7385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