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穿刺置管术对胸腔积液的治疗效果分析

2019-01-03 11:40侯永婉
关键词:胸水引流术胸腔

侯永婉

(贵州省盘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贵州 盘州 553537)

一般认为对于顽固性胸腔积液、积液量在50 mL以上、胸腔积增加速度上升速度较快的对象,选择置管引流,但是对于普通的对象,是否可使用置管引流有待商榷。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评价胸腔穿刺置管术对胸腔积液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7年1月医院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181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①少量或中量胸腔积液;②采用胸腔穿刺引流或置管引流术;③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无肺实质性并症状;②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急性呼吸衰竭、心血管受压症状;③恶性胸腔积液。其中,引流组121例采用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男71例,女50例,平均年龄(51.4±10.5)岁,积液量:少量12例,中量109例;抽液组60例采用胸腔穿刺抽液术治疗,男36例、女24例,平均年龄(52.2±11.4)岁,积液量:少量5例,中量5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积液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抽液组

首次抽液≤600 mL,第2次<100 mL,每次抽吸间隔时间2~3日,直至参与胸水在1.5 mL以下。

1.2.2 引流组

2%的盐酸利多卡因5~10 mL局部浸润麻醉,胸腔闭式引流。腋前线与腋中线之间第五或第六肋间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消毒后局部麻醉,做一稍大于管径的切口,戳破胸膜进入胸膜腔,扩大切口,送入引流管,引流管28/36F,部分对象选择中心静脉导管。

1.3 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复发率。胸水完全吸收时间、住院时间。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Edward标准评价疗效:①完全缓解,胸水消失或至少维持4周以上,无严重并发症;②部分缓解,胸水减少>1/3,维持4周及以上,可有轻微并发症;③无效,胸水减少<1/3,维持<4周,有严重并发症[1]。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疗效

引流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无效、总缓解率分别为64.46%(78例)、30.58%(37例)、4.96%(6例)、95.04%(115例),抽液组则为51.67%(31例)、20.00%(12例)、28.33%(17例)、71.67%(43例)。引流组完全缓解率、总缓解率高于抽液组,引流组无效率低于抽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并发症、复发情况

引流组气胸2例、感染1例、腰背痛1例、穿刺伤1例,合计发生率4.13%。抽液组气胸3例、感染1例、肺水肿3例、穿刺伤2例、腰背痛1例、肺功能损伤3例,合计发生率21.67%。引流组并发症合计发生率低于抽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胸水完全吸时间、住院时间

引流组胸水完全吸收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7.3±1.6)d、(11.5±2.1)d,低于抽液组(9.0±1.5)d、(14.2±3.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本次研究显示相较于抽液组,引流组的对象疗效明显更好,完全缓解、总缓解率分别为64.46%、95.04%高于抽液组51.67%、71.67%,与此同时并发症发生率4.13%低于抽液组21.67%,与此同时胸水完全吸收时间、住院时间也显著下降。提示疗效较好,同时更为安全。引流组治疗胸腔积液的疗效更为显著的机制可能为:①引流具有持续性,能够的清除胸腔积液,特别是那些炎症原因所致的胸腔积液,积液的产生是源源不断,而不是单纯的吸收障碍;②能够避免快速抽吸导致的肺内外压力失衡,从而减轻抽吸所致的肺损伤[2-3]。

采用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胸腔积液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

猜你喜欢
胸水引流术胸腔
常规病原学检测在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肝硬化并胸水再发危险因素的预测
胸腔巨大孤立性纤维瘤伴多发转移1例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不同手术时机运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胸水型猫传染性腹膜炎的诊疗体会
高位肛周脓肿给予切开挂线引流术的治疗效果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胸腔积液中CRKL的诊断价值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引流术后再出血进展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