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文化在城市历史地图集设计中的研究与应用
——以《太原印迹》为例

2019-01-03 09:07曹钦
城市勘测 2018年6期
关键词:图集印迹制图

曹钦

(太原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2)

地图、文化、城市历史三者看似毫无关联,但通过地图与文化的结合,历史与文化的融合,就形成了“观图知史”、“读史识城”,突出了城市发展的韵味。探索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和演变脉络,对拓展地图文化理论和产业的研究范畴,推进地图制图更好更快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1 研究背景

“千言万语不如一张图”。制图者都会把城市记忆整合编绘成图,揭示城市文化底蕴、历史沿革、风貌特色,形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地图(集)。读图者阅读,用图者使用,就成为感知城市、解读城市的一种途径,也是地图文化在地图设计中研究的具体体现,尤其是历史地图(集)。

城市历史地图集作为地图文化重要载体,将城市千百年积淀的文化以最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而且是读者乐于接受的,进而达到了传承历史文化的目的,将地图、文化与历史紧密相连。

打开城市历史地图(集),不单是有趣的轮廓、载负的信息,还有展现给读者的是一个缩小的城市,一个可以了解城市历史文化底蕴的载体。

2 城市历史地图集设计

地图是时间的定格、空间的再现。蕴含着地图文化的地图设计必定是一个“活着”的地图作品。通过地图文化来设计城市历史地图集,能够更好地记录城市的建置沿革和城址发展,向人们介绍、展示这座城市。对探索地图文化在城市历史地图集设计中的作用和影响、研究城市历史地图集设计理念与方法的新思路、促进地图文化产业的兴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太原印迹》为例,重点阐述城市历史地图集的设计理念与方法。

2.1 设计原则

在《太原印迹》编制中大胆创新,利用地图数据库,正确地反映出各要素地理分布规律与区域特点。将地理底图的分类分级、建置区划的表达形式等各方面统一协调,强化地图语言的统一设计,突出地图语言与历史时期的和谐搭配,提升艺术与视觉体验的可视化效果。

因此,笔者认为设计时要遵循历史发展的规律。在地图文化大环境下,要素的位置、形状、大小、色彩都要受到原则性约束。

“雅俗共赏”的地图作品的设计原则应具备:①以最优的方式传输表达空间信息;②剔除无关、非重要性地物表达;③保证定位精度,做到要素关系准确;④地图符号有一定的象征性,且通俗易懂;⑤语义表述明确;⑥遵循预设的制图规则;⑦对于同类事件在制图表达时要增强可对比性;⑧地图色彩符合地图主题,要围绕美学原则进行设计;⑨便于印刷出版;⑩突出地图特有的量化、定位和图形显示功能。

围绕这十大原则进行了总体设计,主要包括:①分析和研究制图区域;②根据制图对象,确定地图主题、内容和使用者;③根据使用地图的要求确定地图内容;④收集、整理、加工和评价所选制图资料;⑤确定各类要素和地理信息在地图中的表示形式和符号表达方法;⑥进行制图资料与数据的处理,确定综合原则与指标以及数学基础设计;⑦进行图面、版式及装帧方案设计;⑧确定地图编绘工艺流程和生产要求;⑨确定地图整饰方案;⑩确定地图质检方案,明确质量目标与关键点。

2.2 主题和表现形式设计

通过研究太原城市历史文化价值与特色,结合太原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相关要求,确定了《太原印迹》的主要内容。即:采用空间与时间相结合的方式,以时间轴形式展现建置和城址,以图文结合方式,用通俗的语言客观准确反映太原从秦朝至今各代的建置、城址和历史发展脉络,重点介绍建置和城址变化信息。依据主要内容,以“感知·解读”为主题,按照“对比中有协调、协调中有对比”的理念,设计了“印迹辞典”、“建置沿革”、“城址发展”和“影像十年”四个专题图组,以山西省范围的小比例尺地理底图为主,采用古代颜色和现代色调结合,以具有古典气息的颜色和图案为背景主调,以“竹青”、“绾”、“月白”等色调区分各图组,以此来突出图集的整体可视化效果,达到内容清晰丰富、准确易读的效果,实现了地图内容的层次感。

图集采取纵轴的“时间效应”与横轴的“空间效应”的空间立体表达,以历史沿革与发展为主要线索,运用地图文化和现有的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呈现出城市的记忆,并通过增强地图艺术气息以求达到一定的深度,充分体现出了创新性和先进性。

(1)制图资料收集和选取思路

如何收集有效的制图资料是编制《太原印迹》的一个关键点。收集的资料有效与否,直接关系到成图效果和读者感受。因此,收集初期,就以地图文化为导向来分析收集哪些资料,如何甄别收集到的资料。

编制建置沿革和城址变迁时,首先需要查阅大量的史籍文献,尽可能地收集各历史时期的古老地图,然后对其编号分类,研究分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将不同时期的有效资料落在基础地理底图上。由于时间跨度2510多年,历史文献残缺或记录不全,难免会出现失误,在简要学习了历史地理学理论后,发现只有通过复原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置范围和城址轮廓才可能准确地认识发展历程,才能提供客观认识和必要的参考依据。同时,在收集建置范围资料时,确定以现太原市域为参照点,比对各个历史时期建置范围,这样就会大大提高建置沿革和城址发展的纵向可比性,提高历史和现实的对照,提高资料收集的有效性。围绕基本思路确定了资料收集的范围,满足了地图的地理适应性、内容准确性。

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遵循的原则有:①还原历史,以史为鉴;②尊重历史,以图为证;③了解历史,以准为主。

(2)版式与装帧工艺设计

在版式设计中与古典相结合,如图1所示,融入中国古典元素和具有太原特色的文化符号,运用吉祥、如意、荷花、祥云、龙图腾等元素。每一时期的地图均采用单幅编制和印刷的形式,便于向用图者提供完整的太原建置范围和相关信息。

图1 图集引用的古典元素样式

在装帧设计上,图集突破常规的开本形式,采用“折扇”形式进行装帧,如图2所示。为保证“折扇”的装帧效果,经过对常用印刷纸张进行比较,最终选定宣纸作为印刷材质,封面以丝绸装裱,并设计了配套的图盒和图袋,便于图集保护和携带,如图3所示。使得《太原印迹》更加古朴典雅,达到了雅俗共赏的效果。

图2图集“折扇”装帧效果

图3 图集包装效果

2.3 地图语言设计

在符号设计中融入了较多历史元素,选取具有“锦绣太原”特色的龙图腾将地图符号的组合感受、选择感受、等级感受、数量感受融入设计中。

在色彩配置上,依据感观进行设计,使用图者可以快速感受到这是一部历史地图集。因此,《太原印迹》全部采用了中国古代颜色进行色彩设计,这就要求颜色种类不宜过多,每一个图组采用同一个色系,借助色相、明度和饱和度加以区分各个要素。这样可塑性强,符合历史地图审美需求,整体图幅古朴典雅。

古人将青、赤、黄、白、黑称为五色,亦即本色;将它们混合调配出的新颜色,叫“间色”。在进行色彩设计初期,采用 “本色”调配,出现了色彩反差大,直接影响用图者的感官感情的问题,因此分析其原因,采用 “间色”,最终设计了以竹青、绾、月白为主的图集色彩,进过反复尝试和查阅相关史料,将主要的19种古代颜色进行了改进,如表1所示,使得整个幅面清新淡雅,具有浓厚的历史气息。

古代颜色 表1

在注记设计中,从提高制图表达效果与美感的角度出发,对注记大小、排列、色彩等进行了设计,并将注记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地理底图中的地理注记。按照日常的制图表达规范和惯例进行设计。对于一些常见的注记式样,比如山脉注记、水系注记都沿用惯例,避免用图者的惯性思维被打破。

第二类是专题要素的专题注记。在“建置沿革”图组设计中,考虑到地貌晕渲为底图背景,其色彩较为复杂,宜选用字形较粗的字体,并将专题注记的色彩定为红色,进行轮廓描白处理,增强字体醒目感和与底图的色彩对比,使得文字一目了然地反映在图中;在“城址发展”图组设计环节,模拟古代时期人们惯用的字体样式,选用隶书体、楷体进行注记设计。为了减少在用图过程中对各类注记的判读,对于水系注记和山脉注记仍使用现在日常的制图表达惯例进行注记。这样可以兼容人们的读图习惯,又能从大量的地图信息中快速查找到关注的专题信息,从而达到了“雅俗共赏”的地图作品设计原则,体现出《太原印迹》的“对比中有协调、协调中有对比”设计理念。

第三类是图幅的说明注记。它是对专题信息的补充和解释。这类注记是要与专题注记一起配合使用才能达到对专题信息的准确理解。如果在地图中添加说明注记会大大增加地图信息的载负量,影响用图效率和读图效果。为此,说明注记在排列上利用图集的开本大小,专门留出一定幅面用来添加说明,并保证地图与说明在同一展开页中。这样就会大大增强地图信息的传递,激发用图者读图时的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

为了达到统一协调,图集名称使用统一字体并设计了Logo。通过这一设计体现出图集的一致性、连贯性与严谨性,突出所要表达的主题蕴意,如图4所示。

图4 图集名称Logo标识

此外,为了更好地突出图集的古朴典雅,在文字编排上古代和近代时期的图幅所采用繁体文字,现代时期图幅采用简体文字。并且图集页码也采用中文大写计数。依次为:壹(一)、贰(二)、叁(三)、肆(四)、伍(五)、陆(六)、柒(七)、捌(八)、玖(九)、拾(十)、廿(二十)、卅(三十)、卌(四十)、圩(五十)、圆(六十)等。

3 总 结

地图文化贯穿于历史地图集的设计中,可以多视角反映出历史的变迁,加以对比和协调,可以清晰地突出主题,达到视觉感受的多种效果,促进用图者对地图注意力的集中;可以理清城市发展的历史线索和脉络,多层次地展现城市发展与演变所拥有的历史文化价值。将多时代、多角度、多维度、多尺度的文化集成体以新型地图的形式呈现出来,以创新为核心,融合多元文化,利用不同载体完善地图文化,用好地图文化,将具有很大的创新与需求空间。

猜你喜欢
图集印迹制图
马 浩
走进大美滇西·探寻红色印迹
无声手枪如何消音?
世界抗疫图集
现场图集
成长印迹
小明巡山记
二向反射模型在土地覆被制图中的应用
动物打呵欠图集
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