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航空兵场站野战通信导航想定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2019-01-03 02:00章小梅黄子革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52期

章小梅 黄子革

【摘要】组织战术想定实战化教学,不仅能够代表敌我双方未来发展方向,而且能实现院校教学的超前性和引导性,为学员岗位任职奠定基础。本文从掌握野战任务特点、设计想定教学内容和细化想定教学实施三个方面进行了海军航空兵场站野战通信导航想定教学的探讨。

【关键词】海军航空兵  野战通信导航  想定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52-0002-02

近年来,海军机场已陆续配备A台、B台、C台、X雷达等机动式通信导航装备,基本具备了开展机动式通信导航台站建设、组织和运用的硬件保障能力。但通过部队调研发现,机场训练还存在不成规模、未成系统、不够规范全面的问题。因此,加强海军航空兵场站野战通信导航想定教学的组织实施教学,为海军部队开展野战通信导航台站力量建设论证、进行相关演习演练和作战准备提供决策服务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了解岗位,掌握野战任务特点

野战机场担负着航空兵疏散隐蔽、紧急起降的重要任务,其开设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一项重要应急措施,野战通信导航则是伴随着野战机场的开设而确立。其任务特点可以概括为: 开设任务急。海军航空兵野战机场的开设往往面临任务紧急、时间短暂、没有充裕的准备时间等局面。特别是在高技术局部战争中,战局发展迅速,情况千变万化,对野战机场的开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野战机场重要组成部分的各种导航台站,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开设,以保障航空兵遂行紧急任务。

涉及地域广。开设野战机场导航台站,因受机场位置、所要保障的机种、周围地形、电磁环境和装备、人员情况,以及交通、供电、通信、生活保障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涉及面之宽是其它永备通信导航台站所无法比拟的。在选择台站址时,必须综合考虑上述各种因素,否则,将会给导航保障带来极大困难。

任务类型多。针对不同保障机型,对应野战通信导航台站装备组合不同。对大型作战飞机其设立的导航台站相应多一些,应沿航路建立大功率导航和对空通信走廊。对于直升机起降,因其开辟的野战机场面积较小,需确立的导航、对空通信系统相对较少。而歼击机需要全方位、全天候导航,不但要设立多网点的导航台站,还要考虑超远距导航和双向起降的问题。

要求标准高。野战通信导航台站架设,对时间、标准和环境都有较高的要求,尤其是臺站周围的电磁环境、地形、建筑物、树木等,都必须符合《航空无线电导航台站配置和场地环境要求》。野战机场跑道标准要求非常高,如在高速公路上设置野战机场,其跑道宽度、两侧树木等都会对飞机起降产生影响。

二、贴近岗位,设计想定教学内容

“对空通信导航指挥”专业学员,其岗位职责就是带领航空兵场站通信营导航连(分队)的地面台站班组人员,去完成规定的任务。因此,需要紧贴部队岗位使命任务,科学设计想定教学内容。

紧贴部队使命任务,明确想定课题。近年来,一些较为先进的导航装备和器材陆续装备到航空兵部队。摸索野战机场导航台站应急开设的特点、规律和方法,加强这些导航装备的训练,使导航分队的每个操作员都能正确使用,熟练操作,以充分发挥这些装备的应有作用,从而提升战斗力。一是基于重难点问题设计想定课题。以提高学员的“野战通信导航筹划能力”、“组织指挥能力”、“复杂情况处置能力”为主线,将训练课题区分为“导航通信筹划”、“导航通信网系运用”和“作战行动指挥控制”等想定内容类别;二是基于作战流程设计演练进程。围绕“战前野战通信导航准备”和“野战通信导航实施”两大项工作,按照“战备等级转进”、“受领作战任务”、“制订野战通信导航方案”、“组织导航通信勘察”等基本流程,整体设计想定活动进程;三是基于教学效果设计想定形式。想定形式设计,注重“室内作业与野外演练”和“模拟演练与实兵实装演练”相结合,作战导航通信筹划以室内综合作业为主,野战导航通信实施,重点进行野外实兵、实装教学,使想定教学更加贴近实战。

围绕任职能力需要,设计教学方案。紧贴海军航空兵场站野战通信导航的使命任务,瞄准专业训练中的重点、难点,以总体设计抓好,合理设计教学方案。一是着眼课程体系强化总体设计。从海军航空兵场站导航课程教学目标出发,依据教学分目标、教学内容和结构合理、教学时间安排等,科学调控进程,设计训练问题,实现作业内容与理论教学紧密衔接;二是针对需求构思教学重难点。紧紧围绕场站野战通信导航专业训练实际,做到想定作业的重点、难点与部队训练无缝连接,想定作业的创新点与部队作战新思想新战法相统一,切实想定作业提升通信指挥专业学员的组织指挥能力;三是基于矛盾点构设作业实施方案。利用“对立统一”的思想指导海军航空兵场站野战通信导航专业方案的构建,既做到作业内容、程序的完整,也抓好每一个训练问题均有突出的矛盾点,实现想定作业实施方案在思路上有创新、在内容上有拓展,并通过教学中严格落实实施方案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突出技术战术训练,优化保障程序。整个野战通信导航台站建台保障程序可优化成四个阶段:前期准备、部署实施、开通运用和工作总结,其流程如图1所示。保障四个阶段是本专业毕业学员岗位工作所必须到的。在领受开设野战机场导航台站任务准备时,明确所要保障的机种及其担负的作战任务,以及开设时限和具体要求;在勘选台站址部署时,对行军的基本路线加以确定,所有的导航车辆均应按照预定的路线行进,随时保持联络,保持好行军秩序,保证车队安全、及时到达;在台站快速开通运用时,明确分工,严格按照天线的架设程序协调动作,精密进场雷达车等车载装备的架设与撤收作业,确保天线架设安全顺利;在实施总结阶段,通过固化经验能力,既可以发现保障程序中的问题和缺陷,加以反复修改,使野战导航台站保障程序的内容尽可能切实可行,又可以在保障程序的同时提高制定战术想定的能力和水平。总之,受训学员通过技术与战术相结合训练,不仅使导航分队能精技术、通战术,熟悉台站配置、台站址选择、防护及电磁环境的基本要求,而且进一步提高了导航分队的基本技能、综合保障能力和导航分队的应变能力。

三、模拟岗位,细化想定教学实施

依据野战通信导航的任务特点和想定预案,模拟岗位,进一步规范保障程序细化想定教学实施,有针对性地开展想定教学,使学员毕业即上岗、上岗即胜任,实现院校学员培养与部队岗位人才需求的无缝衔接。围绕演练任务,营造教学实战氛围。专业演练教学是检验指挥类专业学员理论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平台,是升华和淬火指挥能力的重要手段。着眼“能打仗、打胜仗”备战需求,课程设置有“征用民用机场背景下野外机动式通信导航台站组织与运用”、“陌生航线野外机动式通信导航台站组织与运用”、“国家I级高速公路野外机动式通信导航台站组织与运用”等演练科目。演练环节分为“方案制定、专攻精练、战术合练、效果评估”四个阶段,实施对象包括对空通信与导航指挥专业“4+1”学员、导航工程专业在校区做毕业设计的直通车学员和通信导航技术专业士官学员三个班次,以定向机、超短波塔台和超短波对空台等多型实战装备为依托,以导航连连长(主值班员)、通信技师、定向员、话务员和操纵员等为岗位战位背景,以“野战A台的架设与抗干扰通信”和“B台的架设与开通”等实战任务为驱动,对学员前期所学知识、能力进行综合性检验,让学员提前感受战场的火药味和适应战争的节奏。

区分教学层次,量身定制岗位角色。在专业演练实施过程中,定制演练科目岗位角色,设置模拟导航连、分队、班台站编组,实行层次内岗位轮流值班制度,并担任导航连连长(主值班员),指挥对台站的架设与开通、通信策略的选择与使用,以掌握装备保障和作战指挥程序。士官学员按照指挥员的指令完成台站架设的具体实施,并担任定向员(或话务员)操作使用装备,完成定向和对空联络任务,以掌握任职岗位装备操作规程和岗位操作技能;直通车学员结合毕业设计任务,在演练过程中负责对超短波电台在不同抗干扰模式、不同调制方式下的抗干扰性能的技术检验,以全面掌握装备战术性能和灵活作战运用。演练中,学员是主角,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做和用中学,强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员将演练的指挥权交給学员,不再是演练实施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而是和学员一起编入各分队,与学员共同完成科目的演练,并重点放在对实战化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估上。

嵌入竞赛环节,淬火装备保障技能。以岗位任职能力培养和实战任务驱动为牵引,结合成熟演习演练案例浓厚战场氛围,区分教学层次轮流扮演岗位角色,设置竞赛对抗环节淬火装备保障技能。课程组在总结近年来专业教学和大型专业比武竞赛经验的基础上,在野战机场导航台站想定教学中嵌入了实战化比武竞赛系列活动,开发有“xx电台的参数注入”、“xx雷达的特情处置”等竞赛科目,固化实施细则和评分标准,规范组织程序,设置奖项和颁发证书,计入专业考核成绩,并结合部队联训联考等大型活动加以考核实施,全面调动学员主动参与专业课程学习训练的热情,极大提高了专业课程实战化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也在比武竞技对抗中培养了学员“有第一就争,有红旗就扛”的军人血性和集体荣誉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