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志愿服务长效发展机制研究

2019-01-03 02:03齐真
丝路视野 2019年4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研究

齐真

摘 要:高校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其在课余时间利用自身的能力无偿为他人、社会提供援助,具有广泛性、针对性与创造性等较为显著的特点。高校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能有效促进其思想道德的成熟与完善,目前,已经成为大部分高校进行实践育人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分析建立高校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长效发展机制的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相关高校志愿服务活动情况着重探索建设完善长效机制的具体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学生 志愿服务活动 长效发展机制 研究

一、高校学生进行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对高校志愿服务活动认识存在误差

大部分高校在进行志愿服务活动时,多半是由学校的共青团、学生会进行组织,因此,大部分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很难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理解本次活动,反而更多的是将其思想教育作用发挥出来,这样的社会实践本身便缺乏高度与力度,因此,在长效发展机制方面便存在一定的漏洞。即使有些高校在学生进行志愿服务活动时安排某些部门进行配合,这种配合也流于形式,根本没有起到任何作用。由此可知,大部分高校对于志愿服务活动工作本身认识不足,相关机制同样不健全,这样的思想状态也会影响到学生对于志愿服务活动的认识。

2.为完成任务而进行实践

部分高校学生会将志愿服务活动当作学校安排的必须完成的任务,因为学校要求学生在每个暑假要填写社会实践反馈表格,若不进行志愿服务活动,有的学生在此方面便很难达到要求。部分高校因为地方教育部门存在志愿服务活动方面的要求,会组织学生为了完成相关任务而进行社会实践,没有真正起到对学生的教育作用。还有部分学生会直接到单位、企业盖章,并编撰一些志愿服务活动的经历。在这些情况之下,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已然失去了原本的意义与价值,如何有效促进志愿服务活动的质量,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是当前高校进行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需要重视及考虑的问题。

3.志愿服务活动流于形式

每年每一所高校上报的社会实践队伍数量较多,但实际参与相关志愿服务活动的队伍却寥寥无几,甚至有些志愿服务活动启动时吸引了较多目光,但是却在人们的关注中悄无声息地消失了痕迹,最终杳无音讯。除此之外,受到学校错误认识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会有部分大学生花费大量时间拉赞助,为了满足赞助单位的需求利用多种方式找到媒体进行宣传,认为这是进行校企合作的最佳方式,但实际上,这种行为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而这类社会实践也没有办法为学生的思想道德及相关技术技能等方面,反而使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养成了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错误的意识,长此以往下去,将会对学生的思想道德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因此,高校必须制止现在这种错误的社会实践风气,将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容不断充实,使其从内容与形式上都能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带来一定成长,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培养。

4.社会环境支持度不足

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主要是为了接受社会环境的教育,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与社会实践能力,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需要一定的成本,部分单位、企业不愿浪费这些成本为大学生提供机会,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些成本无法得到最终的收益,尤其是一些看重经济效益的单位、企业,更不愿增加支出成本,导致很多大学生失去志愿服务活动的机会,因此,社会环境的影响使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受到不利影响。

二、建设高校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长效发展机制的具体措施

1.重视志愿服务活动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社会环境对于人才的要求逐渐发生变化,原本的知识文化素养已经无法满足岗位实际需求,除技术技能之外,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也成为职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作用开始逐渐表现出其重要性。高等院校各级领导要正确认识到志愿服务活动的意义与价值,要在校内建立完善、统一的领导机构,同时配合相关保障体系与实践育人机制,以此为基础促进高校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长效发展机制建设完善化。除此之外,学校还要重视对志愿服务活动的经费投入,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认识到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志愿服务活动环境,使其能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与技术技能。

2.将其纳入学校教学规划

志愿服务活动作为社会实践的一部分,是高等院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构成元素。将其融入学校教学规划之中,并规定完成志愿服务活动能够获得的学时、学分,并在各个专业的课程安排中表现出来,只有这样,学校才能真正为志愿服务活动在教育中的作用树立标杆,而学生也能在此过程中理解志愿服务活动的价值,才能使学生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志愿服务活动上,使其有更多的热情与动力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之中,逐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志愿服务活动本身是一种占据较大优势的思想道德教育方式,因此,学校应当积极鼓励大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之中,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相应的考核方式、激励机制,使学生能更多地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之中,在了解其意义与价值的基础上对自身综合素质进行培训与提升。

3.明确相关志愿服务活动主题

明确志愿服务活动的主题,主要是为了引导大学生了解参与不同志愿活动的目的,从而使大学生在了解自身需求的基础上有选择性地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社会系统本身便表现出强烈的复杂性,因此,学生可以参与的志愿服务活动主题有很多,只有选择那些意义重大、与社会实际相切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满足学生专业优勢与特长的内容作为志愿服务活动的主题,才能更好发挥学生的价值与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志愿服务活动效果。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接受教育,学校便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使学生在受教育的同时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作出相应贡献,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同时使其养成良好的实践能力与奉献精神。除此之外,学生还能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学会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使其能更好适应“学生到社会人”的身份转变过程,为后续的就业奠定坚实认知基础。

4.强化志愿服务活动针对性

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时,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大学生选择合适的内容,例如大一的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较少,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可能性较低,此时,学校及相关管理部门可以为其安排一些社会考察、服务类型的活动,还可以安排一些爱国教育宣传活动,使其能够在参与该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对于大二的学生,可以为其安排一些较为专业的志愿服务活动,使其能够更好地利用此类活动锻炼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自身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对于大三的学生,便可以安排一些与未来就业相关的志愿服务活动,使其能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提高自身对于岗位的理解与认知,从而减少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畏惧感与陌生感。这种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技能检验学生对于自身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又能及时查漏补缺,了解自己的不足,真正能做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从而使学生成长成为社会环境需求的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

根据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环境对人才的要求可知,高校在组织学生进行志愿服务活动时,要重视志愿服务活动与社会热点的结合、要重视其余学生专业内容的结合、要重视其与学生就业方向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热情被不断激发,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培养,在了解自身就业竞争优势与劣势的基础上进行查漏补缺。

5.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

一般情况下,在进行志愿服务活动时,学校会安排专门的教师团队领导学生,以便于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同时对其志愿服务活动进行适当的指导。因此,学校与教师自身都应当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树立正确的志愿服务活动认知,并使其在后续的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有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使其综合素质得到有效保障。

6.建立完善志愿服务活动基地

学校在引导学生进行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需要为学生建立相关活动基地,这一基地并非直接安排学生在此处完成志愿服务活动,而是引导学生在基地得到志愿服务培训机会,使学生能够在后续的志愿服务活动中更熟练的应对相关问题。一般情况下,大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很多都要和别人打交道,因此,学校需要实现引导学生进行培训,才能更好应对志愿服务活动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除此之外,志愿服务活动基地还应当为学生收集一些社会上需要志愿者的项目,使学生能在学校的帮助下找到真正的志愿服务活动,而不是盲目参与社会上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因为这样的盲目行为很有可能会遭受到安全的威胁。因此,学校必须建立以学生实际需求为基础的多功能基地,保证其教育性、学习性与服务性,使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不断成长。

三、结语

根据文中内容可知,若能建立高校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长效发展机制,就能促进大学生志愿组织的规范性与延续性、创造更多社会经济价值、形成良好社会道德风气。但根据笔者对部分高校志愿服务活动情况进行了解后发现,其中还存在对高校志愿服务活动认识存在误差、为完成任务而进行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流于形式与社会环境支持度不足等问题,若任由这些情况继续发展下去,将会严重影响高校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热情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最终质量。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志愿服务活动的作用、将志愿服务活动纳入学校教学规划、明确相关志愿服务活动主题、强化志愿服务活动针对性、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建立完善志愿服务活动基地、保证志愿服务活动时间充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高校志愿服务活动长效发展机制的建立带来良好影响,使其能为高校学生带来更高质量的志愿服务活动的工作,使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张晋.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长效管理机制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2010,(13).

[2]蔡建淮,李荣志.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路径选择——以南京N学院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8).

[3]张勖.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研究——中美比较的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09,(12).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教育部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区域经济发展视角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形成策略
“运动世界校园”对促进高校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调查研究
公司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