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广播视频化技术应用及发展前景

2019-01-03 02:01李传忠孙勇刚
传播与制作 2019年12期
关键词:融媒体

李传忠 孙勇刚

【背景】广播电视的发展离不开技术进步,同时也受到广播电视机构改革和国家政策方面的影响。当前5G技术、AI应用、4K和8K及融媒体的建设,广播电台、电视台的合并推进等一系列事件,把广播电台的节目和技术革新推向了前台。

【关键词】广播视频化 融媒体 节目分发 网络电台APP

一.广播电台面临的现状

随着车载听众群成为最大的主流,各级广播电台确确实实红火了一把,这得益于车辆自带调频接收机,大多数地区目前仍然以地面调频覆盖为主。包括数字地面广播(CDR)依然是以无线覆盖为手段,就接收端发展状况来说前景堪忧。传统广播的这种信号传输出口受限,随之而来的是阿基米德FM、蜻蜓FM、喜马拉雅FM、荔枝FM等网络电台集中平台推送成为主要收听方式,一旦新的交通工具配备网络收音机,地面接收可能会像目前的AM接收一样,覆盖率迅速降低。唯一留给大家的是“FM”,让大家知道这是曾是广播。

二.广播数字化和IP化进程

广播节目的数字化,经历了大概二十年,完全脱离了传统的磁带、CD等载体,从模拟到数字,然后IP化,最终将成为网络数据流形式。IP化的系统更安全,结构更简单,维护更便捷。

5G时代来临、云平台的普及促使广播制作、传播、参与接收方式转变。做节目的同事已经在反应,网络曲库的版权意识限制了他们采用,不能再像以往随便可以搜得到,下的来,用得上。需要一个云编辑平台,既能实现素材共享,又可以让网络传输内容安全有保障的,当然,也应带有广播的视频化解决方案。

三.必须要广播视频化?

“广播要不要视频化,这个问题萦绕在每个广播人的脑海中由来已久,做还是不做,有人说不做还能活下去,做就是死路一条,也有人说,做虽然很难,但这是广播在媒体融合大背景下必须要走出的一步!”——北京永安博张树新。引用的这段话,可能是最好的回答。

广播电台的视频化进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产生视频化需求,此阶段无质量要求、无互动方式,仅仅解决了能看到主持人,例如使用360摄像头,也就是说采用监控的方式,让主持人在某个平台上露露脸。这样的效果如何?“苏州台十多年前就试过,刚开始,链接数还挺多,可以有几百甚至几千,但几个月后链接数就下降为个位数十位数了”。“广播视频化一定要有吸引人的节目内容,如果只是直播间加个摄像头上网直播,主持人没有视频化的表演,没什么意思。”——苏州台董永生。

第二阶段实现网络和电视融合后的视频直播,模式以电视播出为主,对灯光、摄像、导播要求较高,缺点是参与人员多,仅能在个别节目中呈现,严格意义上是电视直播捎带了广播播出。这种现象来自广播电视合并后,迫切需要寻找1+1>2的创新途径。内容上仍然以热线电话交流为主,形式上有广播和电视的播出,在相對狭小的直播室内简单切换。

第三个阶段,完全意义的广播视频化,主要借助网络传输,摄像机机位相对固定,甚至不需要专门摄像参与,导播起主要作用,主持人参与节目互动和表演,节目可以推流到各大平台,实现实时交互,目前案例有北京青年广播,7月12日调试完成的广东台城市之声,《传播与制作》2019年第七期《广播融媒系统可视化设备搭建方案》有详细介绍。

四.融媒体促使广播节目视频化

来自政策方面广播和电视的彻底合并,从人才和技术上有了互补优势;技术发展网络速度提升和未来5G普及,让传输和分发有了基础支撑;县级广播电视融媒体建设中,广电合一,台网融合,媒资管理和中央厨房构架,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其中的地面调频覆盖从主流业务变成了分支。广播和电视间的人员交叉,广播主持人出现在电视中,电视的播音员来到了广播的幕后,为广播视频化奠定了基础。

培养融媒体中的名主持,名栏目,离不开广播的视频化,受众面临的不是没有选择,而是选择太多,不知道要关注什么,广播的视频化就是替他做出选择。哦!原来做广播的那一群人在这里!

五.广播视频化和电视的不同之处

首先是内容上,仍然以广播节目为主,语言表现是信息载体的主导,画面和机位的运动相对较少;其次是对设备的需求,门槛要远远低于电视的要求,特别是4K成为电视画面的标配之后,广播的视频化,入门级的一台美颜功能的小型摄像机就代替了操作复杂的专业设备,对背景、灯光等硬件条件要求低的多,这样就不同于电视的贵重设备、大额投资、制作编辑周期长;三是节目的传输平台不同,与电视不同,广播视频化的屏幕绝大多数是以手持终端为目标用户;最后是节目的形式,以直播为主,实时交流,注重时效性。

广播的视频化的另一个特点是和融媒体的结合,和小型活动的网络播出结合,做得了灵活配置,轻量化和多方位。例如信号源方面,可以是演播室内的摄像机,能用网络资料,还可以是外出记者在4G网络下登录软件客户端后的现场回传画面;在播出时段方面可以和电视黄金时段错峰;可以做成小视频循环播放,不要求全时段的视频化,等等。

六.广播视频化,电台技术发展趋势

广播的视频化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是在相对成熟的网络技术条件下,根据广播台站的栏目设想,在不断实践中自发形成的一种新技术业态。比如要不要全时段的视频化?视频流推送到哪些平台?做不做自己的APP?如何满足或带来听众的二次消费需求?视频源的安全性如何保证?一对多情形下的互动对象选择等,都应能根据需求个性化的定制,或在软件平台中实现。

“广播的优势是伴随性。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拟获取的信息无外乎突发的重要事件、放松愉悦的文艺、为及时有用的资讯,以及多次重复性。”河北保定台陈志军这样说。笔者认为,也只有本着这样的目的,才能把握内容为王的宗旨。所有的技术手段,都是不同的载体形式,传统广播的技术革新,与时俱进就是新媒体。

广播电视面临的大的环境是4K电视的普及,细分用户群已经形成,三大运营商的IPTV瓜分了传统广电的有线用户,越来越多的4K节目源加入竞争和播出渠道。行业内部,AI技术在广电行业还停留在探索和尝试阶段,5G可以说是留给广电发展的窗口期。广播的视频化在这种市场和技术环境下出现,一开始我们就要弄明白,广播视频化是做给谁来看的,视频化的广播节目类似产品生产后的销售。

广播视频化能带来些什么?京青年广播视频化后的合作模式有“媒体+电商、+影视、+企业”。广告方式也由单纯的稍纵即逝的声音,变成方位多角度的立体呈现,如直播间广告牌、可视化大屏、二维码、产品展示等。产生广泛的传播效果,这样一个数据:截止2018年4月底,北京青年广播各大直播平台上累计2.08亿次观看量,碎片化的节目短视频全网累计播放2505.9万次。2018年6月26日北京青年广播台庆特别直播,当天音视频观看量超过600万人次。媒体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就是广播视频化的最终目的。

眼下的广播,内容、形式、交互、分发渠道都有了完全的变化,制作和播出的更加快捷,分工更细致的网络广播,听众、观众群(或许称作网络用户更贴切)的结构变化,收听习惯的培养,技术进步带来多种业态的合作,所有一切,我们努力的方向和所處的时代,将会是广播彻底革命,广播视频化,是媒体在未来十年的变革中需要继续探索与实践的主题,告别大功率的地面发射,高大的电视发射塔或将成为历史。B&P

参考文献

[1] 姜智勇 2018年05月《“听得见,看得远”—北京青年广播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探索与实践》

http://media.people.com.cn/ n1/2018/0509/c14677-29974862.html

[2] 浅谈广播节目视频化可行性

h t t p s://w w w.d o c i n.c o m/ p-2166259080.html

[3] 朱红《新媒体研究》2017年06期 《全媒体时代广播节目视频化的发展路径》

[4] 王晓红《中国广播》2018年02期《媒体融合的新探索:广播节目视频直播化》

[5] http://media.people.com.cn/ n1/2018/0627/c14677-30090793.html

猜你喜欢
融媒体
融媒体时代县级台公众号的运作发展
融媒时代广播评论发展问题研究
重塑媒体融合时代广播传播新优势
融媒体时代传媒人才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内容增值策略分析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
融媒体时代传统报业的转型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