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鱼发病治理

2019-01-04 08:51
电脑迷 2019年5期
关键词:鱼病投饵饲养员

陈 琴

吉林省临江市水利局

1 池塘养殖鱼类发病的高峰期

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正值春夏之交,气温、水温逐渐上升,一般平均气温高于水温。这段时间鱼类新陈代谢加快,生长日趋旺盛,同时也是水中各种病原生物繁殖的时机,是全年鱼病爆发的第一个高峰季节,应事先做好预防工作。主要预防艾美虫病、车轮虫病、竖鳞病、烂鳃病、肠炎病、指环虫病等。每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气温、水温逐渐下降,一般平均气温低于水温,鱼类新陈代谢缓慢,生长日趋减弱,由于气温、水温适宜,也是病原体繁衍的高峰,因而这时是鱼病发病的第二个高峰季节。特别是鲤鱼和草鱼在此时最容易发病,应及时注意均匀投食和吃食卫生。药物预防主要针对出血病、肠炎病、烂鳃病、鳃隐鞭虫病等。

以上两大发病高峰期,前期以2龄鱼种发病为主,后期以当年夏花发病为主。鱼类发病都有一定的季节性和规律性,4—5月、8—9月是一年中气候两次变更的季节。鱼类对环境变化必须进行生理性调节,以适应春暖冬寒的自然变化,这两个时期是鱼类生理上的薄弱环节,对外抵抗能力较差,而这两个时期气温、水温比较适中,病原生物容易繁衍。一旦病原生物侵袭,就容易引发鱼病。因此这两个关键时期更要认真做好鱼病预防工作,坚持全面预防、积极治疗、无病先放、有病早治的原则,以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2 鱼生长旺季病害发生的原因分析

鱼是我国主要的水产品种,其市场需求大,而且在我国养殖面积大,有不少养殖户靠养鱼为生。养鱼过程中发生鱼病危害极大,特别是在鱼生长旺季,防治不及时会导致鱼大量死亡。

2.1 养殖密度过大

春末夏初的水温较高,水体可控性差,鱼的放养密度大会增加病害的发生率。养殖密度的设置要以池塘水质条件、配套设置为依据,如果鱼的密度过大,会提升死亡率。依据多年来的实践,如果池塘中的有机质污染与自净能力处于平衡状态,养殖密度提高,鱼类会增加排泄,造成水质稳定性降低,增加鱼病的发生率。在炎热的夏季,池塘中会出现严重的养殖水体分层问题,池底始终缺氧,这便会增加亚硝酸盐、氨态氮等诸多有害物质,进而出现鱼病。

2.2 投入品管理不到位

投入品如果选择不当或者存在质量问题,会引发鱼病。有时饲养员会使用一些质量差且价格低的饲料,导致鱼体营养不良,出现肝脏色淡以及胆囊变大问题,鱼体抵抗力降低,感染鱼病的概率增加。此外,如果鱼饲料中包含不良促生长素或者违禁药,饲料进入到鱼体后,极易出现机体组织病变,引发出血性死亡。由此可见,做好投入品管理工作,对于鱼病预防非常重要。

2.3 水质条件差

在生长旺季,鱼病多发主要是养殖水体内有较多有机质,导致水质不良。当前,颗粒饲料养殖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鱼类排泄物急剧增加,使水体污染严重,影响养殖效益。基于此,若养殖户依然使用肥水养鱼这一方式对水质进行调控,大量应用有机粪肥,同样会使养殖水体有机质污染现象加剧,使水质调控难度加大。

2.4 鱼病防治不到位

一般鱼病防治都是按照杀虫、消毒的顺序,遵循无病预防、有病治理的原则。杀虫与消毒药物会将水体中浮游生物消灭,降低溶解氧含量,导致鱼类缺氧泛塘,水体亚硝酸盐含量增加、鱼类摄食量减少,进而降低抗病力,引发疾病。

3 鱼病防治措施

3.1 科学调节水质

在蒸发以及渗漏的作用下,饲养员需要及时在池塘内补充新水,通常每7~10d便要注一次水,每次注水高度10~15cm。若水源不充足,需要在确保水色与透明度基础上降低投饵量与施肥量。

池塘水体颜色以红褐色、褐绿色、墨绿色为最佳,水体颜色保证“活”的特点。若饲养密度较高,代表水内含氮量高,可以施磷肥,掺入少量氮肥。

每0.33~0.53hm2池塘需要配置一台增氧机,一方面可以调节水质,另一方面也可以达到增氧的目的,以免出现鱼类浮头的现象。应用增氧机时,需要根据水中溶氧变化基本规律,明确开机以及运行时间,最好在晴天中午、阴天清晨时段开启机器,傍晚时段关闭。运行时间需要按照当日天气、鱼类浮头状况以及水质等加以明确。

3.2 做好投饵管理

为了预防生长旺季暴发鱼病,投喂管理非常关键。在生长旺季,池塘的水温要高于20℃,该时段鱼类的生长速度最旺盛,所以需要做好培育工作。饲料投喂时,要关注以下几点:一是投饵量。投饵量要以天气、水质、鱼类摄食状况为依据进行确定。如果天气晴朗且水质清澈,鱼类摄食量大,可以适当增加投饵量,相反则要适量减少,最好在投喂精饲料之后的30min内吃完。如果投喂的是青饲料,需要在当日内吃完。若为贝类饲料,要在下次投喂之前吃完。二是投饵频率。通常精饲料投喂次数以每日2次为宜,9:00—10:00和14:00—15:00各喂一次。青饲料每日以1~2次为宜。饲养员要对上午鱼类浮头阶段与夜间的投喂量进行控制,避免出现病害。三是饵料质量。精饲料必须要保证充足的营养,使用正规厂家的产品。青饲料与鲜活贝类都要符合鱼类口味,保证无毒无公害。四是投饵地点。饲养员要定点投喂饲料,可以搭建饵料台,投喂时也可以对鱼群吃食状况进行观察。

为了提高鱼类摄食量,需要投喂天然饵料,保证摄食需求的同时也要科学施肥。施肥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施肥方式。主要施加有机肥、生物肥。施有机肥以7~10d/次为宜,结合水体情况明确用量,生物肥则要根据使用说明施肥。二是施肥量。针对养殖鲢、鳙等鱼种的池塘,按照池水的水质、天气情况施肥,通常水质透明度以25cm为宜,水色则要保证茶褐色。饲养员施肥时,一次施肥量不能过多,遵循少施、勤施的原则。如果选择有机肥,每667m2施肥量以100~150kg/次为宜。三是施肥时间。当池塘中水色浓度过高或者天气闷热时,可以减少施肥次数,或者直接不施肥。

3.3 以药物预防鱼病

饲养员每隔15d就要使用一次漂白粉,漂白粉浓度以1mg/kg为宜,主要预防细菌性鱼病。

每隔1个月使用漂白粉对食场进行消毒,各个投饵点的漂白粉为250g,投放时间是每日14:00—15:00,投喂之前需要先溶解漂白粉,将其泼洒于食场附近再行喂鱼,连续3~4d即可。

进入7月之后,每隔l0d在食场挂袋,通过鱼类在食场吃食接触到挂袋内溶解的药物,以此消灭鱼体寄生虫,持续3~4d即可,每日下午换一次药。药物以硫酸铜、硫酸亚铁为主。

饲养过程中要采取内服药饵的方法,选择原料药和成药添加至饲料中,如土霉素、大蒜素、鱼服宁等,用量以预防常规用量为主,连续喂养3d,每个月喂养1~2次。若饲养员喂养过程中发现鱼病,需要立即治疗,以免范围扩大。

4 加强养殖管理

4.1 合理控制水体载鱼量

进入夏季之后,鱼类的生长速度非常快,鱼体不断增长,当其超出水体载鱼量,便会缺氧,进而导致出现死鱼。饲养员需要做好轮捕轮放工作,如果水体条件允许,需要补放数量合适的鱼种。

4.2 每日坚持巡塘

饲养员要每日巡塘3次,重点观察池塘中水质以及鱼类摄食的状况,以免敌害生物危害养殖鱼类。此外,养殖人员也要做好防旱、防汛工作,以免影响饲养质量。

总之,鱼养殖想要养殖好最关键的因素在于水质,如果水质不好,那么池塘的鱼将面临死亡。其次就是鱼病的防治,鱼病一旦发生会影响整个鱼塘。

猜你喜欢
鱼病投饵饲养员
草原鼠害防控无人机投饵试验*
水产养殖中鱼病的防治措施分析
鱼病肆虐,4000万打水漂!洪湖龙口有水产人在行动
智能精准投饵 河蟹吃饱吃好
震撼!屈老师第六期渔医培训班座无虚席,“一滴水诊断鱼病”新增内容惊艳全场
精养鱼池不同天气如何科学投饵
精养鱼池如何做到科学投饵
快乐的饲养员
要注重防控2019年春季鱼病的再度暴发
水中放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