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书家那些有意思的事儿
——序《书法菩提·金明池洗砚》

2019-01-04 09:15
中州大学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菩提书法家笔记

何 弘

(河南省文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8)

2002年10月,河南省文学院迁到现址办公,为期一年的首届高研班同时开班。当前河南活跃的中青年作家,出身该班者众。其中不光文章写得好,还能写得一笔好字、深得中国传统文人情趣者,非冯杰和张晓林二位莫属了。

尽管如此,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与晓林的交往并不多,他在我脑子里最早留下的是小说家的形象。大约2011年前后,晓林和孔羽、孙玉亮三个开封籍的小说家准备联手举办名为“夷门三友”的研讨会,找我协商相关事宜。为此,我系统阅读了他们的相关作品,由此对晓林和他的小说创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不过,后来会议因故未能开成,但由此开始,我与晓林的来往也多了起来。后来,晓林接手了《东京文学》杂志,一门心思想把杂志的品位搞上去,把开封文学搞上去,希望我能帮助做些工作。从此,由参与杂志社主办的“蔡文姬文学奖”“东京文学奖”开始,我和晓林有了较多的合作,对他的为人做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去年,杂志社正式更名为“大观杂志社”,向文学、书法、收藏等多个领域拓展,并期望能够和文学院进行更深入的合作。基于对晓林的信任,河南省文学院决定与大观杂志社联办《大观》杂志的上旬刊《大观·东京文学》,由我担任编委会主任。于是,和晓林成了经常见面的密切合作者。大观杂志社能和河南省文学院合作,具体说我和晓林能够合作,首先缘于把河南文学事业搞好这一共同的使命感,同时也缘于共同的文人情怀。

晓林是杞县圉镇人。杞县是开封下面的一个县,“杞人忧天”说的就是这里的事。圉镇是晓林的老家,也是蔡邕、蔡文姬父女的老家。晓林是很以他的这两位老乡为骄傲的,特意把他张罗的文学奖命名为“蔡文姬文学奖”,一为表达敬意,二为激励来者。蔡邕、蔡文姬是著名的文学家,也是著名的书法家。传说“飞白书”就是蔡邕的发明,唐代张怀瓘就非常赞赏“飞白书”,其《书断》称“飞白妙有绝伦,动合神功”。晓林志于文学,又潜心书法,成为中国作协、中国书协的双料会员,大约是从两位古代乡贤那里得到了启示,甚或晓林文学、书法双双精进是蔡氏父女暗中护佑加持之故,也未可知。

晓林的文学创作是从小小说开始的,大约缘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熟悉,他选择笔记体小说为主要创作形式,多年来在全国各专业文学期刊发表笔记体小说400余篇,100余篇先后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小小说选刊》等转载。晓林的写作虽然中短篇兼及,总体还是以小小说为主,但写小小说不意味着不能干“大事”。几年前,晓林决定在创作方面干点“大事”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宋朝故事”。这也难怪,虽然过去了近千年,开封人心中始终褪不去的就是大宋情结。

《宋朝故事》是晓林计划写作的10卷本系列笔记体小说的总称,他立志要把它写成一部有文化、有内涵、有故事、有趣味的好书。不过,如果想看正统的军国大事,应该读《宋史》;想看包公断案、杨家将之类的故事,应该去看戏看电视剧;如果想看上至帝王将相、中到名人雅士、下及五行八作小人物的大事小情、趣闻逸事、掌故传说、民风民俗等,看晓林的《宋朝故事》就是最好的选择。晓林用笔记体小说的方式来写宋朝故事,说是故事,其实这些人物、事件在历史典籍里都有确切记载,和六朝志怪、《聊斋志异》之类的笔记小说大大不同,其事都有籍可考,绝不虚构戏说;因为是故事,自然还要生动有趣。我以为,这部书写成之后,我们就又有一部宋代百科全书式的作品可读了,读来会让人受益而且还好玩有趣。

《书法菩提》是《宋朝故事》中晓林最先完成的一卷。之所以先从书法家入手,当然和晓林本身也是书家有关。晓林号称自己的书法是师法“二王”的。其实,书法家公开场合都这么讲,但私下他们都认为“学王者死”,所以都拿学“二王”骗别人,而自己则否。我觉得晓林说自己学“二王”也是这个道理,他学的其实是米芾。米芾是一个很有个性、很有故事的人,他周围的那帮书法家朋友或对手,也都各有性情、各有故事,晓林对此当然再熟悉不过,他写宋朝故事从这里入手,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晓林尽管写了多年的小说,作品被转载过、选载过,也得过奖,但在好手如林的河南小说界,还算不上出类拔萃的一线高手。但是,有了《书法菩提》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晓林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找到了属于他自己的独特符号,他由此就在芸芸众人中立了起来,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做到这一点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书法菩提》这部书,好就好在打破了文体的藩篱,为作者的尽情表达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有“中国书法第一报”之称的《书法报》特辟专版连载,并结集出版。

《书法菩提》可以作为小小说来读,每个人物的每则故事都独立成章,别有意趣;这些故事连在一起,相对完整地表现了一个或数个人物,自然成为很好的中短篇小说;整部书则是对宋代书法家群体的全面描写,作为一部长篇小说来读也未尝不可。之所以称之为小说,当然是因为这部作品具备了小说的各种元素,最重要的是它有故事,而且讲述得非常生动;其次它有人物,像米芾、黄庭坚、苏轼、蔡襄等人物都写得非常鲜活,而且人物的性格不是扁平的,而是立体的,成长的;再次就是它在还原宋代历史场景的同时,揭示了至今不变而又复杂微妙的人性。因此,从小说的意义上来讲,《书法菩提》尽管借鉴了中国传统笔记小说的表现形式,而现代小说的特征和属性其实也完全蕴含在其中。

《书法菩提》也可以作为散文或随笔来读。这些年,文化大散文盛极一时,但多数文章无非是用小说化的叙事手段讲一些历史典故和常识,有深度、有个人见解者少。《书法菩提》写的是宋代的书法家,晓林因本身就是书法家,也是书法理论家,曾获全国第八届书学讨论会论文二等奖等奖项,因而对宋代的这些书法大家不仅有理论上的认识和概括,同时有切身的体验和感悟。如此一来,他的文章自然就有了文化的厚度和韵味。散文化的书写使其多了些表达的自由和畅快,作品因而具有了历史文化散文的优秀品质。

《书法菩提》继承了中国笔记小说的精神气质,让笔记小说在现代背景下重新表现出巨大的活力。《世说新语》以来,中国代代都有优秀的笔记流传下来,其中很多都具有叙事性或散文性特征,而可以作为小说来读的,志异志怪的多,典型的就是《聊斋志异》。中国新小说发端以来,在汪曾祺等人的推动下,笔记体小说一度相当受关注。比较而言,《书法菩提》的最大特点在于,既吸收了现代小说的表现特征,同时又接续了古典笔记的文人精神、文人情怀。某种意义上讲,《书法菩提》是对《世说新语》精神直接的最好的继承。笔记体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种非常文人化的文学样式,寓文化性于趣味性之中,是《世说新语》开创的一个优秀传统,这些在《书法菩提》中都有很好的体现。片段化是笔记体的一个典型特征,《书法菩提》保留了这一传统。而碎片化阅读在移动终端普及的今天,已成为阅读的普遍形态。笔记体作品的片段化特征与读屏时代的阅读特点正相吻合。

《书法菩提》的这些特点,使它在当下品种繁杂、数量众多的文字中跳脱出来,有了不一样的风貌和品格,不一样的精神和气质。它的表现特征,它的内在意蕴,决定它有理由受到读者的喜爱——首先,我这个读者是喜爱的,我也因此对晓林的整部《宋朝故事》充满期待。

猜你喜欢
菩提书法家笔记
书法家周如璧
惊蛰
艺苑
书法家·谢 锐
小小书法家
书法家
菩提之心
白玉菩提和菩提根有什么区别?
学写阅读笔记
学写阅读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