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度河南省小麦品种利用意见

2019-01-04 18:38冯艳萍
种业导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新麦半冬性郑麦

毛 丹,冯艳萍,常 萍

(河南省种子管理站,河南 郑州 450046)

2018—2019年度,河南省气候条件对小麦生长发育较为适宜,局部发生的黄花叶病、茎基腐病以及倒春寒等危害较轻。河南省小麦主导品种明确,搭配品种合理,品种表现普遍较好,丰产潜力得到了充分发挥,全省小麦单产、总产创历史新高。近年来,小麦生育期间气象灾害和病虫害呈频发、重发、叠发态势,品种布局利用必须注重稳产性、适应性和抗逆性,根据品种在不同年份的综合表现,科学制定2019-2020年度河南省小麦品种布局利用意见,指导全省小麦生产。

1 2018—2019年度河南省小麦品种利用情况

2018—2019年度,全省小麦种植面积在333.33 hm2以上的品种189个,繁种面积66.67 hm2以上的品种264个。其中,种植面积66.67万hm2以上的品种为百农207;种植面积33.33万hm2以上的品种有百农4199、中麦895、郑麦379;种植面积6.67万hm2以上的品种有西农979、新麦26、郑麦583、郑麦101、丰德存麦5号、西农511、郑麦0943、百农AK58、周麦27、泛麦8号、郑麦7698。种植面积在3.33万hm2以上的优质强筋、中强筋品种有郑麦379、新麦26、西农979、郑麦583、丰德存麦5号、西农511、郑麦101、郑麦7698、周麦36号、郑麦369、郑麦366;优质弱筋品种主要有扬麦15、扬麦13。

2 河南省主要推广小麦品种评价

百农207:半冬性中晚熟稳产品种,茎秆粗壮,抗倒伏能力强,耐穗发芽,籽粒商品性好,综合性状较好。2014年审定后,其种植面积逐年上升,2019年收获面积达126.67多万hm2。生产利用应注意防治叶锈病、纹枯病及赤霉病。

百农4199:半冬性中早熟品种,抗寒性好,分蘖力强,成穗率高,叶功能期长,灌浆快,落黄好,籽粒饱满。生产利用应注意防治赤霉病。

中麦895:半冬性多穗型中晚熟品种,分蘖力强,成穗数较多,长相清秀,灌浆速度快,耐后期高温,成熟落黄好。生产利用应注意防止倒伏,防治白粉病及纹枯病。

郑麦379:半冬性品种,品质优,冬季抗寒性较好,分蘖力较强,抗倒性较好,籽粒饱满度好,外观商品性好。生产利用应注意防治赤霉病及白粉病,防止倒春寒危害。

新麦26:半冬性中熟品种,品质优,分蘖力较强,成穗较多,对春季低温较敏感,抗倒性一般。应以优质订单生产为主,生产利用应注意控制播量和群体,防止倒伏和倒春寒危害。

西农979:半冬性偏春早熟品种,冬季抗寒性好,分蘖力强,成穗率较高,结实性好、落黄好,较耐赤霉病。适宜在中南部麦区种植,注意防治白粉病、条锈病及叶锈病,防止穗发芽。

郑麦583: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冬季抗寒性较好,分蘖力较强,茎秆弹性较好,较抗倒伏,根系活力强,落黄好。生产利用应注意防治赤霉病。

丰德存麦5号: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品质优,熟相好,丰产性好,抗倒春寒能力偏弱。生产利用应加强拔节期肥水管理,注意防止倒春寒危害,防治赤霉病。

周麦36号:半冬性中晚熟品种,综合抗性好,品质优,穗大粒饱,丰产性好。生产利用应注意防治赤霉病。

郑麦101:弱春性中早熟品种,冬季抗寒性较好,对春季低温较敏感,熟相好。适宜在中南部麦区种植,注意防止倒春寒危害。

郑麦0943:半冬性中晚熟品种,较抗倒伏,熟相好,籽粒饱满。生产利用应注意预防倒春寒和叶枯病。

百农AK58:半冬性中熟品种,抗寒性好,抗倒性突出,稳产性好。适宜在中北部种植,注意防治赤霉病及叶锈病。

周麦22号:半冬性中熟品种,冬季抗寒性较好,综合抗性较好。适宜在中北部种植,注意防治赤霉病,防止倒春寒危害。

扬麦15:春性弱筋品种,抗倒伏能力较好,熟相好,丰产性较好。适宜信阳地区种植,注意防治条锈病。

中麦175:半冬性中早熟品种,灌浆快、落黄好,籽粒饱满,抗旱稳产性好。适宜旱肥地种植,注意防止倒伏。

3 2019—2020年度小麦品种布局原则及利用意见

2019-2020年度小麦品种布局利用总体原则是结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优质高产稳产为中心,根据小麦品种的综合表现,因地制宜选择品种,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加快优质高产多抗广适优良新品种推广,积极示范种植有苗头品种,做到主导品种明确、搭配品种合理,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具体意见如下:

北部麦区:包括豫北的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济源等黄河以北及洛阳、三门峡水浇地。该区生产条件较好,灌溉面积大,小麦产量高,属于高产灌溉区,品种布局时尽量选择半冬性高产、优质品种,晚茬种植弱春性品种。

早中茬以百农207、百农4199、周麦27号、中麦895、周麦22号、百农AK58、新麦26、郑麦379、郑麦583为主,搭配种植丰德存麦5号、周麦36号、郑麦366、郑麦0943、郑麦7698、泛麦8号、平安8号、丰德存麦1号、周麦26号、洛麦26、洛麦28、洛麦29、周麦28号、淮麦33、许科168、存麦8号、百农418、豫教5号、平安11号、焦麦266等品种,示范推广西农511、郑麦369、德研8号、怀川919、新科麦168、周麦30号、存麦11、囤麦127、洛麦31、洛麦34、百农889、中植0914、濮兴8号、濮兴5号、机麦210、中育1428、丰德存麦20号、新麦32、郑育麦16、锦绣21、郑麦618、鑫华麦818、高麦6号、泉麦890、赛德麦1号、丰德存麦12号、豫农186、郑麦136、滑育麦1号、商麦156、伟隆169、民丰3号、偃高58、华育198、郑麦22、郑麦1860等新品种;晚茬种植周麦23、怀川916、平安7号、新麦29、新麦21、百农201、郑麦101、郑麦113、囤麦128等品种。

中南部麦区:包括郑州、许昌、漯河、驻马店、平顶山及南阳中北部水浇地。该区生产条件较好,有一定的灌溉面积和灌溉习惯,小麦产量水平相对较高,品种布局时应选择半冬性熟期较早的高产品种,晚茬种植弱春性品种。

早中茬以百农207、周麦27号、西农979、中麦895、百农4199、郑麦379、周麦22号、郑麦583、丰德存麦5号、百农AK58、郑麦7698、周麦36号、囤麦127、西农511、郑麦0943为主,搭配种植丰德存麦1号、郑麦366、豫农416、平安8号、许科1号、新麦26、豫教5号、周麦26号、郑育8号、洛麦26、众麦1号、郑育麦043、洛麦23、郑麦103、周麦32、百农418、新科麦169、泛麦8号等品种,示范推广周麦30号、存麦11、德研8号、许科168、存麦8号、泛麦803、豫农186、洛麦34、百农889、中植0914、濮兴8号、机麦210、中育1428、丰德存麦20号、豫农804、新麦36、丰德存麦12号、许科918、昌麦9号、兆丰3188、滑育麦1号、伟隆169、中麦578、濮兴5号、郑育麦16、许农7号、许麦318、许科129、郑麦136等新品种;晚茬种植郑麦113、天民198、平安7号、周麦23、怀川916、洛麦24、开麦20、漯麦18、偃高21、豫教6号、新麦29、新麦21、百农201、囤麦257、郑麦101、众麦7号、淮麦40等品种。

东部麦区:包括商丘、周口、开封等市。该区生产水平较高,但春季倒春寒发生频率较大,品种利用时尽量以春季发育平稳、抗倒春寒能力较强、抗倒性较好、抗白粉病及抗锈病能力较强的半冬性品种为主,晚茬种植弱春性品种。

早中茬以百农207、周麦36号、百农4199、周麦27号、中麦895、郑麦379、郑麦583、周麦22号、郑麦7698、百农AK58、泛麦8号为主,搭配种植周麦28号、众麦1号、洛麦23、洛麦26、周麦32、郑育麦043、平安8号、豫农416、淮麦33、开麦22、许科718、商麦156、丰德存麦1号、泛麦803、西农511、周麦30号等品种,示范推广百农418、高麦6号、郑麦369、新麦36、泉麦890、郑麦618、存麦11、德研8号、存麦8号、平安11号、豫农186、洛麦34、百农889、中植0914、濮兴8号、机麦210、中育1428、泛麦536、丰德存麦20号、豫农804、商麦167、冠麦1号、郑麦22、郑麦1860、郑麦136等新品种;晚茬种植郑麦113、天民198、郑麦101、周麦23、怀川916、漯麦18、开麦20、洛麦24、偃高21、百农201等品种。

南部麦区:包括信阳全部与南阳南部。该区降水量较大,田间湿度大,病害发生危害重,品种布局时应以耐湿、耐渍、抗赤霉病及熟期较早的品种为主。

信阳北部的罗山、息县、淮滨等地种植西农979、偃展4110、郑麦9023、百农207、郑麦113等品种;信阳南部以扬麦15、扬麦13、扬麦20、郑麦9023、偃展4110、先麦12等品种为主,示范推广信麦69、豫信11、豫农98、郑麦119、宛麦98等品种。南阳南部种植先麦8号、先麦12、天民198、郑麦9023、偃展4110、宛麦18、宛1643、宛麦98、宛麦21、宛麦19等品种。

旱作麦区:包括豫西南旱地、中西部旱地和北部旱地,该区灌溉条件差,小麦生长靠自然降水维持,生产上适宜种植耐旱性好、抗锈病及抗黄矮病的品种,保证旱作区小麦的稳定发展。

旱肥地以洛旱6号、中麦175、洛旱7号、豫麦49-198、百旱207为主,搭配新麦28、洛旱11、洛旱10等品种,示范推广洛旱19、洛旱22、圣麦15、豫农78、洛旱17、商麦1号、安麦1132、新麦39、偃亳1886等品种;旱薄地种植洛旱9号、洛旱13、洛旱15、西农928等品种,示范推广中麦36、品育8161等品种。

4 优质专用小麦品种适宜种植区域与布局意见

北部强筋麦区:可种植新麦26、丰德存麦5号、郑麦369、西农511、周麦36号、郑麦366等品种,示范推广中麦578、丰德存麦21、藁优5218、西农20、泛育麦17、安科1405、郑麦158等品种。

中南部强筋、中强筋麦区:可种植新麦26、周麦36号、丰德存麦5号、郑麦366、郑麦379、西农979、郑麦583、郑麦7698、周麦32、周麦30号、丰德存麦1号、郑麦369、西农511、郑麦3596、锦绣21、囤麦257等品种,示范推广中麦578、丰德存麦21、西农20、 泛育麦17、郑麦119、安科1405、藁优5218、郑麦158等品种。

豫南沿淮弱筋麦区:主要推广扬麦15、扬麦13等品种,示范推广绵麦51、光明麦1311、农麦126、皖西麦0638等品种。

猜你喜欢
新麦半冬性郑麦
新麦走出好行情 农户丰产又丰收
新麦系列品种主要产量性状分析
新麦系列品种遗传基础及性状变化趋势研究
Unidirectional Identity-Based Proxy Re-Signature with Key Insulation in EHR Sharing System
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郑麦816
疫情致前期麦价波动 新麦上市价以稳为主
汝州市2018年度12个优质小麦品种比较试验报告
介绍四个优良小麦品种
推介三个优良小麦品种
甘蓝型半冬性油菜品种在西藏的生态适应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