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普惠型兜底型建设领跑医改

2019-01-04 15:31
中国卫生 2019年1期
关键词:医疗卫生分级卫生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重庆市忠县召开深化医改典型经验专题新闻发布会。会议指出,“十三五”医改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总体完成情况良好。其中,2017年的主要目标已基本实现,到2020年的部分指标已提前达到规划目标要求,分级诊疗制度正在形成、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稳步推进、全民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日益完善、综合监管制度逐步形成、相关领域改革持续统筹推进。

据介绍,94.7%的地级以上城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各地医联体建设快速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断完善;以此为抓手,优质医疗资源加速共享、下沉,基层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正在形成。全国所有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开,全部取消药品加成(不含中药饮片),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重从2015年的33.2%提高至2017年的34.6%。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大病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全面建立,商业健康保险不断发展。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公立医院药品采购“两票制”、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阳光采购、短缺药品供应保障、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等改革举措有序推进,基本药物制度持续巩固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机制逐步形成,深化医药卫生领域“放、管、服”改革稳步推进,多元化综合监管体系不断完善,全行业综合监管持续强化。

随着深化医改不断推进,人民健康状况和健康公平性也得到持续改善。健康公平性进一步改善,对基层和中西部地区的卫生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城乡居民健康待遇和健康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与此同时,人民群众医疗卫生服务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平均就诊次数由2015年的5.6次提高到2017年的5.9次,年住院率由15.3%增加到17.6%;患者就医用药获得感得到增强,所有三级医院均已开展预约诊疗和优质护理服务,超过80%的医院实现同级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推动跨省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取得重大进展,减少患者“跑腿”“垫资”的压力,各地出台长处方、延伸处方、加强基层与上级医院药品的衔接等便民措施;中央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水平由2015年的40元提高到2018年的55元。居民就医负担有所减轻,卫生总费用中,个人卫生支出比重持续下降,因病致贫返贫问题逐步缓解,2017年贫困人口医疗费用个人自付比例平均为16%,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提供有力保障。

“总得来看,医药卫生领域关联性、标志性改革全面启动,普惠型、兜底型民生建设相继推开。”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监察专员姚建红表示,同时,卫生健康领域深化改革仍然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仍然有一些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到位,一些地方推进改革力度不够,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健康需求相比还有差距。下一步,要紧紧围绕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强医院管理,努力让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投入保障可持续、健康事业得发展。

猜你喜欢
医疗卫生分级卫生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稿约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稿约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保护环境卫生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对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卫生歌
讲卫生
完形填空分级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