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正当时

2019-01-04 15:31
中国卫生 2019年1期
关键词:中共中央国务院全面实施效益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并将全面绩效管理纳入2018年政府重点工作。实施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就是要把有限的财政资金分配好、使用好、管理好,做到财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推动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建立服务型、责任型和效率型政府。

2018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提出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创新预算管理方式。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力争用3年~5年时间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11月,财政部印发《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的通知》,强调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加强监督问责、健全工作协调机制。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充分体现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是推动部门预算管理改革的重要手段。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财政资金管理使用现代化。预算绩效管理注重结果导向、强调成本效益、硬化责任约束,以预算资金使用效益为切入点,落实预算执行部门和单位主体责任,督促各级政府部门履职尽责,提高行政效率,提升政府效能,进一步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有利于为政府履行职能、政策落实提供坚实的体制保障,加快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和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对卫生健康工作提出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推进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是在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下,对当前的卫生健康服务供给提出的改革新要求。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来衡量卫生健康工作的效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给人们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随着各项改革全面深化和落地,对公立医院组织管理模式、经济管理模式的调整带来新挑战。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是保障宏观政策实现的有效抓手,聚焦提升重大政策的实现程度、重大项目的实施效果,有效推进卫生健康体制改革发展,推动医改政策落地。

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是以结果为导向的部门预算管理新模式,强调预算支出责任和效益。实施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将“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理念贯穿在预算管理工作中,有利于合理配置财政资源,推动财政资金聚力增效,提高预算支出效率和使用效益,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和政策实施效果。将绩效管理和预算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管理等有机融合,发挥合力,共同促进管理工作提质增效,进一步推动卫生健康改革任务,保障卫生健康事业发展。

猜你喜欢
中共中央国务院全面实施效益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单行本出版
汪洋强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我国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
Application of Preventive Treatment Theory in the Treatment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胡春华强调 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汇聚更多力量
高层声音
优化管理模式 提高管理效益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