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刻绚丽

2019-01-04 01:04
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 2018年10期
关键词:淑英蔚县永明

世界剪纸看中国,中国剪纸看蔚县。蔚县位于张家口南面,是联通口内外的咽喉要道,商贾云集于此,能工巧匠往来频繁。正是多元文化的融合,各个民族的交流,在这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催生了民族工艺的一朵奇葩——蔚县剪纸。

厚与薄

王老赏,出生于清朝后期,是蔚县剪纸的创始人。

过春节时,家家户户都想把自己的家装饰得漂漂亮亮,富户人家在自家的窗户上贴上加工成各种造型的云母片,就像在窗户上演出一幕幕戏剧,煞是好看。穷人家没有钱买透明的云母,就用红纸剪成各色各样的窗花贴在窗上,也增添了喜庆气氛。王老赏在剪窗花的基础上,尝试用刻刀在宣纸上镂刻图样,再根据图样的形象、内容,点染出不同的颜色,这样,就由最初的单色剪纸,发展为绚丽多彩的刻染纸了,既有木板画的立体感,又有国画的晕染效果,在剪纸艺术中独树一帜,开宗立派。

图1 传统的剪纸流程

王老赏喜欢读书,许多历史故事和经典传说从他的嘴里演绎出来,格外吸引人,他的许多作品至今仍在民间流传。

王老赏的亲传弟子周永明,是蔚县剪纸的第二代传人。周永明聪颖好学,勤奋笃实,14岁拜同村的王老赏为师,深得师傅的赏识与信任,其作品以戏曲和现代人物的造型见长,他的刀工精准,绘画唯美,染色绚丽,被誉为剪纸三绝。他在继承王老赏精湛技艺的同时,创造出了“套色”染法,增强了蔚县剪纸的艺术表现力。

周永明的次女周淑英,是蔚县剪纸的第三代传人。本来,父亲周永明不打算把手艺传给周淑英,可是,三四岁就跟在父亲身边耳闻目染剪纸工艺的周淑英比别人更用心、更用功,她不仅染色技艺超群,创新了许多染色工艺,还与哥哥姐姐一起革新了刀工和绘画,让蔚县剪纸技艺更上一层楼。2006年,蔚县剪纸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经过三代人继往开来的不懈努力,蔚县剪纸在节日喜庆、祝愿祈福、戏曲人物、古今英雄塑造等方面都做出了开创性贡献。王老赏博古通今,通过揣摩人物心理来创作。周永明心灵手巧,理解力强,能够通过师傅的描述,准确刻画出上千种各具特色的戏曲人物的喜怒哀乐,他的作品作为国礼馈赠嘉宾。朱德看到周永明的作品都赞不绝口,齐白石、黄胄等大师都曾和周永明互换作品。周淑英继承前辈传统,矢志不渝,40多年坚持剪纸艺术,让这门传统工艺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他们三代剪纸人心无旁骛,专心致志,精益求精,让厚重的华夏文明通过薄薄的剪纸传向五洲。

新与旧

蔚县剪纸,又叫彩色点染刻纸,是以薄薄的宣纸为原料,用小巧锐利的雕刀手工刻制,再点染明快绚丽的色彩。

图2 巧手剪出精彩

王老赏比周永明年长38岁,二人同村。周永明是一个绘画天才,画啥像啥,还会用火柴棍儿搭戏台、搭土地庙。拜师之后,王老赏眉飞色舞地描述李逵、张飞、孙悟空的舞台形象,尽管周永明当时没有亲眼见过这些戏剧人物的舞台形象,但是,他却能根据师傅的叙述,把人物活灵活现地描绘出来,这让王老赏非常高兴。于是就形成了王老赏讲故事,周永明画人物,王老赏刻纸成型,师徒俩泼墨点染的默契配合,让蔚县剪纸达到了一个艺术高峰。

蔚县剪纸艺术没有停止过创新。

图3 刻刀

剪纸,一次往往只能剪一张两张,再多了就容易走样,一些画面的细微处难以发挥与表现。王老赏用锋利的刀来雕刻纸张,一次可以刻出许多张,不仅提高了效率,还能把人物的胡须、眉毛,植物的花蕊等细微处表现出来,使剪纸艺术由“剪”到“刻”,产生了一个质的飞跃。他所创建的“三平”——拉板平、刀平和墨石平,更是为这项享誉世界的工艺奠定了基础。

作为王老赏的亲传弟子,周永明没有停止过对工艺的钻研和创新。他开创了螺旋刀、针尖刀和套染、晕染新技法,创作了驰名中外的“百种脸谱”,以及人物、花鸟鱼虫800多种剪纸作品。在刻纸时,如果纸张较多,下面的图案就容易变形,采用螺旋刀就能够解决这一难题,而且刻出来的线条非常自然、优美,甚至可以刻出胡须毛茸茸的感觉。针尖刀则主要用来刻画人物的表情,让眼睛更加炯炯有神。

为了创新技法,周淑英经常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废寝忘食。她新创了一整套染色技法:杂染法、铺盖法、雾染法、叠染法、泼墨法和混沌法。过去的色彩仅有四五种,而今所有在大自然中的色彩几乎都可以在剪纸作品中呈现出来。这不仅增添了周派剪纸的品种和技法,也使蔚县剪纸更加富有神韵。

阴与阳

蔚县剪纸有一套严格的工艺流程,其大致步骤是:

1.画样。许多民间剪纸艺人没有美术功底,只能用传统花样。受过专业训练的画师则可以自己创作,图案和色彩就会独具风格。

传统纸样受潮后会出现皱折,可以用温热的熨斗将纸熨平。

图4 熨斗

2.熏样。取一张纸,用清水湿润,在上面压上模板。将模板一面朝向点燃的煤油灯。模板和没有覆盖模板的地方都会被煤油灯的烟熏黑。纸张完全干燥了之后,将模板取下,就出现了黑白分明的剪纸样板。

图5 熏灯

3.刻制。刻制剪纸时,身子必须保持正直。执刀时,与纸面垂直。下刀时,刚劲有力。走刀时,流畅圆活。刻出来的图案不能留下任何毛边,也不能刻断一根线。刻时要先刻细处后刻粗处,先刻中间后刻周边。

蔚县剪纸以阴刻为主,阴刻和阳刻巧妙结合,使得作品玲珑剔透,层次分明。

阳刻剪纸的特征是保留原稿的轮廓线,剪去轮廓线以外的空白部分,它的每一条线都是互相连接的。阴刻剪纸的特点与阳刻剪纸恰恰相反,就是刻去原稿的轮廓线,保留轮廓线以外的部分,其线条不一定是互连的,作品的整体基本是块状的。

图6 阴刻和阳刻完美结合

4.着色。又叫点染、点彩。将所需的颜色放在不同的器皿内,按照水:酒=3:7的比例将颜色调好,传统的颜色分黄、粉、绿、紫、青5种原色,原色可再配兑出30多种颜色。染色前,先在废纸上试色。点染用的工具是毛笔,一支笔染一个色,笔之间不能互用。上色的顺序是由浅到深,先暖后冷。

5.装裱。将刻、染好的作品一张张地揭开,夹在宣纸中,再用像框、纸版和卷轴等材料装裱即可。

柔与刚

周淑英,1964年出生于剪纸之乡——张家口蔚县南张庄,从三四岁起就开始跟着哥哥染色。哥哥严格按照父亲周永明的要求,只用五种颜色,花朵一般都染成粉色和黄色,周淑英偷偷把粉色的花染成了紫色,放在了一沓剪纸的最下面。细心的父亲在检查时发现了,脸色马上阴沉了下来,大声问这是谁干的?哥哥吓得不敢出声,周淑英只得弱弱向父亲声辩,田野里本来就有紫色的花儿呀!威严的周永明默默看着染出来的纸样,脸色慢慢变得开朗了。他没有责怪女儿,因为眼前的色彩确实感觉更加丰富了,他默认了女儿的“发明”。

图7 专心创作中的周淑英大师

图8 周淑英大师为冬奥会创作的力作

这给了周淑英极大的鼓舞和信心,在随后的岁月里,她不仅在染色上进步飞快,而且在绘画和剪刻工艺上也日臻成熟。周永明发现了女儿的剪纸天赋,就谆谆告诉女儿,学习剪纸,是需要坚韧毅力的,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女孩子学习这门技艺,需要付出更多的辛劳。周淑英悟懂了父亲的愿望,她为了学习剪纸,把这门传统工艺发扬光大,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为了开拓眼界,增加理论及鉴赏素养,她到中央美院艺术系学习;为了参加世界妇女大会,周淑英用了几个昼夜特意创作了56朵盛开的牡丹,寓意五十六个民族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团结一心,共创辉煌;为了专心创作,更是为了学习到父亲周永明剪纸艺术的精髓,周淑英直到45岁才结婚……

周淑英的作品让人们更多了解了中国民间艺术的风采,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智慧、勤劳和尚美。她的作品《彩福图》被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收藏;她多次赴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进行剪纸表演、展览,并受到总统、首相的接见;她的作品被多个国家部委指定为对外交流的互赠礼品;她几乎拿遍了国内外工艺美术界的大奖……胡锦涛同志在看过周淑英作品后感慨:“只有中国妇女才能创作出如此优秀之作!”

2022年,冬奥会即将在北京和张家口举行,作为张家口人,周淑英无比自豪,她反复欣赏舞蹈家杨丽萍的孔雀舞,被月光下优美的舞姿所震撼,激发出了灵感,创作出系列剪纸作品——雪花在月光的映衬下慢慢飘落,皎皎明月中舞动着蓝色精灵,希望在这静谧的光、雪、舞中升腾,她代表着中国人民热爱和平、拥抱世界的胸怀和意志!

民间工艺的实用功能在消退,而其艺术的张力在拓展。如果仅仅是剪纸,每个人都可以很快掌握基本的手法,但是作为一门艺术,就需要一定的悟性甚至天赋了。

“传承的目的是真正学到这门手艺,做出精品,这不仅是技术上的传承,更是文化内涵上的传承。”周淑英说。

猜你喜欢
淑英蔚县永明
蔚淑英作品
胡永明:“粮”心人的三大法宝
以德求得,因材育才
兵王要飞(连载)
兵王要飞 (连载)
兵王要飞(连载)
在蔚县过大年
蔚县脱贫攻坚进行时
蔚县青砂 匠心传承
蔚县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千年古城 重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