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中几个法则对小学教育教学的启悟

2019-01-04 09:59张妍
科学与财富 2019年16期
关键词:法则小学教育心理学

张妍

摘要:心理学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高不可攀”,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运用到心理学知识,教育工作者在取得教师资格从业证书之前,就已经系统的学习过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内容,只要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多加留意,积极的研究心理学知识与教育工作相结合的策略,就可以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小学阶段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要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各种问题,本文将结合心理学中的法则对小学教育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心理学;法则;小学教育

小学阶段中的学生正处于成长发展期,其心理状况具有时期和阶段的特殊性,作为实施义务教育与学习管理的学校,应当主动承担起学生心理品德培养的社会责任与义务。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教师就应该运用心理学知识内容,对学生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这就要求教师深入细致的研究心理学知识内容,把心理学的知识内容与教育实践联系起来,用心理学的知识与内容来引导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质量。

一、罗森塔尔实验对小学教育的起悟

知名心理学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罗森塔尔有一个经典实验,至今仍然被广泛的应用在心理学领域:由罗森塔尔亲自挑选出两组小白鼠,它将小白鼠分为甲、乙两组,然后把这些小白鼠交给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规定在一段时间后,要对甲、乙两组小白鼠进行穿越迷宫的实验,告诉他们乙组的小白鼠智商水平很高,但是也需要加强对甲组小白鼠的训练,到比赛时来知晓究竟哪组小白鼠的穿越速度快。果不其然,在比赛时,乙组小白鼠的穿越时间要比甲组快出很多,轻松就获得了比赛的胜利,验证了罗森塔尔的论断。其实罗森塔尔并不知道究竟哪组小白鼠聪明,只是随机告诉实验人员,结果他的语言对于实验人员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他们更加青睐于乙组小白鼠,提高了乙组小白鼠获胜的概率。

在对小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时同样如此,教师不能依靠自己的判断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主观的传递出优等生与差等生的判断,给学生贴上名不副实的标签,如果学生被贴上标签,那么就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教师界定为差等生的学生,会产生自卑心理,在学习和生活上都缺乏自信,这种情绪如果不能及时的疏导,就会出现厌学情绪,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不能给学生贴标签,要尊重每一个学生,鼓励学生,赞美学生,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二、瓦伦达效应对小学教育的启悟

瓦伦达是美国著名的钢丝表演艺术家,在一次超难度钢丝表演中由于表演失败,他从高空坠下丢掉了姓名。记者采访到了瓦伦达的妻子,惊奇的发现妻子已经预感到瓦伦达将在这次表演中失败,带着惊异的态度,记者对瓦伦达妻子进行深入的采访,她镇定的说:“瓦伦达在每次表演时都不在乎表演结果如何,只关注于钢丝表演本身,然而在这一次表演之前,他反复强调这次表演非常重要,以至于坐立不安,满脑子都想着如何以优秀的水平完成表演的事情,结果你们都看到了。”后来,人们把只专注于事情本身而不在意事情影响力的心态称之为瓦伦达效应。

从当前的小学教育来看,瓦伦达效应几乎存在于每一个家长的内心深处。家长只关注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不在意学习本身所带来的乐趣。他们对于学生的学习始终附加着期待,希望通过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小学阶段取得优异的成绩就可以在初中学习时缓解压力,就可以在中考时取得优异的成绩,接着进入升学率非常高的高中学习,然后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进入理想的大学,由此可见,家长的内心深处存在着一个“逻辑严密”的“梦想链条”,学习是为了让这个梦想中的链条逐个解锁,最终实现,学生学习成为实现家长梦想的一个途径,这就是瓦伦达效应。家长这种急于求成,拔苗助长的教育理念并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为此,教育工作者要做好家长和学生的工作,让家长和学生都用“平常心”来看待学习成绩,引导家长把对学生的关注转移到学习本身上,只要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可以主动的学习知识内容,就应该对此表扬,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刺猬法则对小学教育的启悟

在封闭的环境中,如图书馆、公交车、快餐店等,人们并不希望别人离自己过近,如果有人故意靠近自己,我們会不自觉的产生警惕心理,“他是谁”、“要做什么”,有时我们甚至会主动要求他人与自己保持距离,这就是刺猬法则。刺猬法则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是需要距离感的,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自己的隐私空间,而自己的隐私空间是不允许其他人闯入的。

在小学教育中,刺猬法则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家长和学校教师都让小学生甚至于完全透明的环境下,在这个环境中,学生没有自己的隐私空间,这将直接导致情绪上的烦躁与不安,家长随意翻动学生的日记本,班主任经常在教室的窗户外,监视学生是否认真学习等,这些方式的背后都体现了对学生的“不信任感”,对于学生的教育工作,起到了严重的负面效应。为此,学校教育工作者就应该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要相信学生,不能用怀疑的眼光去审视每一名学生,尊重学生的隐私,保守学生的秘密,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营造良好的氛围。

四、总结

心理学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有效途径,小学教师只有积极的学习心理学知识,掌握最新的心理学研究动态,把新学到的心理学知识内容反复的投入到教育工作中,主动的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心理学的知识内容来引导日常的教育工作,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知道学生在想什么,以此为依据,为接下来的教育工作提供丰富的素材,让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变得更有价值。

参考文献:

[1]胡艺红.小学生心理品质培养的几点思考[J].才智,2017(25):47.

[2]王庆欣.心理学中几个法则对小学教育教学的启悟[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5(Z2):6-9.

[3]范秀琴.小学教学与认知心理培育的协同教育思路探讨[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1,28(04):23-24.

猜你喜欢
法则小学教育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准备三步法则
离散数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