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体育美学的角度看阿细跳月的美学特征

2019-01-04 09:59杨利珍
科学与财富 2019年16期
关键词:三弦彝族美学

杨利珍

一、引言

“体育美”作为庞大的“美家族”中的一员,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息息相关。它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能够激发人们的斗志;能够让人们在美妙的世界里体会到心灵的净化和灵感的再现。“体育美”的内容和形式真可谓:丰富多彩,不拘一格。尤其是在缤纷多彩的运动场上,体育之美更是比比皆是。

阿细跳月是彝族阿细人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舞蹈,阿细跳月阿细语称“嘎斯比”,即“欢乐跳”之意,因多在月光篝火旁起舞,故名曰“阿细跳月”。阿细跳月也称“阿西跳月”、“跳乐”。自称“阿细”、“撒尼”的彝族民间传统舞蹈。它发源于云南省弥勒市西三阿细人聚集区,流行于云南弥勒、石林、泸西等地。青年男女社交娱乐形式。男舞者弹大三弦或吹笛子,女子合着节拍与男对舞。或者牵手围圈,左右摆动,拍掌踹脚,旋转而舞。彝族撒尼人和阿细人的民间舞蹈之一。流行于云南彝族地区。主要动作有三步一蹦跳、拍掌、跳转等。节奏鲜明,情绪欢快。又称跳乐。“跳月”来历传说颇多,但都与火相关:一说源于劳动,在古代刀耕火种时,烧过的灌木桩容易刺伤脚掌,撬窝播种时常跳起跳落,演化而成舞蹈;一说阿细山寨因“天火”成灾,阿细儿女阿者与阿娥率民众奋勇扑火,因大地被烧烫,便双脚轮换弹跳,而形成今天“跳月”的基本动作。“阿细跳月”节奏明快,舞姿粗犷奔放,有老人舞和青年舞。老人舞弹的是小三弦,舞步轻慢稳重。青年舞则热情激越,是男女青年沟通感情,选择对象的自娱活动。每当节日或农闲,邻近村寨未婚的成年男女青年先约定聚会的时间地点,届时,如一方失约,另一方则于路中用石头压上树枝,表示“压魂”(魂是彝族对生命的诠释),被压一方须说明原委,道歉并得到谅解,可再订日期。这种约会,甲村来男,乙村只能来女。相会前,女方在林中梳妆打扮,故意磨时间,男方明知女方在梳妆,也故意把短笛吹得短促,把大三弦弹得急迫,一方急,一方缓,别有一番情趣。就在笛悠弦扬时,女方拍着清脆的掌声跳出树林,在草坪上列队与男方欢歌起舞,曲调合着舞步,弦声扣着心声,间或爆发“哦!哦!”的吼声。其音乐为宫调或大三度五拍节,欢快热烈,粗犷奔放;舞蹈步法似踏火弹跳,先用一只脚跳三下成三拍,双脚落地成四拍,再换另一只脚起跳,如此不断反复。在载歌载舞中,寻找称心如意的伴侣,然后变换队形,一男一女对舞。由于“阿细跳月”舞蹈强度大,尤其是男青年肩挎四五公斤重的大三弦,弹、唱、跳、旋,常常跳得满头大汗,但颇具感召力的“阿细跳月”,一代又一代,一年又一年,吸引着青年男女尽兴尽情通宵达旦地进行。

二、体育美学的概念、特征

1.体育美学的内涵

体育美学是以人体的具体行为为对象,以研究人体在运动中认识和掌握美的发展规律为主要研究内容,以美学基本原理为指导,来研究体育运动中的创造和审美活动、美学现象及美学特征与价值的一门科学,是体育学科的重要课程之一。体育与美均源自于人类社会的生产与劳动中。

体育运动既源于劳动又在与劳动的分离过程中,逐渐高于劳动,发展成为包含多种形式、多重价值的美学文化形态。其演变过程始终是遵循美的规律来完成的。

2.体育美学的特征

体育美具有客观性、社会性、象征性、形象性和创造性。

(1)人体的肢体运动是产生运动美的自然物质基础,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人类在运动中展示出的优美形体、优雅姿态,展现出了自然美的客观性。人类作为运动的主体,同时还是社会的产物。在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中进行的、以改善健康状况为目的的体育项目的开展与完善离不开社会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体育美是社会发展和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和社会性。

(2)体育美的象征性是指运动员通过个体的动作形象来表现个人的优秀品质。运动队通过集体的造型和队形变换展示集体、民族或国家的进取精神。体育赛事通过旗帜或吉祥物等标志传播出民族乃至国家的文化底蕴等。体育美的形象性是指在体育运动中,通过健美的形体和灵活舒展的肢体语言展示出运动员奋力拼搏、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

(3)在体育运动中,运动的主体和对象是人类,而创造又是人类的本性,为了能给审美主体带来无限的美感,运动员不断创造出新颖、优美的身体动作和高难度的技术配合,展示出了体育运动的魅力。创造性是体育美的重要特征。

三、阿细跳月具有形体姿态美的特征

阿细跳月的舞步要求身体姿态微前俯发展为挺拔、微上扬,小幅度胸前拍掌发展为挥洒自如的拍掌,左右脚交替的颤步发展为踢跳或弹跳,舞步还加入了整圈的转身。不同性别、不同特征的健美形体和动作,能够展示出体育舞蹈独特、迥异的艺术风格。观众对舞者最直接的视觉感受首先来自于其匀称而健美的体型、清晰而富于弹性的肌肉、高雅而舒展的肢体形态等。因此,阿细跳月要求保持挺胸、收腹的良好姿态。这种端庄典雅、刚健挺拔、舒展优美的形体,蕴涵着极大的艺术魅力,给人以活力四射、生机勃勃之感。

1.阿细跳月具有造型美的特征

阿细跳月舞蹈队形加入了双横排的队形。阿细跳月舞蹈动作的发展主要从民国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们按照舞蹈动作的形成演变,将这一时期定为“阿细跳月”的发展期。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阿细跳月”舞蹈动作稳定下来,除竹笛加入舞蹈队伍外,其余未发生变化。阿细跳月分为老人舞、青年舞、小孩舞,各舞种的造型种类繁多、动作夸张、内容丰富且风格各异。有的典雅端庄、柔美抒情、严谨而细腻; 也有的飞扬绮丽、反差明显、乍合即离。各种造型都具有浓郁的艺术气息,给观众的视觉的审美效果也不同。

2.阿细跳月具有音乐美的特征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阿细跳月音乐为宫调或大三度五拍节,欢快热烈,粗犷奔放;舞蹈步法似踏火弹跳,先用一只脚跳三下成三拍,双脚落地成四拍,再换另一只脚起跳,如此不断反复。在载歌载舞中,寻找称心如意的伴侣,然后变换队形,一男一女对舞。由于“阿细跳月”舞蹈强度大,尤其是男青年肩挎四五公斤重的大三弦,弹、唱、跳、旋,常常跳得满头大汗,但颇具感召力的“阿细跳月”,一代又一代,一年又一年,吸引着青年男女尽兴尽情通宵达旦地进行。音乐节奏由慢变快,青年舞逐步取代老人舞,成为传播更为广泛的舞蹈种类。最后,是乐器的变化:三弦由小变大,其功能也随之变化,可以说“阿细跳月”的兴起与大三弦的产生关系密切。另外在二十世纪末期,还加入哨子发号施令。多变的旋律和多彩的风格充分展现了舞蹈的魅力,表达了音乐的情感,增强了舞蹈的情感表达力和艺术表现力,使阿细跳月的感染力更臻于完美。

3.阿细跳月具有服装美的特征

在可邑村里能遇见传统节庆或者祭祀活动是相当幸运的事情,每当这个时候,村里的男男女女都会换上属于本民族特有传统服饰,阿细女子的服饰比较艳丽,最抢眼的就是那布满在头上与包上的大大小小毛茸茸的红球与流苏,上衣为白色,胸襟、领口、袖边均蓝色,整身手工一针一针刺绣出各种花鸟图案,双袖为黑色或蓝色。裤子多为黑色、紧身长至膝下,裤脚边绣有花边。腰系丈余长红色、绿色合缝腰带,腰前系一条黑色围腰。包头用黑布,两端绣花,习惯留一束黛发垂于包头后,正面包头布与发际之间插缀各种鲜艳的流苏或花朵。一般肩挎自己绣制的小挂包,既可装饰又可装针线什物。阿细青年男子身穿麻布蓝条边,大排密纽扣无袖短褂,蓝裤子,白球。男服饰较为简单,而且逐步趋于汉化。阿细妇女的装束相比其他彝族妇女要相较简单,头饰有正式和日常的两种式样,上衣是一种后襟长,前襟短的式样,后腰有一块儿装饰的绣片,正面是一个方形的围裙,穿的时候要把后襟一角掖到腰带里。比较老派一点的,还会批块方形的布在后背,甚至还要挂一块毡子。一些老人还会围着特色的头巾,佩戴苗银的耳环。不同的服装是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民族所特有的文化氛围。服装鲜明的民族风格让男女选手风采倍增。

参考文献:

[1]张册北京市部分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开展现状与改革建议[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熊文.探讨体育舞蹈的锻炼价值[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1,(4):26-27.

[3]郭春燕.体育舞蹈教学中学生的美感培养[J].大家,2011,(15):77-79.

[4]张学雷.关于高校体育舞蹈课程新体系的研究[J].时代教育( 教育教学),2011,(6):47-49.

[5]王焱源.从体育美学的角度看体育舞蹈的美学特征[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6]周柯宇.弥勒彝族“阿细跳月”舞蹈传播研究[M].云南藝术学院.

[7]百度百科.

猜你喜欢
三弦彝族美学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爷爷的三弦
彝族海菜腔
云南少数民族三弦分类研究
——基于黄金分割比例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彝族荞粑粑
内蒙古蒙古族三弦大师培训班在呼举办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纯白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