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县家庭农场非粮化防止措施、存在问题及建议

2019-01-05 17:09
河南农业 2019年2期
关键词:粮化林果大户

一、基本情况

目前,叶县在工商局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有81家,其中县级示范家庭农场3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家。叶县农业局在对全县的45家家庭农场进行调查中发现,种粮家庭农场17家,占比37.8%,面积170.85 hm2;非粮化家庭农场28家,占比62.8%,面积335 hm2,主要用于林果、绿化树种植、蔬菜、养殖等。

二、防止非粮化的措施

(一)推进农村土地流转

叶县支持种粮大户集约经营,以土地托管的形式形成规模效应。

(二)支持农户发展优质粮食种植

家庭农场争取政府的优惠政策,缩小粮食与经济作物的收益差距,确保粮食产量逐年提高,为国家粮食安全继续作贡献。

(三)加大技术服务的力度

叶县实施了百人包百村计划,派驻了农业技术人员,加大了对种粮户的指导,协助广大农户做好粮食生产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叶县家庭农场大多进行高效作物种植,出现非粮化现象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产品内部价格体系不合理

农产品内部价格体系不合理是指同等单位粮食作物的价格远低于同等单位经济作物的价格。现在小麦的市场价平均为2.2元/kg左右,玉米市场价在1.6元/kg左右;而林果方面,桃子批发价在3元/kg左右,葡萄批发价在3.6元/kg左右。

(二)种粮效益低

从现实的经济效益看,粮食生产过程中除去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净收益不高,与高效农业相比,粮食生产的效益较低,受利益驱动,土地“非粮化”呈现增长趋势。正常年份,叶县小麦产量按照410 kg/667 m2,市场价2.2元/kg计算,收入902元/667 m2,除去每667 m2种子90元、化肥130元、农药58元、耕种收210元,每667 m2净收益414元。全县玉米产量按照400 kg/667 m2,市场价1.6元/kg计算,收入640元/667 m2,除去每667 m2种子55元、化肥115元、农药44元、耕种收150元,每667 m2净收益276元。再除去晾晒成本200元,种植一年粮食净收益约490元。而林果方面,桃子产量3000~3500 kg/667 m2,批发价格 3 元 /kg,收入 9000~10 500 元 /667 m2,除去人工、化肥、农药等成本2200元,每667 m2净收益4000~5000元。葡萄产量约2250 kg/667 m2,按照价格3.6元/kg计算,收入约8100元/667 m2,除去成本3000元,净收益约5000元/667 m2。综合分析,种植林果效益是种植粮食效益的10倍左右。

四、建议

(一)实现规模化经营,节本增效

一方面,粮食种植尽量采取规模化种植,如以入股的方式流转到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是减少了土地的流转费用,二是土地集中种植,大批采购种子、化肥、农药等物资,可降低采购价,减少资金投入。另一方面,粮食种植可采取托管方式。根据统计,农户自种每667 m2小麦、玉米农资投入约910元,采用托管方式需630元,每667 m2可节约280元。

(二)加大基础设施投入

通过增加农田基础设施投入,确保农田旱能浇、涝能排。同时在农作物有害生物预警防控机制的基础上,以科技手段如物联网的方式增加农作物基础测报点,进一步提高农作物预测预报能力,更加及时准确测报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减少由于病虫害造成的损失。

(三)保护农业补贴及时到位

把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真正补贴到种粮大户手中,而不是按照现在的承包耕地情况进行补贴,提高种粮大户的积极性,缓解种粮大户的资金压力。

(四)加大农资打假力度

进一步查处市场上的假冒伪劣农资,杜绝坑农害农事件发生,增加种粮大户的安全感,降低假冒伪劣农资造成绝收或减产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粮化林果大户
农业农村部:多措并举防止耕地非粮化
非粮化整治农田施肥推荐系统开发及应用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我国粮食主产区耕地“非粮化”的比较分析
我国耕地非粮化问题研究述评
阿克苏林果虫害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船祸
请和一只胖子相恩爱
技术营销要抓住种植大户的“痛点”
种植大户为什么不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