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畜牧养殖过程中猪的免疫程序

2019-01-06 01:30李勇
中国畜禽种业 2019年10期
关键词:仔猪养殖场抗体

李勇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大茅坪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636039)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畜牧养殖技术的手段得到全面更新,作为养殖产业的关键组成部分,应有效做好生猪疾病的免疫工作,遵循严格的免疫程序,从源头上保证肉制品的健康。由此看出,做好畜牧养殖猪免疫工作具备十分关键的作用。

1 猪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

1.1 猪生存环境变化

首先是生存环境的变化,冬天寒冷的天气会导致猪体产生冷刺激问题,发生应激刺激,容易影响免疫效果。其次是猪舍设计不合理,通风效果与保温效果较差,舍内温度较低且缺乏新鲜空气,降低猪体免疫力,无法有效抵抗疾病入侵。最后是微生物喜欢在低温环境中生存,多风等因素的影响会容易导致疫病扩散。

1.2 猪群个体因素

首先是营养情况,部分猪体存在营养不良问题,缺乏微量元素,导致猪体免疫力较低,无法正常形成抗原。其次是母源抗体的影响,仔猪可以通过初乳在母体中获得抗体,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但当母源抗体水平较高时,会与免疫疫苗中的抗原中和,容易导致免疫失败。最后是猪个体存在带毒问题,仔猪会通过胎盘直接感染。通过胎盘携带病毒的母猪可以直接感染仔猪,以致其产生免疫耐受性,在注射疫苗后无法产生抗体,不能达到预期的免疫效果。

1.3 猪免疫抑制性因素

首先是滥用药物,当前多数猪场均存在滥用药物的问题,以致猪体产生耐药性,以致淋巴细胞的增殖,不能对病毒与细菌产生良好的免疫效果,如抗病毒药物、磺胺类药物和氯霉素等。其次是霉菌的影响,当前部分养殖场的管理工作不到位,很多场区生猪误食含有霉菌的饲料,破坏猪体的免疫器官。最后是猪个体抑制性疾病导致免疫失败,养殖期间的抑制性疾病不断上升,部分病原的毒力逐渐增强,增大了防治难度,很容易导致免疫失败问题。同时,猪瘟、圆环病毒等混合感染疾病也会严重破坏猪体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失败。

1.4 疫苗因素

一方面是疫苗接种剂量不合理,为了达到预期免疫效果,很多防疫人员会加大疫苗的接种剂量,但这样会导致免疫麻痹问题,降低猪体抗体水平。同时,部分养殖人员为了节省成本,降低每次疫苗的注射剂量,无法达到预期免疫要求。如在猪瘟免疫时,若疫苗剂量不足,疫苗无法有效抑制病毒的复制,导致感染问题。另一方面,疫苗保存与使用不当,养殖人员进行免疫感染时没有严格遵守规定,降低了免疫效果[1]。

2 猪免疫问题的防控措施

2.1 提高猪场饲养管理力度

养殖场应遵循科学合理的管理程序,定期消毒养殖场区域畜舍,分离污道与净道。健康猪体接受免疫,自身免疫力会得到明显提升,但患病猪体免疫后的效果较差。对此,养殖场应切实做好饲养管理工作,定期通风保暖,保持良好的通风与透光。除此之外,处于发病状态的猪体应暂时不接种疫苗,做好畜舍环境管理工作,给予猪体更为丰富的营养。

2.2 降低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在免疫过程中,养殖人员应严格消毒注射用针具,严格按照相关流程进行注射,做好针头与注射器的消毒工作。为了避免免疫期间出现交叉感染问题,应保证针头是一次性的。除此之外,在免疫期间还应关注天气变化,选择适宜的时间进行免疫。当猪群变换饲料或处于长途运输过程时不能接种疫苗,应在观察隔离后在进行免疫接种[2]。

2.3 做好疫苗抗体检测工作

为了避免免疫失败,养殖人员应结合实际养殖情况,针对性的制定自身免疫程序。养殖人员应与畜牧兽医部门联合,跟踪检测免疫抗体,根据最终结果制定适合本养殖场的合理免疫程序,切实提高免疫效果。除此之外,对于非强制免疫疾病,还应定期采用保健药物进行预防,有效减轻免疫负担。

2.4 强化协同防治工作

养殖场在确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后,还应严格操作,保证免疫注射的细致性。避免出现漏免问题,相应部位注射。在疫苗接种结束后,养殖人员还应立即使用消毒液洗手,并无害化处理剩余药液与疫苗瓶。除此之外,在常规免疫过程中,养殖场还应严格防控其他疾病,以获得预期的免疫效果。

3 结束语

猪养殖属于当前十分重要的经济产业,可以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为人们提供更多健康丰富的肉类食品。对此,养殖人员必须加强猪免疫工作的监管力度,实行完善可行的生猪免疫流程,将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切实增强养殖人员的经济效益水平。

猜你喜欢
仔猪养殖场抗体
规模养殖场防疫现状及对策
猪养殖场疫病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肌炎自身抗体检测在间质性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春季仔猪白肌病如何防治
仔猪强弱悬殊 要及时调整
秋冬季仔猪保暖措施有哪些
注意预防仔猪腹泻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Ro52抗体与其他肌炎抗体共阳性的相关性研究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