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县食用菌生产现状调查及前景展望

2019-01-06 04:37王少和
现代农村科技 2019年1期
关键词:洋县总产值大户

王少和

(洋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陕西 洋县 723300)

根据 《陕西省园艺蚕桑技术工作站关于开展全省食用菌及菌种生产情况调研的通知》精神,洋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16年6月2~10日以镇、村生产大户为单位,按照统一调查时间、统一技术标准的总体要求开展了本次全县调查摸底工作。期间共计发放以洋县农技中心2016年号文件形势的调查文件20份,包含调查统计样表4份。截止2017年6月10日共收到了除溢水镇、金水镇外的18个镇报来的食用菌调查表18份,经过本次调查统计基本摸清了洋县食用菌生产规模、产值、种植品种、技术力量、销售率、销售地等基本信息。现将本次调查工作总结如下:

1 洋县食用菌生产现状

经调查统计截止2016年5月洋县共有从事食用菌生产的镇18个,主要从事香菇、木耳、天麻、平菇、猪苓、茯苓等规模较大的六大类食用菌生产。全县食用菌总产量6 905.08 t、总产值17 049万元,其中木耳产量777.74 t、产值3 802万元,占全县食用菌总产量、总产值的10.41%和22.3%;香菇总产量5 332.9 t、总产值11 153万元,占比分别为77.22%和65.4%;平菇总产量70 t、总产值40万元,占比分别为1.01%和不足0.001%;天麻总产量473.85 t、总产值1 760万元,占比分别为6.86%和10.1%;猪苓总产量314 t、总产值291万元,占比分别为4.55%和0.17%;茯苓总产量3.3 t、总产值3.3万元,占比分别为0.048%和不足0.001%;经调查,洋县共有食用菌专业合作社2家;有食用菌生产大户140户,其中香菇生产大户96户、木耳生产大户12户、平菇生产大户6户、天麻生产大户11户、猪苓生产大户6户、茯苓生产大户2户。这140户生产大户主要以香菇、木耳为主,其中年产值超10万元的有24户、产值超20万元的有16户、。经过全县多年不懈努力,在本次调查中分别涌现出洋州镇西南坝村5户联合从事香菇生产,产值过150万元;白石镇联合村二组曹红寿香菇2016年产值过150万元;特别引以为傲的是长溪乡周家沟村樊金素木耳产值超过260万元、405厂21社区王化民木耳产值过300万元。

2 洋县食用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2.1 食用菌产业依然处于起步结段,产业规模偏小。经调查,2016年食用菌年产值1.7049亿元,仅占洋县农牧总产值30.96亿元的5.5%,与洋县的农业大县、森林强县的地位不相匹配。

2.2 食用菌生产的技术力量薄弱,仍然是阻碍洋县食用菌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瓶颈。洋县食用菌生产者几乎都没有进行过专业化的食用菌技术知识培训,即使食用菌生产大户和专业合作社也鲜有聘请专业技术负责人的,基本上都是凭借以往种植经验边学边干,另外由于编制及经费限制,该县农技推广机构仅一名从事食用菌技术指导的技术人员,且多年都没有机会参加食用菌专业生产知识学习,很难准确把握全国食用菌生产的前沿信息。

2.3 食用菌品种杂乱且老化现象严重。据统计,洋县仅品种就多达8个,品种杂乱且大多已属淘汰品种,即使个别优势新品种如241、688等由于商家尽可能的降低成本、扩大利润空间的趋利心理,致使部分食用菌生产户购买一次原种而数代扩繁,使得品种原来的优良种性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产量很难进一步提高。

2.4 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由于部分生产户专业化程度不高,出于资金成本等方面考虑,机械设备缺乏,没有相关的碎木设备,因而仍然多采用椴木种植方式,在洋县食用菌生产中采用椴木种植方式高达93.4%。据本次调查,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袋料与椴木种植方式相比较资源浪费率高达40%以上,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2.5 食用菌各种品种间种植比例严重失调。在洋县食用菌生产中,香菇产量、产值分别高达77.22%、65.4%,占据主导地位,就连该县的特色产业之一的木耳占比也仅占10.41%、22.3%提升空间巨大,其余产量产值占比均不超过1%甚至0.01%,产业结构比例严重失衡。

2.6 食用菌生产分布区域不尽合理。从调查数据分析来看,洋县食用菌的主产区主要分布在108沿线的交通便捷区域,该区域虽然信息灵通运输快捷,但由于远离原料出产地,无形中加大了原料运输费用。

3 食用菌生产前景展望

食用菌是洋县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同时还是洋县的优势产业,食用菌属于21世纪的朝阳产业,在洋县前途光明。洋县食用菌生产具有如下优势。

3.1 自然资源优势。洋县位于陕西南部,地处汉中盆地东端,北靠秦岭,南依巴山,汉江横贯其中,处于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属北亚热带内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温和湿润,境内生态良好,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特别是“朱鹮”、“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野生动物在该县境内的栖息繁衍,被誉为朱鹮故乡,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赢得了“生态良好”的赞誉,良好的自然生态和优越的地理环境为洋县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3.2 生产原料优势。洋县有耕地69.5万亩,一年两熟,据测算年生产稻草、玉米、小麦、油菜的生物秸秆不少于40万t,而这些生物秸秆正好是稻草耳、平菇等食用菌产品生产的上好原料,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不但符合该县产业政策而且能够紧跟政府节奏配合秸秆焚烧,为全县多余秸秆寻找出路。林业用地370万亩,活立木蓄积量1 689.5万m3,其中用材林929万m3,年生长量约36.8万m3。为木耳、香菇、猪苓等木腐菌生产提供了绝好原料。

3.3 人力资源优势。洋县总面积3 500平方公里,辖20个镇,总人口4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8万人,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食用菌消费量也成倍的增长,价格也是连年飙升,效益诱人,为该县富余劳动力找到了很好的出路。

3.4 市场区位优势较强。目前,108国道、京昆高速横贯全县,彻底改善了交通运输“瓶颈”,日益发达的交通网络为该县蔬菜走向国内外市场提供了机会。汉中盆地是“西北小江南”,再往西去,基本没有适宜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自然优势。靠近西北的区位优势决定了洋县食用菌产业在西北市场的一席之地。全县蔬菜食用菌批发市场13个,周边有规模较大的城固小河蔬菜食用菌批发市场、汉中过街楼蔬菜食用菌批发市场、太白蔬菜食用菌批发市场等遥相呼应,市场区位优势明显。

3.5 食用菌产业规模初步形成。经调查,截止2015年5月洋县共有从事食用菌生产的乡镇18个,主要从事香菇、木耳、天麻、平菇、猪苓、茯苓等规模较大的六大类食用菌生产。全县食用菌总产量6 905.08万t、总产值17049万元,食用菌产业规模初步形成。

3.6 市场网络健全,流通渠道畅通。全县已建有大型蔬菜食用菌批发市场2个,小型蔬菜批发市场11个,菜果气调库2座,蔬菜专业合作社2个,农民蔬菜食用菌经纪人300多人,在西安、兰州、乌鲁木齐、银川等大中城市设有常年销售窗口70多个,实现了生产与市场对接。

4 食用菌产业发展建议

一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逐步扩大食用菌产业比例。二是制定产业鼓励政策,扶持产业逐步做大做强,增强县域经济后劲。三是加强产业技术人员和生产大户的专业生产知识更新换代。四是培育朱鹮特色品牌,加强食用菌产业经纪人队伍及市场网络建设,不断扩大产品销路,增加产业附加值。

猜你喜欢
洋县总产值大户
大美洋县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去洋县,邂逅“东方宝石”朱鹮
洋县是个好地方
船祸
技术营销要抓住种植大户的“痛点”
2014年中国网络视听产业总产值预计达378.4亿元
种植大户为什么不赚钱?
陕西林业总产值今年将突破千亿元
陕西有色上半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90亿元